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Evo Leva與Nurri Leva簡介,第2頁新增ACS Vostok

mbantust35 wrote:
看了實際操作影片 覺得二台pump啟動聲音還是有點惱人...
去年咖啡展有問代理商 個人覺得價格高了點

這大概沒辦法
如果接水管進水,把pump電路拔掉,不知道行不行

從Nurri的用料和做工來看
除了430不鏽鋼和拉霸沖煮頭以外,我覺得沒有一個地方能贏Bianca
Nurri的防燙蒸氣管並沒有很防燙,跟Bianca差的遠
我猜噴頭跟EXPOBAR與Rocket一樣,裡面沒有o-ring
無法防止蒸氣回流到不鏽鋼蒸氣管與防燙內管之間,所以蒸氣管會燙
甚至像廢水盤,要經常拿起來倒水清洗的
Bianca的邊框都有折進去不會割手,Nurri卻沒有,而且修邊也修得不好
PID也只有一組,使用蒸氣鍋爐降溫時,在PID控制下加熱一定比較慢
1.8L又只用1000W加熱器,蒸氣持續力肯定會差很多
但售價幾乎要兩倍
沒辦法,誰叫我就喜歡拉霸

ACS的蒸氣倒是能撐滿久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F8CeuBL8c

蒸氣持續力也不是越久越好就是了,也要看蒸氣出量
限制蒸氣出量來換長時間持續力也不是很好的做法
會導致奶泡打出來不夠綿密,看不太出來,但喝起來有差

注意第3和第7張照片
看來Vostok 1 group終於做出來了

左上方三顆實體按鍵和Nurri Leva很像,不知道是不是一樣主機電源,蒸氣鍋爐,沖煮鍋爐
按鍵的下面應該是一塊螢幕,看起來很複雜,不知道能提供什麼資訊與功能
PID螢幕的位置在右下方比較奇怪,這個位子感覺容易噴到水
這個斜面如果做成鏡面,當成無底把手的觀察鏡,也許會不錯
不過上面還有燈光照明,雖然挺有趣,但下面斜面如果真的做成鏡面恐怕就反射刺眼了

側板看起來不像ACS Evo Leva向外側打開的
不知道裡面有沒有水箱,還是只能接水管進水
印象中原始設計鍋爐好像滿大的,規格沒改的話應該沒有空間放水箱
廢水盤看起來很淺,大概也只能接水管排水

蒸氣管和熱水管的配置,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Nurri Leva有什麼問題,它就有什麼問題
bakafish wrote:
注意第3和第7張照片(恕刪)


引用英國工程師:

“ From the front panel you can set preinfusion pressure to whatever you want. Rotary pump. The small panel is a shot timer showing preinfusion time and shot time…plus it can “end” the shot by a controlled vent of the lever…either by time, or pressure reaching a input value. Two different values can be set for a single or double shot”
chiufei wrote:
引用英國工程師:“ From...(恕刪)

就我玩Nurri Leva的預浸來說
用pump來為拉霸機做預浸,對咖啡味道是缺點而非優點
如果能把預浸壓力調在1 bar的話才會有可玩性
這台可能是控制rotary pump的馬達來達成,不過未何不用gear pump
還是要等詳細規格出來才能確定預浸壓力的可調範圍

chiufei wrote:
it can “end” the shot by a controlled vent of the lever…either by time, or pressure reaching a input value. Two different values can be set for a single or double shot”

這段有點不知所云

single和double shot的分別並不是萃取時間
以壓力來設定的話可行,因為拉霸機的萃取壓力和萃取量是有相關性
但是,只要你拉起拉桿時的預浸狀態不同,就會影響壓力與萃取量的對應關係

另外,從文字看起來,它結束萃取的方法和Nurri Leva一樣
就是打開洩壓閥把沖煮頭裡的水洩掉
但是洩壓閥不能開太大,否則一旦開啟,水狂洩,拉桿就會瞬間往上彈
所以在洩壓的同時,粉餅仍然會繼續被萃取出咖啡液
如果洩壓需要3秒,你就多萃取了3秒
而且這3秒萃取出來的咖啡液還是在萃取壓力快速下降到0的過程
雖然大多數情況不會到3秒

結論就是,這個功能很雞肋

我在Nurri Leva也不使用這個洩壓結束萃取的功能,而是直接移開杯子
因為使用此洩壓功能,之後你就必須逆洗,以及拆洗分水網

忽然想到,之前DaveC在HB有提到,他正在協助廠商開發拉霸機
我想大概就是這台吧
從設計邏輯有這些問題來說,確實很像他的風格

拉霸沖煮頭正面裝壓力表,果然還是跟我的審美觀格格不入

更新:



果然是DaveC
預浸壓力可調範圍是1到6 bar
pump聲音和Evo Leva一樣,應該是同一顆gear pump
左邊螢幕上3個按鍵是操作那個螢幕功能
水箱從機頂左側取出,開口大小與位置類似Nurri Leva
廢水盤在正式版會加深加大容量
木製側板是選配

跟Evo Leva相比,我覺得各項都好

跟Nurri Leva相比,我希望它的做工可以更好一些
(我今天洗Nurri Leva廢水盤時割傷手指
至於它的預浸壓力設定功能,與雞肋的自動結束萃取功能,甚至是3 PID
不足以讓我選擇一台我覺得不好看的沖煮頭
bakafish wrote:
拉霸沖煮頭正面裝壓力表

內有電子壓力傳感器,左邊的小窗顯示瞬時壓力,這顆壓力表沒有意義了。
也許正式產品上市廠家就拿掉了?

這台沖煮頭的下沉量有明顯改善。
bakafish
那個螢幕字體我也覺得太小,其實裝在沖煮頭上是比裝在機身上容易看沒錯,裝在機身上會因為視線角度,看到的數字會偏低一點,但習慣就好了,有利有弊,裝在機身上,旁邊放鏡子,就可以同時觀察壓力和無底把手
youzh1106
這個價位的機器本來就不該用那麼小的顯示屏。4-5英寸的才對。哪個壓力錶現在的位置和角度看起來也不方便啊。


功能解說滿詳細
定價3500歐
影片最後有提到
即使用變壓機去模擬拉霸機,喝起來還是不一樣
ACS Evo Leva改版,完全就是Vostok了
https://www.home-barista.com/levers/acs-new-evo-leva-mini-vostok-t89941.html#p955367

第一代的ACS Evo Leva用gear pump,但那個pump的聲音不好聽而且吵
當初有位寫手以優惠價入手,嘴硬說pump不吵
後來卻說他把ACS Evo Leva賣了,原因是pump太吵
之後自己有自知之明把HB帳號關了

這次把gear pump換成rotary pump
機殼裡的支架也做了強化
應該不會像一代機那樣,一拉桿就整個沖煮頭明顯大幅下沈
DaveC可說是自打臉一代的設計

比較值得一提的改進是
若不小心讓拉桿回彈,有減速的安全機制,不會被拉桿打傷

至於那個萃取量達到後可以從洩壓閥洩壓的設計
也就是等同Nurri Leva左邊撥片開啟洩壓閥的功能
我還是建議不要使用,就讓沖煮頭裡的水壓完就好
因為它是拉霸機
讓髒水和細粉回流沖煮頭,只會讓你日後拆裝清潔上油的週期變頻繁

從影片和圖文中可以看到蒸氣管和熱水管也換成了一般款,而不是U形長管
我是早在2月初就把我的Nurri Leva蒸氣管換成ECM Synchronika的蒸氣管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6679547&p=2#86816938

這裡我還是要吐槽一下
他們自己製造機器,跟我這個土炮只能拿市售零件來組裝可不一樣
DaveC換裝上這個一般款的蒸氣管,沒有發現蒸氣管往外拉的角度受限嗎?

來看看ECM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人家的蒸氣閥和熱水閥的出口不是垂直向下的
而是往外拉一個角度,以此來增加蒸氣管和熱水管往外拉的角度

設計上老是這樣丟三落四,便宜行事
所以我之前在另一棟樓裡才說,有他參與設計的機器,我都要避開
bakafish wrote:
ACS Evo Le...有他參與設計的機器,我都要避開 
哈哈,最近看他在HB討論Vectis,又在吹噓他有20多年的設計經驗,不過好像又要被打臉了。
youzh1106 wrote:
哈哈,最近看他在HB...(恕刪)

這次還好
他指出了MA-TER的pressurestat為何出現容易故障的情況
後面講拉霸機的部分大致上也正確,除了LSM沖煮頭的部分
(這個我忘記之前是不是有吐槽過了
 這是他第二次說,之前在HB沒被吐槽,讓我感嘆懂拉霸機的人真的不多
 LSM出水孔是比較低沒錯,但問題是拉桿到什麼角度,也就是活塞升到多高才出水
 從影片來看,他設計的機器一樣要把拉桿拉到很低才會出水
 這樣光是出水孔位置低有什麼意義)
我以前玩Lambro時試過把測壓把手閥門打開
拉桿放水,以為這樣就可以把沖煮頭裡的空氣排出來
中途把閥門關閉,然後抬起拉桿
結果拉桿仰角仍然很高,代表沖煮頭裡很多空氣
沖煮頭的出水量沒有大到可以把整個沖煮頭像水管一樣灌滿
空氣自然有很多路徑可以上升到水面上

Lance這個Vectis的review,在測壓時犯了很大的錯
雖然他自己極力否認,並說自己有很多拉霸機,還用過更多拉霸機
但用過或擁有很多拉霸機,跟懂不懂拉霸機,是兩回事
他針對測壓這部分的回文還是錯

通常沖煮頭裡會有空氣,空氣受到壓力時體積會被壓縮
也就是彈簧會回彈多一些
彈簧的力道,是以壓短1mm需要多少力來看的
當拉桿壓到最低點(活塞升到最高點),彈簧被壓到最短
這時彈簧上累積的力,除以活塞的截面積,達到9 bar
就是Reiss說Vectis這條彈簧有9 bar的原因

但實際沖煮時,粉餅到分水網之間是有空隙的
分水網到活塞底面也有空隙
以及拉桿下壓時,空氣也可能穿過粉餅進入沖煮頭
所以沖煮頭裡不可能完全沒有空氣
因此在上抬拉桿到放手為止,拉桿有一段上升距離,放手時拉桿有個仰角
這就是活塞下壓把空氣壓縮,彈簧回彈了一些
最大的萃取壓力不會到9 bar,而會在8 bar左右

在用測壓把手時,測壓把手裡必需裝水來取代粉餅,減少空氣的量
裝太少或沒裝水,測壓時會發現拉桿仰角比實際萃取時更高
也就是彈簧回彈太多了,測到的壓力值當然就很小
裝了太多水,沖煮頭裡空氣又太少,就會發現反過來,拉桿的仰角太低
這樣測到的壓力值又比實際萃取時大
所以測壓到底準不準,是否等於實際萃取時的壓力,看拉桿的仰角就知道

測壓把手最好有個閥門可以把水流全關,把手裡裝滿水
拉起拉桿放手時,拉桿的角度一定很低
這時把閥門打開一點點讓水流掉一些,讓拉桿上升到跟實際萃取時相同,立刻關閉閥門
這樣就可以好好觀察最大萃取壓力是多少
然後,再打開閥門一點,模擬真實萃取的流速,看壓力表上壓力下降情況
就可以知道這條彈簧安裝時有沒有預壓,萃取壓力是幾bar降到幾bar

拉霸機測壓的review沒做到這點
說他懂拉霸機,那是笑話,當然會被噴到死
而且那測壓把手和Vectis不是不太合嗎,密封效果如何?閥門能全關不透氣嗎?
扯一堆理論做啥,又不能證明理論正確
說再多不如拍個影片讓人看看測壓時的拉桿角度,與真實萃取時的拉桿角度

如果壓力曲線不是直線(活塞降到最低時,壓力會快速下降到0,這段不算在內)
那就是彈簧有問題,或是活塞沒潤滑
或是測壓的方法或設備根本有問題

他說Vectis做出來的espresso,body比較薄
推測是粉餅較薄的關係
他說受限於預浸壓力不足,所以不能用太多粉,以免萃取量太少等等
(所以他認為應該用54mm濾杯)
我猜想可能原因是彈簧沒有預壓,或是預壓較少
畢竟沖煮頭比較小,沒有太大的空間容納彈簧,還要把彈簧做到9 bar
大半萃取出來的espresso,是在壓力1 bar到4.x bar之間
這點Argos可能也會有相同的情況
ee21
看魚大回文漲知識[拇指向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