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旗艦店手沖...品質只想給WTF

看樣子應該是中間有些誤會,只好讓也是夥伴的小弟代為回答了

最近的星巴克reserve豆中衣索比亞產區的只有ethopia guji這款,是谷吉產區,特色是薰衣草香以及黑莓檸檬的酸度,烘焙程度我看豆子的色澤應該是中偏深,以星巴克的豆子來說不算深的,但也沒有淺到能有濃烈果酸,我個人覺得是一款香氣取勝的豆子。

再來,星巴克的手沖系統因為希望保留尾段,所以會滴到最後一滴,水量不是按照重量計算,而是特製的手沖壺裡面有刻度,量到那個水量就是剛好的。

這樣的手沖系統是好是壞見仁見智,目前的基本員工訓練中是沒有提供客人指定沖法,建議如果您還願意再給星巴克一次機會,下次可以指定使用目前只有那間旗艦門市有的星巴克專利的高科技咖啡萃取機clover來調製咖啡,會比手沖穩定許多(日本星巴克的reserve門市就是全面使用這種機器來調製單品咖啡豆)

再來您喝到的藍山,是確確實實的牙買加藍山,而不是藍山風味,量很少,全台只有這間門市有提供,不過因為單價偏高(一杯360)點購率偏低,所以才會以試喝的方式提供到您手上。

以上,希望有解決到您的不滿。
龍門門市因為區位好,跟朋友約通常去那裏,手沖喝了幾次,品質有普通有沒熟,也有的經驗在味道上已經OK了。
完全看咖啡豆狀況,咖啡豆狀況正常,沖煮手法可以加分。看他們的沖煮方式也沒有太大問題,不會有重大扣分,頂多就是沒加分。
第一次喝到巴西亞馬遜,喝進口的感覺就是沒熟,有澀味。感覺上是剛開始嘗試中焙,脫水不足,烘豆師經驗問題。
第二次喝越南大勒,算是嘗試看看越南咖啡豆,老實講,已經沒有以往越南咖啡的爛味道,雖然好味道也普通,可能地域特性。
後來喝到坦尚尼亞,蜜處理的味道就很濃厚,不求精細,水準已經OK,至少對於平常喝牛奶跟剉冰的顧客來說,是個保守安全的入門款。

我週末晚上常去龍門門市
(只是去買個位子歇息一下,基本上不太點咖啡類飲品)
據我觀察
幾乎沒有人要求用clover煮
使用次數少得可憐
之前點過一次clover的,我完全無法喝完那一杯
對那杯咖啡的評價就是焦苦雜味的黑水

另外我看夥伴在手沖的時候,萃取時間居然可以到三分多鐘
基本上我認為都是過萃咖啡
再加上豆子本身的問題
實在很難達到好喝的標準

雖然咖啡口味是很主觀的東西
但一杯咖啡是好是壞當然有客觀的標準
我個人認為星巴克真正的關鍵還是在豆子
即便你生豆源頭再好,烘焙差新鮮度爛
拿再頂級的器材來煮都一樣慘

這麼難喝為什麼生意還是那麼好
因為咖啡只是飲料,是個附屬品
逛街逛累的人、談生意的人、跟朋友抬槓的人...
他們要的只是一個燈光美氣氛佳的場域而已
星巴克杯子裡面就算裝伯朗三合一咖啡生意都還是一樣好
誰在那邊跟你風味、甜度、酸度、口感、餘韻
又不是做研究...

太過強調咖啡專業的店家反而容易被自以為是的咖啡人踢館
而且懂的人基本上都會自己煮或自己烘
反而更難成為店家的固定客源
所以咖啡好不好喝跟生意好不好
絕對是兩碼子事

P.S.之前去龍門門市
剛好有手沖的分享活動
夥伴也對咖啡作一些風味敘述和沖煮手法對咖啡影響的介紹
我真誠的建議
如果真的熱愛咖啡
趁著休假多喝點各式自烘店
你會發現你們的熟豆真是GG...
AskaLeeBlue wrote:
看樣子應該是中間有些...(恕刪)

Yiyans wrote:
WTF 我.......(恕刪)
我自己是夥伴,平日除了星巴克的咖啡我也大量喝獨立咖啡店的自烘豆。
我認為星巴克的豆子目前最為人詬病的還是烘太深,不過這樣的問題在美國發源地或是日本卻不是問題。
星巴克的口味原本就與台灣精品界主流的中淺背道而馳。

您喝到Clover那次不知道是使用什麼豆子?


AskaLeeBlue wrote:
最近的星巴克reserve豆中衣索比亞產區的只有ethopia guji這款,是谷吉產區,特色是薰衣草香以及黑莓檸檬的酸度,烘焙程度我看豆子的色澤應該是中偏深,以星巴克的豆子來說不算深的,但也沒有淺到能有濃烈果酸,我個人覺得是一款香氣取勝的豆子。

再來,星巴克的手沖系統因為希望保留尾段,所以會滴到最後一滴,水量不是按照重量計算,而是特製的手沖壺裡面有刻度,量到那個水量就是剛好的。


感謝有工作人員出來解釋。

滴到最後一滴不是問題,不接受sop以外的沖法也無可非議。店家有店家的尊嚴。

不過根據開版樓主聽現場工作人員對風味的描述,和實際喝到的風味,明顯有落差。你的描述也明顯和現場人員的描述有落差。

不好意思我忘了那次喝哪一支了
應該是中南美洲的
sorry
有推薦的豆子嗎?
我願意再多嘗試看看
不要有太多先入為主的觀念

蠻開心看到有星巴克的夥伴上來
代表大家對咖啡的喜愛
我總覺得典藏門市可以做得再好些!!
AskaLeeBlue wrote:
我自己是夥伴,平日除...(恕刪)
謝謝大大理解哈哈。

我描述的味道是這款豆子的官方描述,星巴克的官方描述有時會太過酷炫而與實際體驗有所落差,例如藍莓般的酸度,糖漬檸檬風味,在台灣要吃到藍莓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喝下去你告訴我這是藍莓酸味我也只能霧煞煞。

所以夥伴有時會把現有的咖啡豆大致分類為:果酸類,核果類,濃郁類,清爽類,客人說想喝不酸的,就會推薦濃郁類(可能是瓜地馬拉哥倫比亞亞洲太平洋產區的豆子)客人想喝清爽的或是有果酸的,就會推薦非洲產區的豆子。

星巴克目前經營的客層還是偏向初學者,客人一進來你給他薰衣草香味,黑莓檸檬酸度,其實客人聽不懂,客人還停留在酸不酸苦不苦的階段,所以夥伴的話術也會偏向簡單化,導致偶爾遇到樓主這樣的行家,就尷尬了。

這款豆子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雖然我沒聞過薰衣草,但它的香味的確不同於其他支豆子,口感整體而言是清爽的,但不是主流喜愛的淺焙那種清爽,所以我說他是一款香氣取勝的豆子。
不會您言重了。

因為clover的萃取原理有點類似虹吸跟濾壓壺之間,所以如果不是烘焙程度太深的豆子其實不太容易有焦苦味(相較於不穩定的手沖)

最新這個檔期的豆子我喝過蒲隆地穆拉比覺得很不錯,肉桂的香氣跟奶油的質地很明顯,而且這款豆子目前有提供手沖,clover,冷萃,好像還有提供expresso可調製成美式或latte。

上個檔期除了衣索比亞這款,尼加拉瓜跟肯亞卡甘達,肯亞奇魯魯都是很不錯的豆子,可以現場看看還有沒有提供。

台灣reserve雖然展店速度蠻迅速地,但我也是覺得可以再經營得更精緻一點,日本跟韓國的reserve門市皆沒有提供手沖服務,而是全面以clover作調製,台灣雖然在硬體概念導入總是非常迅速,但在精緻化經營上還是弱了一點。

以龍門這間門市來說,雖然他擁有全球少見的黑鷹濃縮咖啡機,手沖吧台,但來客卻往往是點購星冰樂這樣的娛樂性飲料,偶爾有樓主這樣的行家來,卻又因為彼此概念上的不同而溝通有落差,我覺得是很可惜的,

希望下次有機會跟大家面對面交流。

howzero wrote:
我來猜猜看問題出在...(恕刪)


哈哈哈哈哈 這句好像有重點
但是連鎖店的手沖 應該也不會多好吧

AskaLeeBlue wrote:
謝謝大大理解哈哈。...(恕刪)


就算是初學者 只要你能把該有的風味沖出來 他們還是能辨識出來

不要把每個剛接觸精品咖啡的消費者當做什麼都不懂

有不少會接觸精品咖啡就是被咖啡獨特的風味吸引

另外 在美國的精品咖啡的玩家及顧客 並不完全認同星巴克的深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