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6盧魚 wrote:幹,排A,你真有心...(恕刪) 以後那些服鍋貼役、小黃役、小7役的都不知道這句話了今晚用Monolith Conical和FAEMA Lambro拉霸機做了些測試濾杯是VST 18g,豆子是老譚的北義,是屬於比較淺焙的,18g濾杯剛好裝得下21g粉首先,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我的磨豆機Monolith Conical也是像這樣斜下出粉的如果放在正常接粉的位置,落粉會偏一邊,就像這個影片截圖但我的出粉速度較慢,粉會越堆越高,到最後會滿出來我第一次使用時只好在滿出來前先中斷,拍一拍再繼續磨豆接粉然後,我第一次使用後,粉面不平整看來Twister也是需要練習一下,不是那麼輕易上手葉片底部會沾粉,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因為事後要多清理一個工具,且容易把桌面弄髒,OCD就是因為這樣被我打入冷宮再放上去轉第二次,這次就只在表面旋轉而已,粉面平了,葉片沾粉更多了(以上本來有兩張照片,但設計者擔心葉片設計太早被山寨,希望我能加馬賽克,所以我刪圖)Twister在使用時並不像官方影片中那麼輕鬆因為在葉片側面與濾杯壁之間有空隙塞粉,葉片旋轉時一定會因為咖啡粉的關係不太好轉,卡卡的Twister的設計是葉片邊旋轉要邊升高,按其設計理念是粉向下移,葉片自然推高然而我在使用時卻因為葉片卡卡的,必需多用些力,葉片可能被我壓住而升不上去或者葉片根本是因為側面卡粉而卡住升不上去我必需手動,有意識的稍微對它施一點向上的力道,葉片才能順利的上升先來看一下不做任何佈粉,就只是接粉,搖晃一下把手讓表面變平,然後就填壓萃取雖然老鼠尾巴有兩條,結束前位置有跑掉,但萃取情形還算是不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6X3xt-izEc第一次使用Twister萃取影片一開始看到濾杯底部有一個小區塊滴出咖啡,我就知道不妙了因為Lambro是用鍋爐壓力做預浸的,我調的壓力是0.95 bar,不足以完全浸透粉餅通常只會在邊緣出咖啡,如果從中間出咖啡就是有通道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W2Lrxox6c第二次使用Twister萃取影片在接粉時有注意,很搞剛的旋轉把手來讓落粉均勻一點,不中斷磨粉使用上也比較熟悉了,萃取的情況改善很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Yq-4TgHhg最後是不用Twister,接粉時就放在把手架上不理它,接完粉用迷你打蛋器隨便攪做WDT效果我認為比Twister好,實際喝起來也是比Twister略勝一籌,流程也簡便,更不會弄髒桌面打蛋器才是我心目中的佈粉神器,CP值超高其他像是OCD,LWW Blind Shaker,現在再加個Twister,CP值都超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b4oEOylSw上面兩個影片,濾杯底部出咖啡的情況都不能說是完美,因為不是整個底面同時出但Twister與WDT的效果還是有差別的仔細看Twister的影片,在整個底面都流出咖啡前,先出來的部份就已經滴下來了而WDT的影片看起來則擴散的更快一些最後整杯咖啡液的濃稠厚實度也有一點點差別就萃取改善的程度而言我覺得如果HG-1,Helor 102,繪意71等,不做WDT萃取有通道為0分用Twister也許只能改善到60~70分而Monolith Conical即使不做WDT,我覺得也有80分Monolith Conical + Twister為90分但流程不便加弄髒桌面要扣10分,所以對我來說又是一件冷宮玩具Monolith Conical + 打蛋器為95分結論,還是磨豆機比較重要商用級,大刀盤出粉快,出粉前攪拌的粉多,攪拌大力,落粉鬆散,自然就均勻Twister也許在這種環境才能發揮它最大的效果因為螺旋推開的均勻度畢竟不如攪拌打散所以磨豆機先天的落粉均勻,讓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重要看官方先前影片用白色粉末加入咖啡粉,再用Twister推開的實驗就知道該影片已不公開了,但#1影片中還有粉餅的照片,截圖如下對比一下做WDT攪拌的效果https://www.instagram.com/p/BKBKuuJjHa4/
我本來以為中軸有螺紋,轉了會自動上升看來這玩意兒還需要點練習才能上手中間的槳片看起來是鑄的也許開這個模才讓成本飆到這麼高?改拋光不鏽鋼應該可以解決掉些沾粉的問題我用手搖Mazzer 83mm錐刀的心得是粉量低於20g,既使WDT, 要萃取穩定,還是不容易Twister 大概也救不回來另一個問題,我如果濾杯不裝進把手,直接用濾杯接佈粉,Twister的沖煮把手卡勾就多餘了
bakafish wrote:就萃取改善的程度而言我覺得如果HG-1,Helor 102,繪意71等,不做WDT萃取有通道為0分用Twister也許只能改善到60~70分、...(恕刪) 不曉得用鋼杯接粉鋼杯倒粉(非直接倒扣)算不算WDT? 以下是使用helor 102 187C刀盤,馬力歐綜合中淺焙17克萃取32克咖啡液,IMS 18克濾杯,歐弧輕填壓.
Yiyans wrote:我本來以為中軸有螺...(恕刪) 中軸有螺牙的話大概會卡粉轉不動因為葉片的側面和濾杯壁之間卡粉的關係,旋轉起來卡卡的如果不用扣具,在旋轉時大概需要另一隻手同時抓著Twister和濾杯往事橘子 wrote:不曉得用鋼杯接粉鋼杯倒粉(非直接倒扣)算不算WDT?...(恕刪) WDT = Weiss Distribution Technique是Weiss這個人所發表的佈粉技巧,就是拿根細棒子攪拌所以不算 XD不過也有重新佈粉的作用我們都知道,磨豆機刀盤沒有絕對的平行或同心因此從刀盤周圍出來的粉,就會有某個位置出來的粉比較粗,另一個位置比較細的可能商用磨豆機的設計,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是利用掃粉塊,把落在刀盤周圍的粉集中,再從粉道集中出粉從出粉口落下的粉,大致上會掉在濾杯裡同一個位置,在這過程中就有了攪拌和混合的作用而HG-1,Helor 102,繪意71等,沒有粉道,磨完的粉直接落下如果用濾杯直接接粉,少了攪拌與混合就會保留了從刀盤某處落下的粉比較粗,另一處比較細的相對位置關係,就容易有通道用鋼杯接粉再倒入濾杯也是我以前常用的方法因為統一從鋼杯嘴倒下,就會破壞原本的粗細相對位置
bakafish wrote:看來Twister也是需要練習一下..(恕刪) 之前有原力粉錘,現在又有Twister,還滿期待這類新產品可改善磨豆機間差異,或是發揮磨豆機原本能力。鋼杯接粉後倒粉,用小叉子作WDT,小飛馬改刀盤,中培微微特南果自烘豆,14g粉60cc,不知這樣是否及格。https://youtu.be/3MagcB6KCA8bakafish wrote:商用磨豆機的設計,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是利用掃粉塊,把落在刀盤周圍的粉集中,再從粉道集中出粉..(恕刪) 覺得600n和900n最大差異可能在有無攪拌出粉。
我實在太瘋狂了今天拿公司的砂輪機,把葉片磨成直徑約52mm,適合IMS B66濾杯使用IMS這款濾杯規格是54mm,實際最上端為55mm,內縮較大,底部約52mm,Rossa PG可用剛才用繪意71搭配Rossa PG測試Twister在旋轉Twister時,我還是必需稍微把中軸上提,而不像說明書中說的會自動上升我也發現Twister會挑濾杯像這種內縮較大的濾杯,葉片上升到高點後,會和濾杯壁距離較遠,導致粉會垂直附著在濾杯壁上得再多花些功夫,而且葉片底部還是卡粉卡的一塌糊塗,流程又複雜化了除非你無視它,另外拿個容器來放置Twister接它掉粉,最後收工時再來清理這次我從Twister的正上方落粉,想當然,結果變成這樣,軸承上蓋與支架上都是粉這張照片的情況是我稍微拍過了,拍了幾下才想到應該拍個照,原本的情況只能用亂七八糟來形容弄成這樣只能出動毛刷來處理,拍的效果有限所以從正上方落粉也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萃取結果是還不錯不過IMS內縮型濾杯本來就比VST不容易有通道而且這支豆子是別人送的,羅豆比例不低,我第一次用,磨的略粗了,只能撐7 bar水壓再加上羅豆與中深焙的濃稠度,就不容易看出缺點所以這個測試意義不大重點是我把一顆要價3600的東西就這麼給它磨下去了因為我實在不需要這個東西,只是對測試有興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