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ir開箱~首頁更新原廠壓力錶!(874樓土炮壓力錶)

f15大您好:
以目前這張圖粗抓出的開孔面積/全部底面積=23862/239258=10% (直觀認定應還會較少些), 若底部直徑為58mm, 則開孔面積為3.14*29^2*10%=264mm^2, 與先前小弟量測的Flair:3.14*20^2*15%=188mm^2 相較之下是較大的, 或許這也可稍微解釋58->Flair在克數不變的狀況下需調粗以獲得較理想的出杯, 不過調粗後的萃取率變低是否會又造成其他接連的改變呢??


補: 若有更新,會在此樓持續補充...

20180507: 55mm濾杯資訊:開孔面積比3.5%, 面積約為85mm^2, 不合理處:1.開孔面積比58mm小很多, 2.14g豆,玲瓏63刻度需降至180度...(58mm需新圖重算?)
(Flair:10~11g豆, 63:240~260度)


20180510: 53mm濾杯:開孔面積比4.4%, 面積約93mm^2, 相同豆量/相同研磨刻度, 53可萃取, 55壓不下去...Orz


chan.chenhao wrote:
f15大您好: ...(恕刪)


粉多調粗,粉少調細!
chan.chenhao wrote:
f15大您好: ...(恕刪)


依照您給的開孔面積:
58mm濾杯為264mm²,flair為188mm²。

58mm濾杯,假設用20克粉以25秒萃取40克的espresso來看(blew ratio為1:2),為流速1.6克/秒。

我們可以估算出,同樣條件下,flair的流速約為1.6×(188÷264)≈1.14克/秒。

在相同的水粉比下,可以推估為用25秒萃取1.14×25=28.5克的espresso,也就是粉量為14.25克,供大家參考一下。
sky10291022 wrote:
依照您給的開孔面積...(恕刪)


所謂的"同樣條件", 是指每一開孔(每一mm²)上方管路的阻力相同嗎? 這樣在相同壓力下才會有相同的流速...兩濾杯在相同研磨度, 相同厚度粉餅, 相同單位面積上產生的阻力相近, 必須其開孔大小及密度要類似, 從圖片看來, Flair的開孔設計理念應與一般的58/51濾杯有差異...

您所說的可能會比較近似於相同廠商的Single/Double濾杯的比較(?)(e.g.連結中的LM Single/Double)

還是只要豆子研磨度相同, 其在單位面積上所提共的阻力會相同, 不用考慮開孔間距/也不用考慮粉餅厚度? 有比較詳細的說明嗎? 謝謝您
=>意即 若58mm的濾杯與40mm的濾杯, 其底部開孔面積一樣的話, 則可用相同g數/相同研磨度的豆子進行相同的萃取. (e.g. 20g=>25s/40g)

再又, 小弟所提的開孔面積是以ImageJ+人為確認選定開孔面積計算, 有一定(非常大?)的誤差在, (Flair/51mm:人為選定最大/最小兩範圍後取平均, 58mm的受限於解析度與相片角度, 故只抓取一次), 或許只能用在推估大方向, 若要詳細計算推論各濾杯的關聯, 可能使用HB的數據會精確許多...

20180502 Update:目前的設定是玲瓏63/240度對應Flair(BR:11g=>40g), Pharos對應1819A(BR:14g=>60g), 先前有試過63/240度在1819A上的萃取(14g=>60g)是過慢的(表示63研磨粗細<Pharos, 若兩者流速相同則63約要調至280度), 因昨晚又重新整理了一次想法, 今早想說若Flair的開孔面積>51mm濾杯, 則Flair應可直接使用Pharos目前的刻度直接在Flair上使用(且粉餅阻力應會不足), 但, 沒想到是壓不太下去的狀況...Orz
或許以 開孔面積 來粗估 濾杯間轉換 仍是不足的, 此處還需要更多的測試, 有新資訊會繼續整理...

0502 Update2:交叉比對結果, 可能為玲瓏63刻度跑掉, 或是自己搞混刻度(?),240度, 萃取A,30Sec 歸零確認, 開240度, 萃取B,60+Sec... Orz...
比較相信使用多年的老Pharos...參數整個打掉重來...Orz
還是只是新開的lavazza oro豆與上批不同?
確認1.玲瓏->1819A的刻度仍是在260~280左右

0503:相同豆量/固定研磨刻度/相同萃取量下:1819A:63萃取時間>Pharos萃取時間; Flair:63萃取時間<Pharos萃取時間. 或許濾杯的尺寸/開孔大小/開孔分佈與磨豆機的粒徑分佈會產生出不同的阻力組合??

chan.chenhao wrote:
玲瓏63/240度對應Flair


我玲瓏63對應在Flair上都要360度以上,即超過一圈,粉量是13G!

yechain2000 wrote:
我玲瓏63對應在Flair...(恕刪)


在63與Flair搭配經驗上, 0.5g豆量的增減, 63約需相對應調整10度.
小弟習慣的Brew Ratio為1:4, Flair的出水量為40ml, 限制了豆量在10g上下晃, 再加上了較長時間的預浸(無壓力10s,輕壓10s,輕壓滴漏10s), 所以63的刻度會一直往下減到240~260度. 不過 豆量少+預浸長, 似乎也減少了萃取時的Crema...

又, 那個保溫層加上去醜歸醜, 個人使用這段時間下來覺得它還蠻有用的. : )
感謝樓主的開箱分享!讓我能已少少的預算做出一杯espresso!
雖然我都是加奶喝!這味道真的不錯!!
幫忙疊塊磚!
真的是一台值得大推的機器,感謝樓主的開箱和許多前輩的心得分享

小弟剛接觸手沖咖啡幾個月,對義式咖啡還只是一知半解,正當開始認真思考要買台義式咖啡機來練拉花,但為了咖啡機等級和預算的平衡點猶豫不決時,正好看到這篇開箱文,二話不說就入坑了XD,真的是很物超所值又神奇的機器,試了幾次就成功沖出我的第一杯有crema的espresso,粉餅似乎也很漂亮,只是crema的量還遠不及各位前輩的水準,在這邊獻醜了,還要多練習或升級磨豆機了~~

















後來又練了幾次有一些自己的小小心得,再請大家不吝指正:

1.一開始填粉完,裝好分水網後,可以拿多的那個塑料活塞直接對正壓一下分水網,這樣能確認分水網和粉杯有密合且位置正確.

2.用剛滾的水,很快淋上預熱中的氣缸和不鏽鋼活塞,做第二次的預熱,之後馬上把氣缸和粉杯組合好,趕緊注水至蝕刻線,水温就不至於掉的太快.

3.注水完,可以把氣缸粉杯稍微拿起離開底座,再把不鏽鋼活塞輕輕擺正放進氣缸,然後將整個沖煮頭再放回底座,這樣不鏽鋼活塞就不會卡卡歪歪的,下壓時也會比較順暢.(但要小心拿穩避免燙手,這個時候氣缸內的水和金屬活塞可能都超過90度C)

其實也有想過先在旁邊把氣缸粉杯組好,注完水,放入活塞後再整個一起放到底座上,也許也是OK~

iou17 wrote:
真的是一台值得大推的...(恕刪)


感謝io大的分享! 非常實用!
其實我的crema也都不多,但味道確實不錯就是!
整理一下目前對Flair預熱的心得:
1.不鏽鋼需注意的是如何有效拉升金屬溫度, 與空氣熱對流損失的溫度並未如想像中的多.
2.加保溫管材對熱對流損失有幫助, 但因不鏽鋼<->空氣間的交換不大, 所以這邊的增益並未如預期的大(黃銅等傳導快的金屬影響較大?)
3.先前認定 使用保溫管材 對預熱有幫助主要原因是預熱方式的更改, 從放在杯中預浸(水位未超過汽缸的矽膠套->只有一半的汽缸浸泡於熱水中), 更改為汽缸與活塞組合後反置注水, 反置的狀況整個汽缸都會與熱水接觸, 故對提升整體不鏽鋼溫度有幫助.

該如何預熱才是有效的預熱(達到預計溫度)? 使用浸水法跟放在鍋內煮該注意的事項? 放在鍋內煮對矽膠,O-Ring的影響??

另, 基於不鏽鋼/空氣的(相對)惰性, 關於HB Flair Review中使用/沒使用不銹鋼活塞的差異(5sec/度 <=> 10sec/度)該如何解釋? 汽缸預熱不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