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試細水流,又控不好的話我有幾顆塞子可以送一顆給您試試國外的玩法:http://www.home-barista.com/brewing/hario-water-flow-restrictor-t19964.html塞子長的一樣,大小有沒有一樣我就不知道了細的一端直徑是7mm,粗的一端是11mm,長20mm當初跟OE買零件時看到這個順便買的我的手沖壺不能用,所以至今都沒派上用場
你應該先了解自己買的是哪種咖啡豆和它的烘焙度另外就是比例的問題雖然每個人喜歡的濃度不同不過手沖通常都是1:10~1:18應該都有人會喝然後磨豆的顆粒不均可能會出現一些雜味如果有預算花個兩三千就有電動的磨豆機(別買砍豆機)我自己是覺得還要篩粉的話很麻煩篩完又不知道咖啡變成幾g我比例會抓不太準除法你還要再去買個電子秤悶蒸會有破洞我個人經驗是悶蒸水加太多或是悶蒸時間太久我通常悶蒸時流下來的咖啡是慢慢滴的如果你是流很快那應該是加太多水了另外手沖的手法太多了 可以多上youtube看看影片練習或是買書來看(ex.手沖咖啡大全)找出適合自己的手法及口味手沖天天沖的話應該一兩個月就有點心得了
we543543 wrote:1)摩卡壺要每次都...(恕刪) 2. 新手我想不用買的太高級,沒有知識、技巧、技術、熟練的手法我想在高級的用具都是雞肋3. 這是好建議 我也有101的杯子4. 這點樓下有先進提供意見了 我在嚐試看看 屆時在與大家分享,悶蒸後的注水時機 我一直抓不到呢5. 肯定會多家練習6. 咖啡粉顆粒大小,好像還沒看到有人提供意見...所以我也不知道適不適合,水溫的話我想後期再來學著控制7. 有沖沒有泡,這比喻太恰當了 真的有這種感覺...謝W大的提供的意見
NEI0527 wrote:豆子影響很大,你先...(恕刪) 豆子的話是深培 風漬馬拉巴,論豆子的新鮮程度 我想應該是沒問題的本來應該要用曼特寧的,但是剛好老闆的豆子用完了,正在烘,所以只好用這支豆子本人偏好口味濃厚,曼特寧更是本人評估一家咖啡店普優的基準感覺有點不公平 哈 畢竟每家咖啡店風格不同
mosaico wrote:手沖啊..真好1....(恕刪) 1.豆子應該是OK的 XD2.篩粉 我想是後期手沖計巧一熟練了後 對咖啡口味的一種優化方式3.了解,已有其他先進推文提出比秒數更佳的判斷方式 直得大家參考4.悶蒸後的斷水和注水 是種比較手法 我會嚐試看看5.嘿 這建議不錯,不過那壺口真的很粗 可能多支牙籤捆在一起後塞進去PS話說魚大推文說有適用的塞子可分享 新奮!!!謝謝M大建議
blackshiva wrote:悶蒸時間,我從咖啡...(恕刪) 感謝b大這絕對比計算秒來的要好,是小弟現在聽到悶蒸後的最佳參考判斷依據其實我一直很疑惑,為什麼YOUTOBE上的一些影片有的總是會拿計時器計秒太不隨性了,這是在泡咖啡,不是在炸雞腿阿濾紙也是,不過考慮衛生問題,會再多多嘗試濾紙折法,跟擺放方式讓濾紙確實貼平濾杯傻爸的校正手法之前有看到,會再找時間熟讀測試如果能把一件低成本的手搖磨豆器的性能優化,提升產出咖啡粉的品質我想這是最珍貴的知識了有關注水的問題,其實有時我會想嚐試讓讓壺口儘量粉面但無奈這把細嘴壺的設計關係,跟個人技術因素現在還很難去做到,不過已有大大推文說該壺其是可以達到推文M大提出"沖"和"泡"兩字的涵義與差別給了小弟不一樣的觀念謝謝您
mechtec wrote:原PO器材雖然不見...(恕刪) 期待M大的文章M大的沖跟泡這兩的字,給了小弟很大的深思我會再好好了解收尋資料,體現在自己的手沖手法上總之M大的回文感覺有點博大精深 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回文 哈哈哈 不好意思PS:原來我用的手沖壺名字是雲朵壺...我現在才知道悶蒸後再注水的時機,感謝M大的解釋跟分享感謝萬分
CTKuo wrote:咖啡香各位先進 您...(恕刪) 1.要動手做咖啡時,要先了解何謂"萃取過度跟萃取不足"的概念2.先換個磨豆器材,顆粒不平均口感與風味難予穩定3.剛接觸手沖時,水流控制是最困難的,從細水注開始練習,要點大概是身體下半身當支點,用上半身控制手部繞圈,持手沖壺的手腕輔助4.每種烘焙度萃取的水溫不同,建議從淺焙~中焙度著手,原因是豆子保留較多風味,品嚐時可檢視萃取的口感好壞5.從你的萃取圖片可看出,水注過大而且只在中間範圍注水,這會造成"萃取過度跟萃取不足"的問題6.第一次注水用適當的水量浸濕,悶蒸看粉有膨脹以及吸到水即可,應不超過10秒就能做第2次注水到結束7.網路上手沖的影片大都看看就好,很難找的到實用的參考價值8.mechtec大的發言可多參詳細想9.以上個人給予建議,希望能幫到你,手沖要練到穩定是不簡單的,要從失敗中不被打倒,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