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afish wrote:
這次實驗中的濃度計與烘乾的誤差

收到, 這邊的確也會產生差異

bakafish wrote:
濃度計測到的是可溶解物質的濃度,不包括細粉

若沒使用小飛碟的話, 濃度計以折射方式量測, 應也會計算到細粉?
(Q:細粉是否影響折射率??)

bakafish wrote:
如果只看烘乾的結果...
內外圈的萃取率確實差滿多

若只是想確認墊濾紙是否對內外圈萃取率的影響, 只看趨勢而非精確數值的話. 以這種實驗方法做一有濾紙, 一無濾紙應可觀察出來, 只是萃取兩杯的參數要如何設定?
A.固定萃取曲線/時間(調粒徑)
B.固定粒徑, 調整萃取曲線/壓力/預浸, 讓主萃取時間固定
(主萃取時間:預浸至第一滴咖啡出現到萃取等重量咖啡液)
又, 兩杯EY可能不同, 是否對敘述分析有影響?
這種實驗應也可應用到其他濾杯的內外圈萃取率比對.

一直很好奇濾杯底部開孔變化, 跟墊濾紙/濾網(500目/400目/300目/兩層...etc)的差異.
除了主觀風味論述外, 有客觀數據佐證會更明確些. : )
chan.chenhao
可能實驗粒徑大非溶解, 造成的是光線散/繞射, 而非單純的增加折射率的關係, 所以以折射率為原理的濃度計量測不出. Q:上述實驗用的粒徑較大, 若為錐刀雙峰的50um以下這種極細粉是否會影響?
chan.chenhao
同作者另一篇文章中也有表示過小飛碟後TDS有下降, 表示可通過粉杯底部孔洞的小粒徑咖啡粉還是會對折射有影響, 考慮一般孔徑+架橋效應, 可能是100u以下的粒徑了
chan.chenhao wrote:
若沒使用小飛碟的話, 濃度計以折射方式量測, 應也會計算到細粉?
(Q:細粉是否影響折射率??)

可能會
我試過同一杯咖啡取一份樣本
先套上小飛碟擠出一些咖啡液測一次
然後拿掉小飛碟再擠出一些咖啡液測一次
沒有小飛碟時測到的數值略高一點,但不會高很多就是了


chan.chenhao wrote:
若只是想確認墊濾紙是否對內外圈萃取率的影響, 只看趨勢而非精確數值的話. 以這種實驗方法做一有濾紙, 一無濾紙應可觀察出來, 只是萃取兩杯的參數要如何設定?

應該是要做相同流速和粉水比來比較,盡量求萃取方法相同
粗細不同那沒辦法
我的想法是實驗要和生活結合
實驗方法與實際要做來喝的方法差異不大,實驗結果才有意義
不然搞到實驗歸實驗,真正做來喝時又多了其他變因,結果就不一定一致

另外,可以再比較有無墊濾紙時,覺得最好喝的萃取,不限萃取參數
再去比較差異

我之前測試過有無濾紙喝起來的差異
雖然測出來萃取率有明顯上升
但意外的,喝起來差異感不大
也許只是我自己喝不太出來,或者沒有試出墊濾紙的最佳萃取參數
不過也很慶幸,因為我真的很懶得裁濾紙
現在只有在Cremina上有在用濾紙
因為有大小剛好的裁紙器,手沖濾紙壓一下就立刻有兩張
用IMS B582TH29E濾杯,加了濾紙之後,16g粉可以用跟Nurri Leva一樣的粗細度

泡完馬上敲下來,整塊都濕的,看不出個所以然
阿窄 wrote:
泡完馬上敲下來,整塊都濕的

跟豆子,粗細,粉量等都有關,不用勉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