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拆開重新調校了
我這支調校前後沒有太大差別
用蠻力轉到緊是zero再過去2.5格,zero時幾乎整圈都有磨擦且磨擦力不小,轉粗2.5格無磨擦
比OE調校zero是一半有磨擦,磨擦力大到快轉不動,轉緊是zero再細2格,好一點點
沒注意重新調校前無磨擦的起點是幾格
不過均勻度與細粉量看不出有什麼差異

只要校正磨盤,沒有要做清潔的話,不需要整支拆開
只需要把粗細調整器底部,固定中軸的螺絲和墊片拿掉,粗細調整器轉鬆即可,不必拿下
再把豆槽下方那4顆固定burr carrier的螺絲轉鬆兩三圈就行了

LIDO 2是利用內磨盤來校正外磨盤的位置
把整支倒過來,利用手搖柄(即進豆漏斗)的重量,或用手抓著漏斗的部位稍微向下拉
這個動作等於是在LIDO 2正放時,把中軸與內磨盤拉起來
(前面說要把固定中軸的螺絲和墊片拿掉,就是為了做這個動作時能拉到底,不然會被墊片擋住
 此時要用手拉,千萬不要使用粗細調整器轉緊調細,後面解釋)
讓內磨盤完全嵌入外磨盤中間,然後用手抓著手搖柄的漏斗部位旋轉,內磨盤自然就能把外磨盤定位
這時維持LIDO 2倒立,小心不要搖晃,把螺絲鎖回去
我的習慣是先鎖對邊,不要一次鎖到緊,一次鎖一點點,直到4支螺絲全部鎖緊為止

如果在前一個步驟,把LIDO 2倒過來時
不是把漏斗(即中軸與內磨盤)向下拉,而是使用粗細調整器轉緊
burr carrier會被頂開,沒有跟上面的金屬環密合
粗細調整器也能輕易轉超過zero好幾格
要鎖螺絲時就會發現burr carrier與上面的金屬環有間隙
或是沒發現間隙就把螺絲鎖緊,結果鎖好後會發現刀盤卡死,粗細調整器也轉不動
這點要特別注意

我也試了OE的做法
很容易變成重新調校前的狀態
就是zero時只有一半有磨擦,且磨擦力大到快轉不動的情形


我拆開看到burr carrier是有點失望
外刀盤直接放在burr carrier裡面,沒有任何東西固定
而且也不是緊配,外刀盤在burr carrier裡是有活動間隙的
必需鎖上機身後,才靠上面的金屬環壓住外刀盤
也就是OE仍舊以「夾住」的方式來固定刀盤
從PHAROS到LIDO 1,再到LIDO 2皆是如此,在不正確的使用下就會使刀盤走位
(只是LIDO 2的burr carrier還是有點作用,限制了刀盤走位的間隙
 不像PHAROS和LIDO 1幾乎可以自由跑)
每次拆裝也都要重新調校刀盤
這種設計我只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就是省錢
對比Rosco與HG-one的設計與價位,大概就能了解

PHAROS在國外論壇的評價一直都很兩極
不喜歡的人認為它難以施力,刻度會跑,更重要的是刀盤會跑(這主要是因為握的地方不對)
喜歡的人認為它磨出來的味道很好,建議購買voodoodaddy套件改裝來克服以上的問題
OE Doug則對於批評PHAROS刀盤會跑感到不耐煩,強調taste wise
質疑那些發現misaligment的PHAROS擁有者,即使misalignment,是否發現taste有變差
前陣子還在CoffeeGeek直接嗆聲說PHAROS零件用完就不做了
我對這樣的態度實在有點不以為然
我認為misalignment一定會讓味道變糟,喝不喝得出來而已
也許是每天跑個幾十微米,每天極細微的變化,所以你才喝不出來
就像小孩子在長高時,你會發現他今天比昨天高了零點幾mm嗎
也許時間一久,變化量大了,你哪天發現時再把它調校回來
味道差異大到你會嚇一跳,並問自己前些日子喝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即使喝不出來,我也不希望手上的磨豆機刀盤是misalignment
下次OE再出新磨豆機的話,我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LIDO 2在磨espresso時的阻力非常大
這種刀盤固定方式,我認為還是磨手沖,最細到Aeropress
以免阻力過大造成刀盤走位
這也是它原本所設計的用途

LIDO 2在篩掉300微米以下細粉後,24g豆子大概剩21g
我喜歡用KONO沖法,大概沖220cc,味道很棒
上次的對照組GSI JavaMill篩掉300微米以下細粉剩20g,沖240cc還偏重
大概是目標粗細度以下的粉還是太多,味道沒法相比(價位也是
看來OE在裝配你這支的時候比較用心

大致也印證了OE的裝配步驟有問題,在反過來上緊固定螺絲的時候導致burr跑位。

LIDO2的磨盤上開口增大,加上直徑也增大,使得單位進豆量增加,再加上重心設計得也不夠合理,不要說磨espresso擔心磨盤走位了,就是要很順暢地磨也很困難。

至於細粉,我只有麵粉和豆漿篩子,也不知道粗細度是多少。反正肉眼看上去也不覺得很少。不過我覺單純一個刻度也看不出什麼明堂,就算細粉很少,但是再粗一點的位置來個雙峰,也會對味道造成很大影響。另外,在粗細比例差不多的情況下,粉的形狀也有很大的關係,這個就更難用簡單儀器量化了,反正味道為先就對了。

GSI JavaMill的結果是意料之中。比較期待hausgrind和LIDO2,比較,HB上面是各執一詞。
Kevin2349 wrote:
看來OE在裝配你這支...(恕刪)

我比較擔心的是出現這些狀況,是否如同我先前所說,代表刀盤的車工可能有良率的問題
拿到手的磨豆機,刀盤是好是壞看運氣
Doug看到了我在HB的發言後PM給我,他5月會再到台灣,到時可以拿我這支去做些測試
我想到時有機會證明
這態度不錯,值得肯定

hausgrind,哈!無止盡的delay delay delay,而且從不通知
要是他哪天發通知給我說可以付訂金或付貨款了
我大概要想想究竟要不要付
付了錢又給我delay delay delay,那可真的會氣炸
像batch #2似乎就遇到了
魚大,LIDO2的調整是否可以用圖說教導一下,因為我的LIDO2調16格試磨第一次顆粒太粗,不適合手沖。然後轉緊(過歸零點2格),第一次16格太粗,轉到14格試,太細。第三次轉到18格(過歸零點二格),顆粒才適合手沖。但是我怕再磨個幾次,會跑掉,所以請魚大可否用圖說教導一下,讓刻度跟刀盤能固定住,謝謝魚大!!
pp2211 wrote:
魚大,LIDO2的調...(恕刪)

您是指磨的時候粗細刻度容易跑掉嗎?

要鎖緊很容易
假設您要的粗細刻度是18格(即一圈再過兩格)
您先轉到18.1或18.2,然後把locking ring轉下來鎖住,不用鎖很緊沒關係
然後左手抓住locking ring,右手抓著粗細調整器,轉緊到轉不動,差不多就會在18格

每個人的力道不一樣,所以一開始要偏離18格多遠,要自己多試幾次
我的LIDO 2 還沒整個拆開或調校,現在還在適應和測試!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不好施力,尤其是較淺焙的豆子,會降低使用的意願;尤其那個握柄,真的頗緊,很卡(當然用了會鬆我也知道,難道一開始就沒法就沒法解這問題嗎?如果這麼單純、簡單的問題都不解決,其他更複雜的問題能寄望設計者嗎?)

整體偏粗或整體偏細都好解決(只是在彼此溝通時會有落差),怕的是粗細不均,包括同一次,或不同次(我似乎有這樣的感覺,不同的豆子,磨起來粗細不同;動了粗細調節,即使調回同一刻度,粗細似乎也不太一樣,這只是感覺,我還沒有進一步去證實---基本上我泡咖啡比較隨性)

上次我提到搖桿可上提的問題,asobi越大,不均的情形就有可能存在(當然實際情形不知),
我是不太同意搖的時候只有向下的力,至少我搖的時候機身會晃,也無法完全保持垂直(也也知道要儘量,ROSCO就比較有辦法),還有機身重,又是非慣用手拿,是有可能往下掉,搖桿不太可能往下壓(這樣非慣用手這邊會更重),只會上提以減輕另一支手的重量! (我都是磨豆機懸空拿在手上磨,而非放在桌上)

我還在比較LIDO 2 和 ROSCO的效果,光是要調到類似粗細究有點困難!

toraman wrote:
期待期待,本以為明天...(恕刪)
握柄的設計真的很差
它只是一片塑膠片套上去而已
用久了會鬆,而且應該會鬆到一拉就掉
但我還是決定下週一上班時拿差不多直徑的鑽頭鑽一下,讓它稍微擴孔,不然真的太緊了
片狀的設計也不好握,把它埋在手掌中會比用手指握住好施力,但握感依然是很差
完全無法理解這種設計的理由何在
一個球狀握柄,中間鑽個孔,用一支中段無牙的螺絲鎖上去就行了
這樣有很難? 有增加多少成本?

這幾天我經常在實驗不同刻度,是沒有同刻度粗細不同的問題

不過Doug在給我的PM中提到,burr carrier也沒有黏死在中軸上
某些user的使用習慣會把burr carrier弄鬆,導致磨粉品質不佳
後來出的貨就用LOCTITE把burr carrier也黏死在中軸了,內刀盤也黏死在burr carrier上
如果有遇到磨粉品質有問題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LOCTITE(樂泰)的膠在露天就買得到

Rosco和LIDO 1 2都很重,我的使用習慣一向不會懸空,那會讓左手過於吃力
我也不會放在桌面上,因為會在桌面搖來搖去撞擊桌面發出聲響
我都是採坐姿,以大腿輔助
用左手握住機身(我發現LIDO 2要抓在低一點的位置,就是透明豆槽的最底端,重心會比較好)
左手上臂剛好放在左大腿,只要手掌和手指握住機身,也不會有往下掉的問題
LIDO 2因為玻璃瓶較長,我也會以大腿夾住來固定

中軸可以上提這點,從以前到現在
只有大型機台,放在桌面上,旁邊有個大車輪那種可以避免(嚴格來說HG-one也是這種型式)
手持式的就只有Rosco,這是因為它使用外磨盤升降來調節粗細,而不是使用內磨盤升降
只要這個設計不改,中軸就能上提,就算加條彈簧上去,那條小小彈簧其實也阻止不了上提的力量
它的作用只是用於防止內磨盤被豆子輕易的抬起來
我原本以為LIDO 2的構造是仿Rosco,在看了LIDO 2第一支影片後就發現不是
有點小失望,不過也不太在意
因為我即使用二戰老磨,使用上也沒有中軸上提的問題

之前我用Rosco的時候是發現Rosco的中軸與固定器之間不是很緊密
可能是使用滾珠培林的關係(無法拆開來看所以不確定)
它的中軸在上下兩端都有約0.5mm的搖晃間隙
這使它在磨手沖時的均勻度沒有LIDO 1好
而細粉量,我認為跟中軸是否完全固定沒有關係,應該是跟刀盤本身關係較大
當時沒有篩子,印象中細粉量是跟LIDO 1差不多,我覺得LIDO 1的味道好一點
(但我當時太菜了,也沒有同時間擁有這兩支磨豆機,所以這句話不具參考性)
也就是因為均勻度差了一點,我認定它比較適合espresso
(Rosco轉到最粗差不多可以用在法國壓,會更明顯看到均勻度略差)
本來以為可以取代LIDO 1的目的沒有達到
當時追求大刀盤磨espresso,才會把用途相同的Rosco賣了
但是用PHAROS磨到淺焙豆時就後悔了

這其實蠻有趣的
LIDO 1 2的設計,主要是磨手沖,賽風,Aeropress,法國壓
Rosco的設計主要是磨espresso
但因為刀盤相似,我們總是會把它們拿來在手沖與espresso互相比較
我最後的結論是,就讓它們在原始設計的領域發揮就好
其實我一直覺得中軸可以上下活動這點對均勻度影響不大,因為本身在磨豆子的過程中,只要刻度固定住了,是不會上提使粉變細,除非施力者故意為之。
我的握柄拆裝幾次後變鬆了,現在很好拆裝,但轉的時候還是很緊
剛才拿公司REXON鑽孔台的80號鑽頭,大小剛剛好,在裡面轉幾圈擴孔,現在好轉多了
現在是把LIDO 2放著,手抓握柄上拉,可以把LIDO 2整支拉起來
但抖一下就會掉下去的鬆緊度
換個角度想,
如果調粗細的刻度沒辦法固定,是在一格之內游走(或是外摩盤上下位移沒固定,讓它在哪上下晃動),這樣會影響均勻度嗎? 我覺得會!

還有我發現刻度調越粗,上提的空隙越大!

至於均勻度跟把手上提有無關係,我想只有想辦法把它弄固定(這也是我最想知道有沒有方法可辦到),然後比較有固定和沒固定有沒有差!

古典手搖的彈簧,我想就是在解決這問題,即使他的彈力無法使他完全固定,但至少是比較穩固;
我後來覺得手搖的穩定度可能比豆子造成的上提還大,這個只要找兩個人來搖就可以知道!(可找比較有力的男生,和沒力的女生,稍為粗磨)

當然我同意內外磨盤是否正圓,軸心是否在內外磨盤正圓心上,影響更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