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001 wrote:在01問這個?我上次(恕刪) 為何咖啡就不能體會到果香。你要不嗅覺味覺不夠敏銳, 要不還沒被開發出來。我也是不夠敏銳那一組的。我認識一位有日本証照的烘焙師,她的嗅覺就真的非常靈敏。不要自己沒那本事,就否定別人的本事。
hillside wrote:她的嗅覺就真的非常靈敏。 我太座跟兒子的嗅味覺的靈敏度就勝過我。不過這樣很慘、會常常被批評檢討。如果要認真回樓主、應該這麼說。喝不出風味表示有幾個可能:1. 豆子本來就沒有這樣的風味。2. 自己的嗅味覺靈敏度喝不出來。3. 使用的器材的水準或設計取向、不足以(或本來設計上就不是)把風味的清晰細膩展現出來。4. 沖煮手法/方式、不是把風味細膩度展示出來的手法/方式。樓主好像是用賽風、如果我要喝出豆子的各式細膩風味、我不會用賽風。。我會用我那台裝了80mm SSP CNC平刀盤以風味分析度取向的Bunnzilla 以折紙濾杯配Kalita 的麻濾紙、以一注到底1:17以上的手法手沖。如果是義式機、我會用我的Anfim SC 75mm 平刀、以較不拉高前段萃取溫度的方式萃取、然後把萃出的espresso 沖成美式來測試風味。。今天早上正好把幾包「剩餘的豆子」合成一包、拿來當義式混合豆用、通常都能搞出很splendid 的風味。新進的同好喝不出細膩的風味,我覺得大部分應該不是有這個疑問的同好、有嗅味覺靈敏度的問題。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器材(特別是磨豆機)需要大幅升級跟沖煮方式/手法需要調整居多。。
BBdog3388 wrote: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器材(特別是磨豆機)需要大幅升級 感覺這又有點過了光是沖煮溫度 喝的時間都可能是有和無加上個人嗅覺的情況,人的感知是浮動的這也是為什麼從事感官工作的人需要相當自律昨晚吃個麻辣鍋可能你今天怎麼喝都覺得怪….而且不覺得很奇怪嗎? 茶的風味通常是較高一致性與持久性但咖啡卻每一段溫度味道可能都不同?有些味道甚至是稍縱即逝?是不是在某一溫度某個比例在咖啡各項氣味分子的組合讓我們產生疑似記憶某個味道的連結器材不否認有他的用處 但是建議盡量不要神化那還沒開始這新一代咖啡浪潮前市面也沒有這麼多高端磨豆機莫非咖啡不堪入口?
continuum wrote:感覺這又有點過了光是(恕刪) 過去這十幾年CNC製造、磨豆機精度、各項科學分析工具,都有長足的進步。第三代精品咖啡浪潮前的設備、至少在『展示風味的細膩清晰程度』上、是遠遠不如最近幾年出來,使用CNC刀盤的高精密度磨豆機。我有陣子也玩德國老磨也玩上世代的鑄造平刀、咖啡也很好喝。但玩德國老磨或鑄造平刀,就不是在玩風味清晰清楚。樓主開樓的問題是、標示風味喝不出來,那刀盤跟磨豆機的選擇就很關鍵。風味清晰清楚明確 vs 好咖啡、其實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一個要砸錢、而且錢還要砸對。另一個只要喝的人、覺得好就行!
很懂很厲害的有,專業的也有,但混水摸魚的也很多。剛開始一些真的專業的用這樣的方式表現咖啡,混水摸魚的發現照著這樣就好賣,於是就開始混水摸魚了。自己沖咖啡後就比較少去咖啡店喝,偶而因為約談事或想找個地方待一下,不得巳必須點一杯,最早我都點耶加雪菲,因為名字比較屌,後來我改點曼特寧,因為工夫不好的店曼特寧必然難喝,點曼特寧很能喝出咖啡店的功力,結果踩雷太多到我改回點耶加雪菲,因為多數中淺到淺的耶加雪菲要沖到很難喝比較難。說真的,蠻多看起來很像樣的咖啡店,竟還是沖出像星╳克每日精選咖啡那麼難喝的曼特寧。沒錯,我還偷酸星╳克
continuum wrote:跟這類玩意玩了很久了(恕刪) 自然是永遠無法用科學完全解析的,這一點也沒有錯!但除此之外,還真不容易找到"更科學"的方法...話說回來,比賽的本質是商業操作! 本身跟科學是不太有關係的!
continuum wrote:感覺這又有點過了光是(恕刪) 這倒不一定。行銷手法當然有。 那門生意沒行銷手法?但喝的人要有清醒的腦。行銷手法不能只靠文字就能成事。 也要有幾分的底才成。我們消費者要多嘗試, 但不要迷信價格、產地等,這樣繳些學費也還可接受。就如對音樂鑑賞沒什認識, 買條銀線就以為可升級自己的系統,一樣是迷信。
hillside wrote:行銷手法不能只靠文字就能成事。 也要有幾分的底才成。(恕刪) 我是覺得那些給專業烘豆師、咖啡師以『風味分析品質管理取向』的磨豆機、像Ditting KF、EK 或是高檔次咖啡店用的KR、LS 這級的磨豆機、反而不太需要行銷包裝。會買這一級貴得要死的器材的,不是專業人士、就是難搞得要死的頂級玩家。想要用『小編行銷』來騙著這些人、真的是班門弄斧。沒真材實料、穩會在專業論壇很快的被K個半死!
continuum wrote:還沒開始這新一代咖啡浪潮前市面也沒有這麼多高端磨豆機莫非咖啡不堪入口? 有件事滿有趣的ditting KR804從舊版鑄造刀盤換成CNC刀盤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還記得以前看過的文章,大家一致認同CNC刀盤帶來的味道改善時至今日,將近3年前804 Lab Sweet又換成鑄造刀盤雖然刀盤看起來比舊版的好,但主要設計差不多我還算是頭一個吃螃蟹的ditting的說法也很好玩,他們說想換個刀盤,試過很多都不滿意最後索性拿舊版刀盤來試,竟然表現最好所以Lab Sweet才換用鑄造刀盤到這裡就覺得,這些年來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是不是過去的咖啡不適合用鑄造刀盤現在因為咖啡品質提升,反而適合用鑄造刀盤也有人不想花太多錢買Lab Sweet刀盤,就去找了二手的舊版刀盤來用覺得好是好,但有缺點,似乎不像Lab Sweet使用者說的那麼好我猜是因為舊版的刀盤大多已經太舊了,很多溝槽的邊緣都有破損可能會造成細粉過多也有人覺得Lab Sweet表現,在各方面都比用CNC刀盤的KR804更好包括層次,風味的清晰度等等這個我就覺得太超過,會不會是心理因素影響了,還是研磨度或沖法不對因為我有Mahlkonig Tanzania,也就是KR805 = KR804的磁吸無螺絲孔刀盤我覺得這兩種刀盤的強項完全不同,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