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也覺得高價精品手磨的顏值「高大上」是必須的!賞心悅目在這種價位的手磨真的很重要~ 或許1Z已經是接近企業規模等級在經營和一般小作坊與個人工作室的規模不屬同一個量級資金規模/人才/各項資源相對豐沛兩者起跑點已不同因此產品設計/製作工藝/顏值水準/行銷售服...都佔了很大的優勢所以通常1Z產品一出手就已經是接近商品化的成熟產品了 但有一好就沒兩好缺點就是價位也高了不只一個等級修正改版的彈性小消費者想要商品成熟度高/顏值高大上的產品就要付出相對高的代價~~
stephanie_0801 wrote:請教,義式刀盤拿來做手沖,跟單品刀盤做手沖在風味上真的會有顯著差異嗎? 謝謝印象中似乎很多手磨不早就用義式刀盤? 許多人不也都拿來手沖? 好像評價也都不錯? 好像都說細粉少,是嗎? 謝謝。...(恕刪) 這點我也不知道~~印象中用義式刀盤來磨手沖粗細的出粉特性就是細粉較多對於手沖來說細粉多就表示 "雜味" 可能會多否則就不會有專門區分 "單品刀/義式刀" 的產品出現若有適當的篩粉工具不同刀盤的細粉量是可以量化的但是 "口味" 卻是見仁見智的"味道" 沒有標準答案"口味" 是非常主觀的~
XTR wrote:個人也覺得高價精品手...(恕刪) 剛剛在1Z的粉絲團看到這個消息,1Zpresso48分鐘 ·【2680募資價 義大利進口48MM大刀盤輕鬆入手】自己的產品自己募感謝一直支持著我們的Z粉們,我們的宗旨希望產品都能真正融入每個人愛咖啡的生活中#目前我們正在研發一款成本較低的傳統一體式設計磨豆機售價2680新台幣好像就跟玲瓏ACE48有的比拼了,看來1Z自己也有發現平價的商品比較吸引大家入手,他們蝦皮的銷售量還是Q系列賣得最好,其實我覺得他們如果不要推出精裝版(附一些大家可能都有的配件),只單純賣磨豆機再把價位壓低一點的話,我相信市場應該會更好。=====================================================至於外觀方面,像我弟買的C40就被我嫌很難看,而且又粗(雖然說粗比較好,誤),一直被我靠妖花那麼多錢,還不如買C40的鋼鐵之心(沒貨),鋼鐵之心我就覺得很好看@@所以對於外觀,應該還是見仁見智,價位和C/P值應該還是大家比較追求的。
玲瓏培林用FAG值得嘉許,機構精度再高,培林強度不足研磨時是有可能會不穩定的晃動;必須說我的1Z E上調、原廠用的688ZZ培林強度還是不夠,在橫放的狀態下,出力使機身旋轉刀盤會互磨發出聲音,我記得退到10幾格還是會,換成NSK培林後再第三格偶爾會因為連續施力而互磨,這情況當然還是不滿意,後來入手直排輪用的複合培林(不鏽鋼內外圈、陶瓷珠)、測試時就再沒發生過刀盤互磨,除了比第三格還小之外(比第三格還小就是刀盤互磨的狀態了)。不知J會用什麼樣的培林、但建議1Z使用強度高的進口培林才不枉費0.01mm的機構精度啊————————橫放測試就是下圖的方式圖片截自下方影片,旋轉測試2:20處開始https://youtu.be/iDJpx50_yN8
linglongjinggong wrote:深夜回应一下刀盘 我的和他的不一样...(恕刪) 請教linglongjinggong玲瓏大大:小弟看了半天也看不出ACE48與1Z Je這兩組刀盤哪裡不一樣了?能幫大家指點指點迷津嗎?---這是1Z Je的italmill 48mm(高碳鋼):---這是玲瓏ACE48的italmill 48mm(高碳鋼):(金色是玲瓏299元版本48mm不鏽鋼刀盤,不是italmill 48...---這是Y波羅的italmill 48mm(高碳鋼):---這是M47:---M47 vs. Lido2----這幾款實在看不出差異.....
c741214520 wrote:剛剛在1Z的粉絲團...(恕刪) 其實1Z從Z出現之後,打的都是一些使用細節上的方便性以這次Je為例,他們皮套做的地方剛好就是止滑的位置(因為我的ACE48就是裝了一個止滑套在同樣位置...)然後一貫的握把&蓋子做一起,這兩點剛好也是ACE48目前的缺點(但缺點始終是見仁見智的XD)scorpioliu wrote:玲瓏培林用FAG值得...(恕刪) ACE48的優點反而不容易看見,如培林這件事就是如此還有阿...這只是眾籌價先行打口碑用的,等正式上市後才能見分曉但說到底,1Z最大的優勢真的是台灣有通路加上他們的產品線在台灣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看看同價位帶的手磨銷量就知道了XTR wrote:請教linglongjinggong...(恕刪) 前兩張italmill看起來是差不多但玲瓏299很明顯不一樣啊XD你用俯視的角度看,玲瓏299俯視刀盤星星是有角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