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4加了一組粗磨錐刀在原本的錐刀上
目的是維持相同的進豆速率
也許是改善錐刀粗細分布較大的最佳解
我跟風的...
hoba wrote:
我跟風的


真巧,我也正在考慮買來折拆看~~。h大也想把零件量測,繪圖嗎?
hwhung wrote:
真巧,我也正在考慮買(恕刪)
沒,我生性龜毛,這類器具到手第一件事就是洗

刀盤沒敢洗,只用酒精噴一噴然後擦乾

拆開的過程有很留意有沒有油味,可能我也中了什麼,完全沒聞到

然後只有在刀盤與固定環之間摸到一層薄薄的油,先擦乾淨後再噴酒精,表面擦一擦後用吹風機吹乾

可以扔進水裡的就全扔進去泡洗碗精去了
hoba wrote:
我跟風的...(恕刪)


看到最左上角的那個零件, 開了三個孔都破邊..
一般而言會設計跟加工都會避免破邊.
這應該是為了尺寸要縮小緣故,
所以才這麼做吧... > <
ee21 wrote:
看到最左上角的那個零(恕刪)
這款刀原始就長這樣了...
連一組 450 鎂的金鋼黑刀也是長這樣
GORILLA GEAR RoBlack BURRS
ee21 wrote:
看到最左上角的那個零(恕刪)

那是外刀盤,還好啦,不影響
它的直徑其實已經比68mm的虛胖3mm了
68mm的螺絲孔就直接把旁邊切掉
bakafish wrote:
那是外刀盤,還好啦,(恕刪)


的確是不影響性能.
上方的大孔只是為了藏螺絲頭
只是站在加工的角度來看,
我會選擇把銳角的部份銑掉

ee21 wrote:
的確是不影響性能. (恕刪)
別,要是照這麼銑了這手磨刀盤就不能外露了
借一張魚大的圖

紅框這裡怕是要多三個孔直接外露了

破邊應該還好吧?很輕微,從側邊不仔細看也看不太到
有咕到舊版接粉盒的 STL 檔,拉下來凹朋友印出來試試

16.5克的豆量


磨完底座變這樣(刻意沒做 RDT 測試...)


直倒粉杯後蠻意外居然不太卡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