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afish wrote:
依四六沖法的原則去調整酸甜比例...(恕刪)

以四六沖法的手法來進行調整似乎較三段式的思考更為直觀, 不過要定義好各個Cut點的萃取條件會是一個大課題.
eg:
目標粉水比是15/30, 每6g為一Cut點, 萃取壓力9bar, 以前12g進行酸甜調整.
以2bar預浸至第一滴咖啡珠出現後開始增壓至4.5bar, 取6g後增壓至9bar, 再取6g後, 以後18g進行濃度調整...
但, 各轉折點的壓力停止點及斜率的定義...唉... Orz

還是找比較不會那麼麻煩的豆子可能較省事些.

魚大,問個淺碟的問題
不同豆子(深焙,中焙)要達成相同的沖泡條件是否也要進行磨豆的微調?
這原因何在?

啊欽 wrote:
不同豆子(深焙,中焙)要達成相同的沖泡條件是否也要進行磨豆的微調?
這原因何在?...(恕刪)

豆子的「質」不同啊
烘焙不同,同樣重量的豆子體積就不同
就算取相同體積不管重量,不同烘焙的粉粒在顯微鏡下的樣貌也不同
淺焙會較緻密,深焙則多孔,就會造成水在穿過粉餅的狀況不同,流速就會不同
再加上淺焙與深焙磨出來的細粉量應該也會不同,同樣會影響到流速
所以只要換了豆子,磨豆都是要微調的
甚至有的磨豆機對豆子狀態較敏感,同一包豆子別說隔天,可能上午和下午都得微調
一般是認為平刀比較需要微調,錐刀比較不用

bakafish wrote:
豆子的「質」不同啊...(恕刪)

謝謝魚大的解惑,咖啡豆的世界真是深奧,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只要把沖煮做好就算成功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