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蜜處理風味上的差異?


sensen'S wrote:
我自己的認知是
哥斯大黎加的豆子比較偏酸
所以會用蜜處理去酸
他去酸的效果雖然沒有日曬處理強 但瑕疵豆也不會像是日曬豆那麼多
蜜處理其實有點類似半日曬 但是粘膜層殘留的程度不太一樣...(恕刪)


保留果肉,目的是為了發酵,如果是為了要去酸味,更不應該用所謂的蜜處理,因為,任何東西都一樣,只要發酵,就一定會變酸...

如果不喜歡咖啡的酸味,應該挑水洗處理的,或是,在烘豆過程中,有處理掉酸味的咖啡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烘深一點)...
咖啡會酸,就我所了解主要影響應該不是生豆的處理方法
而是咖啡的內含化學成份
這個跟烘焙就有關係了~

生豆含有綠原酸,檸檬酸,頻果酸,咖啡酸
烘焙產生奎寧酸,咖啡酸,醋酸等
隨著烘焙的程度酸味會變化的

咖啡豆成熟的果實外皮是紅色
從果實剛剝除出來的咖啡豆或多或少會帶有些果膠般透明黏液






水洗
去除外皮後將帶有果膠的生豆放入水槽,發酵過程分解果膠黏液產生檸檬酸、蘋果酸及醋酸等酸性物質滲透入生豆,等完成發酵後才用水將豆子再洗一次,因此稱為水洗,之後還要再日曬或烘乾以利保存,最後再將皮去掉。特色是酸味明亮乾淨

日曬法
倒進大水槽裡將發育不全浮在水面的果實篩選去除
將成熟的果實整個連肉帶皮日曬數周後再去皮。特色是醇厚度佳

蜜處理
幾乎不使用水,並不利用發酵來去除果膠黏液和果肉之類
而是去外皮後讓生豆與果肉果膠一起日曬
依照果肉殘留多寡和日曬長短分成黑蜜、紅蜜、黃蜜、白蜜等,特色是甜度增加


arf01 wrote:
保留果肉,目的是為了發酵,如果是為了要去酸味,更不應該用所謂的蜜處理,因為,任何東西都一樣,只要發酵,就一定會變酸...

如果不喜歡咖啡的酸味,應該挑水洗處理的,或是,在烘豆過程中,有處理掉酸味的咖啡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烘深一點)...


蜜處理保留果肉日曬不是為了發酵
而且蜜處理反而會降低咖啡豆酸度
水洗會比日曬酸才對

bigbear13 wrote:
咖啡會酸,就我所了解主要影響應該不是生豆的處理方法
而是咖啡的內含化學成份
這個跟烘焙就有關係了~

生豆含有綠原酸,檸檬酸,頻果酸,咖啡酸
烘焙產生奎寧酸,咖啡酸,醋酸等
隨著烘焙的程度酸味會變化的


咖啡豆撇除人為照顧因素,除了豆種和海拔經緯度以及氣候土壤等等都會有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咖啡豆即使是同一農場種植但每年都會有些差異

處理法也是相當重要的
相同批次的咖啡豆一部份拿去做水洗,另一部分日曬
即使是同一批咖啡豆但是處理過程不同最後所呈現的風味也會不同

再者用不同處理法的咖啡豆都烘到差不多相同的程度來比較
水洗就是比日曬明顯多了些酸,若要細說當然不只這樣
酸也分很多種,這個就要看處理得好不好
好喝的酸喝起來是順口不刺激尾韻餘長





zero369 wrote:
咖啡豆成熟的果實外...(恕刪)


沒有機會嚐試...
請問這種未處理前的咖啡果
果肉..果膠嚐起來的味道如何阿?
還滿好奇的 XD
忘記暱稱了 wrote:
沒有機會嚐試......(恕刪)


吃起來幾乎沒味道,很淡的甜味
其實根本沒什麼肉的感覺



忘記暱稱了 wrote:
沒有機會嚐試......(恕刪)


有陣子
朋友那收到一大批晒乾的咖啡櫻桃果肉
拿來泡成茶喝
有點像是龍眼乾泡茶的淡淡甜味
還蠻不錯喝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zero369 wrote:
咖啡豆成熟的果實外皮...(恕刪)


ZERO大的解說超棒的! 解開很多的疑惑!
我很菜所以花錢去上課,跟花錢上課說的不同
豆子成熟不一定是紅色的,說還有黃色的,粉紅色的
真不知道如何得知水洗比日曬酸,在上品咖啡課程就有同學說
喝到的日曬比水洗酸!老師就說咖啡處理法會影響風味
但主要還是咖啡成份內有什麼醇什麼酸什麼脂
都聽不懂!唉!錢丟到海裡了,越搞越糊塗了
burrosofi wrote:
我很菜所以花錢去上課...(恕刪)

咖啡好喝比較重要
不管去上了什麼咖啡課程
結果也只是喝一杯咖啡而已 
在這裡潛水看了想開店,去花錢上課完嚇到不再想開店
光喝蜜處理就要喝好幾種焙度,誰喝得出來啊
還是買杯咖啡享受別人花的錢裝潢的氣氛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