Agogo13 wrote:
1.我說"各"(上面...(恕刪)
再次說明,火力、轉速、風門之間的影響都是連動的,這是必需要有的基本認知。
對於烘焙,理解方法應該以豆子為主體,我們的目的是在烘豆,而不是在操作機器,也因此記錄是其次,以做到要達到的結果為主。
豆子的某種風味是在哪些烘焙階段,受到了什麼樣的熱傳作用,產生什麼樣的反應所形成的,這個熱傳作用是由哪種、哪幾種可控因素綜合而成,並不光是改變單一控因的結果,所以你第2點提到的控因重疊的問題其實並不存在!
烘焙師在剝開熟豆後,觀查斷面、放入口中咬,就該理解這支豆子是怎麼烘出來的,拘泥在烘焙曲線所記錄的風門、火力、轉速、爐溫、風溫、一爆點、二爆點,卻沒注意豆子的變化,會是本末倒置!
從你的回應來看,應該是還不瞭解我說的操作餘裕。如果我使用可調轉速的機器,以比定速的機器更快的轉速,並且不燙傷豆體的極限大火來快炒時,定速的機器要如何做到相同的味道?開大風門?還是降低烘焙量?
調整轉速的目的不只是均勻受熱,均勻受熱只是基本,除了這裡我所有的回應所提到的之外,它可以做的比你所想的還要多。而你不斷提到的撥片,它們都是焊在鍋爐壁上和軸心,所以它是隨轉速固定的。
接下來提到的不同熱源和鍋爐材質。不同熱源從熱傳方式來看,你大概不會是指電熱或明火這種的不同,所指的應該是直火、半熱風、熱風這種類型的不同;直火和半熱風都還是會有我所說調整轉速的影響,熱風機可以不需要使用鼓式的烘焙設計,就不存在定速變速的問題了!而以同樣是蓄熱性較好的鑄鐵鍋或撥片設計的兩台機器來說,可調高轉速的機器當然在火力上限還是比定速的高,低速也更能做到聚熱。
update:
均勻受熱有程度上的分別,只要在設定的烘焙範圍內,有些微的色差反而提供了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