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noybest wrote:
穩定的bar數應該是關鍵...(恕刪)
手壓的壓力也不會不穩定啦
問題應該是在於較小的粉杯,粉餅厚度通常會比較厚,就要磨粗
而磨粗後的粒徑分佈跨度就會比較大,佈粉就要多下點功夫
加上厚度厚,水穿過粉餅的路徑較長,如果佈粉不佳的話就容易有通道
沒有辦法匯聚出老鼠尾巴,可能是因為有通道,某些孔沒有出咖啡
但也不一定是因為這樣,有時候豆子也有關係,如前面有人提到淺焙
淺焙豆做出來的espresso通常不會那麼濃稠,比較容易流下來
所以有時還沒有匯聚就各自成條流下來了,會做出兩三條老鼠尾巴
以前有人說較小的粉杯容錯度比較大
我覺得前提是把粉量減少,讓粉餅厚度保持相同,則面積較小的自然容錯度會比較大
否則如果粉餅變厚,容錯度應該是變小才對
下壓的時候不要一下就用很大力壓,這樣不但容易有通道,還必需磨更粗來對應快速上升的壓力
即使是pump機,從0上升到9 bar少說也要5,6秒,多則7-9秒
portnoybest wrote:
超強的,剛才壓了第...(恕刪)
P大用什麼豆子?
手動機器要出老鼠尾巴絕對不會比幫浦機難
但這類unplugged 的小機器都有類似的個性
掉溫度~~
這點Rossa/MyPressi/ Forge 都有考慮到,
但在Flair就變成小罩門,他的cylinder 太薄,蓄熱差
溫度掉比較快的結果,對偏中、中淺焙的豆子來說
手腳不夠快,如果用標準espresso 的數據,可能沒辦法萃取的很好
會通道、亂噴、亂流的機會就會比較高
雖然偏低溫萃取也可以有很好的稠度/口感,跟味道表現
但是對一些可以榨的比較乾的豆子來說,
溫度上不去總是覺得有些地方沒有辦法發揮出來
~恕刪~
再回到手動機器
溫度上不去了,壓力也許沒法或不想這麼高的情況
其實應該要把半自動的標準數據先擺一邊
改以流況、流速、色香味來當標準
建議可以用小豆老師的豆子來抓數據,發揮手動機器的特性
或者反過來說可以用手動的機器來發揮小豆老師的豆子
他的豆子烘培發展的很好,很完整,很好煮
萃取的時候比較不會龜龜毛毛,溫度少一點,壓力多一霸就煮不好
豆子搞定後,磨豆機也盡可能攻頂,再來整粉佈粉填壓都ok後
最後一個秘訣是”粉磨細加預浸”
北義或者中、中淺焙的豆子
我都會90度水,1~3霸預浸10到20秒(沒錯就是10到20秒)
杯底可能會已經滴了薄薄一層esp
心裏默念Slayer 三次,你的Flair 就會自動升級成Flayer
再催到6~8霸
14克粉出35g左右的restretto/esp
Enjoy你的變壓機
超強的,剛才壓了第三次,我覺得,flair無底,要弄出尾巴,絕對比gee難很多。穩定的bar數應該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