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單品,研磨刻度、溫度

we543543 wrote:
不確定是不是同一支,喝過幾次象豆,應該都很淺焙,都很酸,比常被拿出來說嘴的肯亞還酸。

我個人是烘到High Roast,失重約14%~16%,大約是一爆尾到結束。
這樣幾乎喝不到酸味,而能品嚐出花香、堅果、黑糖等風味。

我烘的這支又被稱為大藍山(當然是想沾光啦),但以風味演繹來說,確實有個七八分。
他是中南美豆,基本上不是以強調酸為主的風味,我想或許不是同一支豆。

不過,我的確試著烘過Medium,酸味有出來,不到很酸的程度,但那個酸個人認為無法凸顯出這支豆子的風味,
所以後來還是回復到High...
塔綠斑網軍頭子已成淡水河浮屍,各位綠網軍繼續助紂為虐不怕成下一位?

CA104 wrote:
方法有很多種,略述...(恕刪)


感謝回文, 但是個人才疏學淺, 無法完全理解...
以第3項為例,用較銳利的水流沖出甜味,原理為何?可以再多透露一些?
2258TW wrote:
感謝回文, 但是個...(恕刪)


在不刻意壓低水位的前題下,若水流不夠乾脆,會形成濾杯中上半部是水在萃咖啡,下半部是咖啡在萃咖啡的情況,如此一來整體於第二階段萃取的比例會較低,較快進入第三階段。

手沖的變數很多,就算你固定水溫、水量、研磨度、水的tds質、沖煮時間等,沖煮時的手法技巧也會影響一杯咖啡的風味,因為水位及水流也是變因。

以上 是金杯理論
CA104 wrote:
在不刻意壓低水位的前...(恕刪)


長知識了,謝謝!
CA104 wrote:
在不刻意壓低水位的前...(恕刪)


重複了,刪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