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afish wrote:
好問題從這句話來看,...(恕刪)
謝謝你的回覆,我確實是喜歡淺琣的咖啡而且有明顯越喝越淺的趨勢,最近才又深刻體會到口味變化之大,上個月中搬到鄉下的家住,手邊只有2年前被我淘汰丟在這裡的Gene Cafe 烘豆機,隨手翻出以前的筆記,預熱後手動停機,時間溫度設定好,入豆,烘完後立刻拿出來手動降溫(突然覺得當年好辛苦,烘一鍋要停機兩次,一鍋量又少,又要手攪降溫),養豆數日喝竟然發現當年我心目中覺得好喝淺琣的設定,對現在的我明顯是過重的中琣。
「很多東西都是這樣,要好很容易,要再更好一點,每多一點都得付出成倍的心血或金錢」 —我不能同意更多。
關於烘豆的部分,挑戰烘更淺琣豆的時候,用同樣的火力更早下豆我總怕豆心不熟,所以我會略降火力,希望不要過度減少總烘豆時間,用同樣的時間但是下豆時豆溫低一點(一樣是約一爆密集時下豆),但是我又喜歡北歐風格的大風大火重香氣的味道,有點相互矛盾,關於烘極淺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的建議?
沖煮的部分我偏向你這段說的「粉水比不高,磨粗,屬於只取前中段,偏向萃取不足的沖法」但是不會過度粗,我每隔一陣子會「校正回歸」回頭從中研磨開始試慢慢調粗抓我最喜歡的位置,手法以簡單為主,v60加46法,或悶蒸後不斷水一注到底,因為早上出門前時常分秒必爭,沒心情搞太複雜的步驟(但是上班又想要好咖啡喝,人生)
機器的部分:入門機種或義式磨豆機先不提的話,手沖磨豆機新家主力是ek43s咖啡刀,現在老家用的是1203,雖然無法直接side by side比較但是同樣的沖煮手法+粗細度下總覺得1203的body 過重,香氣比較不足,請問你有沒有建議調整的方向,還是說這就是ditting的調性我應該學著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