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淺培咖啡豆遇到的問題


papabearx wrote:
http://www...(恕刪)


第一次注水的悶蒸水量尚可..但悶蒸時間建議5~7秒即可..第2次注水水量就明顯加大了..而且沖完時候咖啡粉都附著在濾紙上..這就是"淹"咖啡粉的狀況..在影片中他用的濾紙應是3人份以上的..如果他是用1~2人的濾紙去沖約30公克的咖啡..在萃取時應該會超過濾紙了.....

uakearcna wrote:
在影片中他用的濾紙應是3人份以上的..如果他是用1~2人的濾紙去沖約30公克的咖啡..在萃取時應該會超過濾紙了........(恕刪)


影片中的咖啡牆我真的看不出問題....
30克的粉就大概是三人份
幹麻用兩人份的濾紙比較?

況且咖啡粉越多也相對加大水柱
四人份的咖啡粉照樣小水柱去慢慢澆
萃取時間過長就會過萃
我以為這是一般的想法....
papabearx wrote:
拿的是鶴嘴壺水量應該也不小...(恕刪)

鶴嘴壺的優勢不就是大水注嗎?
雖然水量多,但因為壺嘴大,水柱並不會太強
小弟是新手,如果有錯請不吝指正,謝謝

但第一段影片中用細口壺大水柱加上快速繞圈,是不是會因為水柱太強而過度擾動咖啡粉?
不過看起來也只有在第一次注水時比較狂野,這麼做是不是有什麼原因?

另外,看了許多手沖的影片,有些人在繞圈到遠端時習慣將壺口抬高
感覺上好像繞的蠻順的,但是這麼一來不是會因為拉大了壺口到咖啡粉距離而使水柱加強嗎?
還是說這麼一點點變化其實沒差?

papabearx wrote:
影片中的咖啡牆我真的...(恕刪)


咖啡粉會為何過多殘留在濾紙上..從影片中的手法就能看出..因為水注大造成咖啡粉在水中翻滾..在水無法較快漏至下壺..自然就會跟著水位上升而附著在濾紙上.....

就算是使用30克咖啡去萃取..其實也不需要去加大水注去做..保持一貫的手法..小水注,平緩的由內而外的繞圈,只要練穩定了..感受自然就不同了..或者用這2種不同方式去做萃取..在去比較2者的不同..舌頭與嘴巴自然會有答案

bakafish wrote:
鶴嘴壺的優勢不就是大...(恕刪)


你試想看看..你平時在喝水時..順順喝跟大口大口喝哪種比較舒服?這道理也是跟沖咖啡有些雷同...
水注大影響的是什麼?萃取不足..為何呢?因為流速過快..粉是很輕的..但水是由上往下倒..自然就會有水的重量與沖力..那咖啡粉還來不及跟水融合萃取..就往下壺漏了..在品嚐時"水味"的口感就跑出來了....

你還蠻注意一些細節部份的有些人繞圈是順的..但要看是不是平緩的..過快的繞圈也是不太好的作法..因為水才剛跟粉萃取時..又倒在同一個位置..雖說水味較不明顯..但咖啡可能會較不夠味..而在繞到外圍時壺會提的較高些..水注會略大些是難免的..但仍要控制在有限的高度與水注..這樣才能萃取出好喝的咖啡

手沖部分我自己也還在練習..還沒練到平緩的繞圈,細小的水注,以及不會在中途斷水的穩定手法..以上我所說的只是自己習得的經驗分享..對錯與否在給予指教吧
papabearx wrot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N8Q5kc9Hk

uakearcna wrote:
第一次注水的悶蒸水量尚可..但悶蒸時間建議5~7秒即可..第2次注水水量就明顯加大了..而且沖完時候咖啡粉都附著在濾紙上..這就是"淹"咖啡粉的狀況..在影片中他用的濾紙應是3人份以上的..如果他是用1~2人的濾紙去沖約30公克的咖啡..在萃取時應該會超過濾紙了.....

不知影片中是不是年輕的老頭本人手沖?
這位烘豆達人連拿了第二三四屆的BGT烘豆賽冠軍,
他們咖啡館的代表也拿了2011世界盃咖啡大師台灣選拔賽(TBC)決賽第二名.
他沖咖啡的手法, 應該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至少, 沖出來的咖啡, 相信是有一定的水準.
uakearcna wrote:
你試想看看..你平時...(恕刪)

謝謝您的回答

不過小弟有個想法不知道正不正確
如果粉量較多,像是一次要沖多人份時,仍然用細小水柱的話(與沖單人份相同的單位時間注水量)
不就會造成注水時間過長而過萃嗎?
是不是應該加大注水量,盡量在相同時間濾出多人份咖啡量才是正確的?

這時如果用細口壺想加大水量,則會使水柱壓力過大,把咖啡粉攪動的一團糟
例如以下影片,加大注水量時,可以很清楚看到玻璃壺中的水會受到較大的擾動


但是大口徑的鶴嘴壺,雖然加大水柱,但水柱的壓力是不是就沒細口壺那麼大?
就好像把水龍頭打開,在水龍頭不動的情況下,把水管口徑捏小,水壓就變強
相反的,水管口徑大,雖然出水的速度相同,但水壓就變小
小弟曾經Google過一些文章,有些人偏愛鶴嘴壺,理由是水柱可大可小
不知是否就是這個原因,在大水柱時也不至於會使咖啡粉過度翻滾?(雖然穩定注水需要更多練習)
bakafish wrote:
例如以下影片,加大注水量時,可以很清楚看到玻璃壺中的水會受到較大的擾動

看那出水角度, 是很容易把咖啡粉推一邊.
(雖然推一邊也不一定咖啡就不好喝....)
如果水壓強時也能維持垂直落水, 就比較不會把粉推一邊, 造成不均勻.
bakafish wrote:
另外,看了許多手沖的影片,有些人在繞圈到遠端時習慣將壺口抬高
感覺上好像繞的蠻順的,但是這麼一來不是會因為拉大了壺口到咖啡粉距離而使水柱加強嗎?

有看到網路前輩的心得是說,到遠端時稍拉高,可以抵消一點慣性, 水流量比較穩定.
我覺得出水角度也會小一點.
到遠端時稍拉高, 也比較不會撞到濾杯.

bakafish wrote:
謝謝您的回答不過小弟...(恕刪)


單人跟雙人的粉量不同..自然萃取的時間也不同..也不必擔心因多人份會造成萃取過度..就我個人而言..目前頂多用30克左右下去研磨萃取(平時是用20克左右)..只要拿捏好沖煮時間..那就不用為這問題煩惱..水量依舊保持小水注即可

基本上大水注的缺點就先是萃取不足..只要修正這個方式改為小水注..就不用去考慮壓力的問題..假設把壺嘴的口徑變小(每種壺嘴口徑都是固定的)..正常也不會有水注變強的問題..除非將壺提到較高的高度才會..但以手沖來說..壺嘴與粉的萃取距離是要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只要在較正確的方式沖煮..就不用擔心這些問題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