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bert419 wrote:原本自己是喜歡喝咖...(恕刪) 我也是手沖新手,濃淡這太主觀了,沖一杯自己喜歡的風味最重要。店家賣由,尤其是自烘的,都會找出最能突顯該豆子風味跟特色的比例。之前去上課,練習了曼特寧跟耶加。結果其他學員試喝時說耶加太淡,曼特寧比較厚實(應該說喝起來像喝黑咖啡)。但結果是曼特寧萃取不足水感太重。耶加是剛好的。
就『金杯理論』而言,粉水比 1:10~1:18都有可能符合,因為有太多的因素會影響固體溶解度。喝咖啡是很個人的感覺,有人喝濃,有人喝淡,個人還蠻認同大師田口護對於『好咖啡』的說法:1.無瑕疵豆的優質生豆2.剛烘焙好的咖啡(部分認同)3.經過適當烘焙的咖啡4.剛研磨好、剛沖煮好的咖啡
q685220 wrote:小弟淺烘焙的約1:1...(恕刪) 以金杯來說是濃度與萃取率的互相配合,才是完美萃取濃度1.2-1.45%(SCAE)萃取率18-22%所以,若上過金杯萃取課程就知道粉水比事實上不是重點粉水比低(粉少水多),一樣可以提高萃取率就算粉水比高,一樣萃取不足萃取率適當有什麼意義呢?萃取不足,則咖啡偏酸、偏薄萃取過度,則咖啡偏苦、偏澀只有適當萃取,才有甜味去襯托酸味,咖啡喝起來才會漂亮咖啡葉老師就說過『要調整咖啡的濃度有很多方法!…指定水粉比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除非只會一種沖泡方式!………1:10也是可以沖很淡的!』給大家參考
mechtec wrote:以金杯來說是濃度與...(恕刪) 小弟就是有點懶,所以除了萃取時間,時間,粗細,甩水之外,唯一的變數就是粉水比。這是個人手沖的習慣。金杯理論,考取scan,scae證照的人又有多少人能每次的精準打中靶心呢?喝咖啡很主觀,沖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喝的開心才重要吧。我的老師跟我說過,他的咖啡受歡迎,都留住熟客,不是照著金杯理論去萃取。而是照著客人的感受接受度去調整咖啡風味而已。
我覺得主要是現代人口味較清淡,再加上較高的粉水比(1:15、1:16之類)可以減少豆子用量,大部分的店家才會採用高粉水比的方式呈現給客人。再來,一杯咖啡要乾淨,主要還是回歸到豆子本身(烘焙、生豆品質)與萃取,只要豆子品質良好、沖煮無過萃或萃取不足,喝起來都會是乾淨的,至於濃淡、手沖派別等等,都是個人、店家喜好了。
延伸, wrote:喝咖啡隨意吧,或說...(恕刪) 其實是有沖煮過度的問題喔~有化學分析相關的研究 顯示 咖啡萃取到了後段 會有魚腥味 和 臭味 苦味的aroma (也可是說是 amino acid)被萃取出來所以過度萃取是 有一般人認為不好喝的味道出現除非有人就是想要喝後段的 臭苦味 這樣可能就要把前段倒掉 特地喝後面的某種程度 也是因人而異 但是正常狀態沒有人喜歡喝魚腥味 和臭苦味的 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