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O Lagom P64平刀磨豆機

bakafish wrote:
感謝Daniel大,您的豆子我收到了...(恕刪)

感謝您幫我消耗掉一包廢豆,不然留也不是、丟也不是。

話說我最近跟Discovery接Artisan這件事槓上了,我現在是把內建溫度探頭的溫度傳感線並聯出來接在Phidget Temperature Sensor上再接USB到筆電用Artisan紀錄烘焙曲線,沒想到烘第一鍋在Artisan的溫度顯示與Discovery的溫度顯示落差為2度,烘第二鍋的溫度落差提高到4度,烘第三鍋的溫度落差高達8度,已經沒有參考價值了;以致於寄給您的那一小包藍標Geisha日曬其實是有點烘過頭,一爆+9度才下豆,香氣被磨掉一些,又有點燥,因為剛好是烘第二鍋,只注意到Artisan的溫度有點奇怪,回過神來就烘過頭了。所以您沖泡時建議水溫不要太高,最多92度。

詢問同好才知道溫度探頭的溫度傳感線並聯出來會因為電流損失而造成測溫誤差,後來想說乾脆另外接一支溫度探頭才不會互相干擾,於是在淘寶訂制幾條PT1000A級M6螺釘式溫度探頭,再把Discovery原本的M5螺絲孔擴孔攻牙為M6螺絲孔,這樣不用破壞烘豆機外觀就可以鎖上PT1000A級溫度探頭。如果一切正常的話,也會在排風口再裝一支PT1000A級溫度探頭來測排風溫度。若真的無法解決溫度落差問題的最糟糕狀態就是找一顆M6內六角螺絲鎖回原本M5螺絲處就完全不影響烘豆機的外觀及性能了。



收到貨後卻發現PT1000的溫度感應永遠只落在25~30度的範圍,就連絡淘寶賣家問他們出貨有沒有作QC,淘寶賣家很有耐心的教我用三用電表量測電阻值去判斷PT1000的溫度感應是否正常,再教我量測Discovery的溫度探頭的電阻值作比較,這才知道Discovery的溫度探頭是電熱偶感應式,我還一直以為是PT1000鉑電阻式的說,因為外觀看起來跟IKAWA的PT1000幾乎一樣。

這下糗大了,他們的產品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我的Phidget Temperature Sensor只能記錄K-Type這種電熱偶式的溫度感應,不支援PT1000鉑電阻溫度傳感器,因為二者在常溫的電阻值相差167倍,溫度感測的電阻變化也不同,所以無法讀取PT1000的溫度變化。只好再訂購熱電阻PT1000溫度採集模組,還在等待收貨中。

要把Discovery接上Artisan還真是挺不容易的
Daniel WYS wrote:
話說我最近跟Discovery接Artisan這件事槓上了

長知識了
剛收到FedEx送來的SSP silver knight coating刀盤
這次用一般相機拍,全刀盤入鏡,都可以看到明顯的鋸齒




下午更新:
High Uniformity刀盤的zero位置比OPTION-O版Unimodal刀盤粗一格
上午使用退18格,太細,正常升壓速度,58秒萃取32.8g
這流速大致上跟Unimodal刀盤13格差不多
剛才再試退22格,16g粉32秒萃取33.4g,萃取率21.5%
粉餅看起來粉是滿細的,細到填壓後看不出顆粒
但有少數比較粗一點的顆粒混在其中,肉眼即可辨識

兩個刀盤做espresso比較
Unimodal刀盤是大部分的粉粒均勻度好而較粗一點
填壓後的粉餅看起來就不像HU刀盤磨出來的一片模糊,而是像很多很小的顆粒緊密排列
HU刀盤是有很細的粉,也有肉眼可看得出來的粗粉,跨度比較大
味道上,HU刀盤做的有錐刀的感覺,口感比較黏稠,各種味道的差異對比較大

接下來HU刀盤來杯手沖就可以結束測試,換silver knight刀盤
剛試了HU刀盤磨手沖
試磨時調到很多滿粗的顆粒了,磨完一份14g還是感覺大部分顆粒都挺細的
一入口就立刻感覺到過萃的澀和一點苦
萃取率是偏高一點,21.7%
雖然21.7%對比Unimodal刀盤與Guatemala做的都不算高,但澀和苦都更多

我覺得如果把對香氣強度的要求降低,把萃取率降到20%或以下
沖出來可能還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同樣條件下,OPTION-O版Unimodal刀盤的表現會更好
HU刀盤還是做義式用吧
如果真的想要一機兩用的話,OPTION-O版Unimodal刀盤做義式已經很容易微調
不像HB上說的SSP 64mm brewing刀盤要用到幾乎刀盤磨擦
bakafish wrote:
剛試了HU刀盤磨手沖...(恕刪)

剛剛收到Option-O的進度通知,Lagom P64的生產進展順利,進度比最初預期的要快得多,已經開始進行組裝和測試過程,並將準備盡快發貨!



希望Hayden不要忘記我的訂單要裝原版的SSP Unimodal刀盤。我倒是有點期待趕快收到Lagom P64,現在用Ditting 807 Lab Sweet,覺得我隨便烘什麼豆子都很好喝,大大不利於烘豆技術的精進
剛換上SSP silver knight 64mm brewing刀盤
zero位置比UPTION-O版Unimodal刀盤粗3格
這3格的距離就是Unimodal刀盤被削掉的厚度吧
再次聽信HB的說法,用接近zero的粗細度,比zero粗兩格,磨16g espresso
磨出來非常細
用SLAYER style慢速升壓萃取法
結果再一次,屁啦!
太細了,咖啡擠不出來,到最後粉餅被沖破,狂噴

我是有買到過要磨到非常細才能做espresso的淺焙豆
但那豆子根本就沒烘透,簡單的說,沒熟啦,根本磨下去也沒香氣出來

有烘透,有香氣的豆子,即使要磨到很細才能做espresso
在我的經驗裡也沒有到今天磨的這麼細過
剛才用Silver Knight刀盤做espresso
在做之前,我想了想該用什麼刻度
為了跟OPTION-O版Unimodal刀盤做比對,看看有多少差異
SSP和OPTION-O都說這兩組刀盤差異很小
於是我決定使用跟上次Unimodal做espresso相同刻度

上次Unimodal刀盤用zero退13格,正常升壓速度,16g粉53秒萃取33.3g
萃取率20.9%
如果真的差異很小,流速和萃取率應該都會很接近

剛才做的這杯,磨出來的粉填壓後用肉眼看,粗細度跟上次Unimodal磨的粉是差不多的
粉餅表面,Unimodal磨的看得出有一點點稍粗的顆粒,Silver Knight則沒有
Unimodal的粉餅填壓後,tamper稍微陷入濾杯
Silver Knight的粉餅填壓後,tamper則稍微凸出濾杯約1mm
看到這裡我其實就滿開心的啦
因為這一來一回,粉餅厚度差異就不小,可能接近2mm
根據經驗,均勻度高,粉才能磨得細而粉餅卻較厚

磨16g,出粉15.9g,正常升壓速度萃取,22秒就萃到31.4g
萃取率則有22.16%,比前天用HU刀盤16g粉32秒萃取33.4g的21.5%還要高
HU刀盤做的酸和苦都有,有些刺激
Silver Knight這杯酸度一整個凸顯出來,沒有後段的苦,整個平衡是在前段,很符合這流速
大滿意
希望接下來手沖有好表現
剛才用Silver knight刀盤做一杯手沖
沒有做RDT出粉會噴,出粉口裡也吸附了一些粉
磨豆機完全清乾淨後磨14g豆子,落在杯裡的粉少了0.4g
估計噴到外面和出粉口裡的有0.2g,磨豆室裡有0.2g
也許刀盤break in之後會改善


之前Unimodal刀盤做手沖,萃取率22.6%
這次Silver knight刀盤使用相同刻度,萃取率21.5%,粉床上沒有細粉覆蓋
入口還是有澀感,但是口腔後端與喉頭殘留的苦感已經消失
看來這細粉的差異是滿明顯的
現在這樣的手沖品質進入可接受的程度,雖然跟Guatemala差距還是滿遠的
Guatemala也做了一杯,萃取率22.02%,從熱到冷都很好喝
Lagom P64做的只有中溫好喝,冷時澀感大爆發難以入口

先前Unimodal刀盤的表現其實也不差
只是以我的偏好來說,那個口腔殘留的苦感是無法接受的
要是能接受我就不會出掉EK43S

期待刀盤break in之後會有更好的表現
接下來要磨Daniel大送的1.6公斤豆子,豆袋打開聞起來有未去殼龍眼乾的味道

做了RDT,即使是用最接近zero的細度,磨一整個米糕杯的粉,都沒有噴到外面
SSP在說明書中有這麼一段:

SSP recommends 3-5 kg course range coffee grinding as 'Seasoning period'. Until the edges of the burr are fully covered with coffee oil, grinding speed may be slower than normal. SSP recoomends grind full city or French roasted bean for 'Seasoning period'.

第一行的course,我想他要打的應該是coarse
然後,關於seasoning burrs的解釋,SSP也跟其他人不同
一般對於seasoning的想法是,新刀盤總有看不見的毛邊
磨過一些豆子後會消除這些毛邊,使出粉品質更好
(意思是新刀盤磨的前幾公斤咖啡粉裡會有金屬屑嗎
最後一句的recoomends我是按照明書打的

之後還有一段說明也滿奇怪:

It is natural 'new' coated burr set has slower grinding speed than non-coated one due to bigger coeifficient of friction compared non-coated burr sets. Grind coffee bean (full city - french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get burr edges fully covered with coffee oil as coffee oil will help ease friction between new burr sets.

刀盤的coating反而增加磨擦力?
刀盤的磨擦力較大,所以磨豆的速度比較慢? 刀盤沾上咖啡油之後就會磨比較快?
怎麼跟我理解的相反啊
說明書中寫Red Speed的磨擦係數是0.6,Silver Knight是0.1
所以Silver Kinght適合brewing是因為磨擦力比較小,磨得比較快?
一旦清洗過刀盤,不就破功重來了?
SSP的說明還是跟他們EK43的刀盤差異一樣,令人難以理解

不管了
HB上有人說
I found it took about 10kg until the burrs were really grinding st their best. It was quite a substantial difference.
10公斤,我天天磨一杯可能要花上兩年
為了加速刀盤進入狀況,我以距離zero僅一格的細度磨完Daniel大送的1.6公斤豆子
磨完之後發現zero往細移了一格
打開來看看磨完1.6公斤超細粉之後的殘粉狀況
再裝回去,以手沖細度磨5公克豆子清殘粉,看看能清多少
倒入5公克豆子,磨出5.3公克粉,清出0.3g

磨完1.6公斤豆子的上刀盤


磨5公克粗粉清洗後的上刀盤


磨完1.6公斤豆子的下刀盤


磨5公克粗粉清洗後的下刀盤


磨完5公克粗粉後,把刀盤上與磨豆機裡的殘粉盡可能掃入粉杯裡,秤到0.3g
漏掉的算0.1克吧,磨完1.6公斤超細粉,殘粉0.7克,其中一半大概是再磨也不會被推出來的


全部清理乾淨後,使用和昨天一樣的刻度來杯手沖
萃取率增加0.14%,應該是誤差範圍內
放著不喝有聞到香氣飄來了,入口的澀感還是有但少了很多,酸感有增強
放冷後也OK,不像昨天那杯澀感強到難以入口
整體來說進步不少
至於那個澀感,我想可能可以從縮短四六沖法最後三次注水的兩個間隔時間來調整
或者如Daniel大所說,再精進自己的烘豆技術吧
今天用Lagom沖自烘藍標水洗geisha
萃取率21.2%,剛好和昨天在家用804 Lab Sweet沖的一樣
今天這杯酸度比較高,甜度也不錯,香氣比804 LS做的稍弱一點,但可接受
從熱到冷也沒有感覺到什麼瑕疵
雖然最熱的時候味道好像空了一點,稍微降幾度後就正常了
可能跟味覺在不同溫度時的感受有關
感覺萃取率還可以再拉高0.5%左右
果然用好豆很難測出磨豆機的好壞啊
在還沒有使用Guatemala做對比之前,這杯的品質我是相當滿意的
明天再用Guatemala對比看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