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ANDANTE C40 MK3測試,補全分解照片在#18

本來以為floating cone的說法只存在於中文網站資訊中
https://scene-select.com/blog/post/15658
沒想到英文網站(這應是原廠的吧?)也有如此說法耶
https://comandantegrinder.com/faq.html


還記得早先獲得這樣的資訊, 是從百度D大介紹大錐刀手磨的文章(現已不見, 有些可惜), 大致是說在一定的粒徑範圍以下(eg:esp粒徑), 咖啡粉會有流體的性質, 也會使得內外錐刀自動校準的特性發生作用.
而comandante的floating cone說法則應代表了其認為在所有粒徑下都會有自動置中的功能? 蠻有趣的. : )

補:
印象中lido系列內錐也可算是floating, 重看討論串中...
chan.chenhao wrote:
本來以為floating...(恕刪)

這個說法我最早看到是在OE解釋老磨和Zassenhaus仿老磨的新磨時說的
但沒有提到粉粒具有流體特性,可能他並不具有流體知識
因此我認為這只是他個人看法
後來大家把那一套說法一直抄下去,並加油添醋讓它看起來更具說服力而已
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不足採信
因為豆子大小不一,咬碎時也不會一致,磨豆時機身也常傾斜
都會導致內外刀盤間各處豆量不會相等
而內外刀盤間被碎豆填滿時,內刀盤即使原本有移動的空間,也會被塞死再也動不了
好比說,在磨豆機裡裝入細沙,假設此時刀盤仍能轉動
細沙應該能填滿內外刀盤間的所有空隙
隨著刀盤旋轉,細沙逐漸從下方掉出,一有空隙就會由上方的細沙下移填補
此時內刀盤的位置就已經是固定了,一開始是偏位就會是偏位
我不認為會有什麼自動置中的作用
而且手磨常磨到一半會覺得要特別用力才磨得過去,過去後又好了
有時又會忽然好像咬不到豆,導致搖把瞬間加速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會有自動置中

LIDO並沒有floating cone
內刀盤是黏死在中軸上的
印象中上下端的軸承都是使用自潤軸承(銅套)
當時OE說Zassenhaus的設計是一種省成本的設計,效果不錯但也有缺點
在剛進豆與要磨完的時候,刀盤就會偏移
所以才有了LIDO

另外,C40 MK3根本沒有什麼floating cone
我那支MK3的刀盤就是偏心,用力扳也不會移動

可能是C40的內刀盤偏心被抱怨滿多的,或者在出廠時他們自己就有發現
所以在說明書裡就直接跟你說這是正常,但當時沒有解釋為什麼是正常
(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面說他們把QC放得很寬)
在某個User的YT影片裡,原廠則跳出來用floating cone來解釋
後來乾脆把那段解釋搬上官網
bakafish wrote:
LIDO並沒有floating cone
內刀盤是黏死在中軸上的
印象中上下端的軸承都是使用自潤軸承(銅套)

原來我三年前就亂入參與過Lido討論了, 難怪還有點印象. XD
若當時做的功課正確的話, Lido2前期/Lido3應可算floating cone.

另, 比較好玩的是Lido磨豆機介紹中對銅套的說明
原廠:
Bronze Dual Axle replaceable Bearing System for complete grinding stability and consistent particle size
網路上店家的中文說明:
青銅雙軸更換軸承系統,研磨穩定和一致的顆粒大小
個人沒細看會以為"青銅雙軸更換軸承系統"是滾珠的. XD

個人是比較偏向銅套/自潤軸承間隙/虛位較滾珠小的說法(印象中D大有提過,不過需要找資料,晚點找), 成本也較節省啦, 手搖機沒上電起子也就一百多轉, 感覺上轉速不高的話, 應還撐得住.

補:
找了軸孔配合公差. 自潤軸承... 等key word. 找不到兩者的比較. 或許敘述要換成 相同等級配合公差(eg:H6?), 自潤軸承會較滾珠便宜?
另, 印象中D大也有提及因銅套體積相較滾珠較小, 對筒身及整體機構設計上較方便.
bakafish wrote:
您覺得這家公司會隨便從架上拿一支手磨給選手,還是會找出一支較優秀的給選手?

類似羽球拍一樣(很多商品都會這樣),給選手用他們習慣的拍子但是塗裝用成最新的拍子(就為了行銷)
不太懂這隻磨豆機貴在哪裡
滿滿塑膠的內購
萬把元的德國價值??
快樂生活 開心工作~~真的很難ㄟ
lee118151 wrote:
不太懂這隻磨豆機貴在哪裡
滿滿塑膠的內購
萬把元的德國價值??


同等級的Kinu的確做工及材質好上許多.
C40應該是買刀盤送機身.
就像台本一樣, 買引擎送鈑金...
winson1234
對於C40我也是很不解,滿滿塑料可以賣這個價格,好奇也跟風了一隻,結果手沖的風味有超出我對小錐刀的印象[笑到噴淚]
Rcus
崩盤的還說成是有益風味
jasberhbk wrote:
Commandante...(恕刪)

Commandante 原廠定義的刻度規零 , 是機器橫擺後無法轉動那格


我都以為下一格才是零,原來都算錯了 XD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bakafish wrote:
剛才用C40磨espressoIMS...(恕刪)


砸魚大問一下、在你測試C40時
淺焙的豆子、C40、用46沖法、你印象中刻度多少及溫度多少、風味層次可以表現出來

知道你不愛用錐刀手沖、但不知道你是否有印象、我C40用46沖煮味道濃死板酸甜、在想是我沖煮參數有問題還是豆子不適合46沖煮

感謝
Mustang tw wrote:
砸魚大問一下、在你測...(恕刪)

沒有印象了
而且我買到的那支,刀盤轉動時明顯偏心,我不認為那是正常的

C40不是太奇怪的磨豆機
味道死板(大多死酸,要死甜比較不容易)可能是豆子的問題居多
味道不夠豐富,則有可能是豆子問題,也有可能是磨太粗,導致萃取率低
雖然粕谷哲在比賽時做的萃取率大約只有17%
但是會拿去參加WBrC大賽的豆子一定超級好
所以不能用那種豆子的萃取率來參考
我通常會把萃取率控制在20.x%到21.x%

順便提一下,有一種特別的沖法叫KONO點滴式
類似的還有金澤式
這種做法的萃取率低,但是喝起來並不會覺得萃取不足
我現在只會偶爾用這種沖法
因為滿浪費豆子,而且這種沖法頗累
Mustang tw
了解、有些豆子用C40+46沖煮風味可以、有些味道就不行、我再多試試、感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