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WYS wrote:
要附註沖煮參數要附...(恕刪)


其實沖煮參數
我覺得重點在於水質參數提供參考

畢竟 會買熟豆的朋友大多都玩到一定程度了
會遺漏的大多是水質這點
造成沖煮上會有比較大誤差


其實不只是一般玩家 或是咖啡館
連世界賽 COE 有時都忽略水質的問題
聽Maxwell說 他在英國咖啡師分區賽的時候
曾經就有該區濾水系統好像來不及用 直接用自來水
當下Maxwell就申請退賽 跑去其他區參賽
(有一點我們忽略了 按照Maxwell所說 水質差不是大家都爛 而是會有利於某種豆)


COE常見的大概就是水不夠用 臨時去買瓶裝水
如果水質不穩定 對於評比就很尷尬
(不是每一瓶瓶裝水都是一樣的)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chrono79925 wrote:
就是委屈了樓主砸魚大
佔用了砸魚大的樓來閒聊...(恕刪)

不會啊
關於沖煮,我雖然大致上理論都弄通了
但也會有只專注於自己器材的盲點
看別人是如何調整萃取也很有意思

我通常不動水溫,因為我不是用溫控壺
熱水煮開倒入手沖壺,經過固定的洗濾紙溫壺溫杯等程序,水溫都差不多是固定
如果要變更水溫,尤其是提高溫度,在程序上就要改變
所以如果磨豆機的粗細微調很好用就調粗細
如果粗細微調不好用,例如Guatemala,我是以變更粉水比來控制萃取率
非不得已不會使用兩個檔位之間

如果有怎麼調味道都不太對,懷疑是粒徑分佈的問題,也就是前面各位說的粗細range
這個我想可能是調太細,細的顆粒在全部顆粒裡的佔比太高了,導致過萃明顯
Forte BG把刀盤平行度校正後應該會好很多,但是很不好校正就是
我之前用的那台校正很久,最後的結果很滿意,有時甚至能超越Guatemala
而我之前那台EK43S,可能我校正的還不夠好,或者原廠改刀盤真的改太過頭
調整粗細度和手法,最多也只能做到可接受

水質真的有時候會氣死人
先前我在一篇文章裡提到公司的飲水機水沖咖啡不好喝
也是試了很久,懷疑磨豆機,懷疑濾杯,懷疑手沖壺,懷疑溫度計,甚至懷疑電子秤
一個一個試,最後才發現是水,也把公司的水裝回家用瓦斯爐煮過交叉比對

bakafish wrote:
不會啊關於沖煮,我...(恕刪)


而且不幸的是 要穩定的水是相當困難

商用濾芯 會隨著水浸泡時間而有過度釋出的問題
家用濾芯 會有壽命不明問題

逆滲透混水 要看當地水質而定
而且混水也受當天水質影響


最穩定是人工水 配水
但就是麻煩 商業機種又超貴
(應該六位數)


水真的是很麻煩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lornness wrote:
踫到同好了。我用了2...(恕刪)


哈哈,不好意思在這裡歪樓,有興趣可以到音響那邊聊。那超低音單體雙音圈其中一個音圈是伺服控制功能,規格好到可以直下16Hz.

我花很多時間調整,調整到管風琴低頻出現時,身體沒衣物遮蔽的臉與腿都會麻,讓人聯想起武俠小說裡的掌風。那樣的低頻若太大聲聽太久頭會痛,好像掌風可以傷人一樣。

那時是最發燒的時候,連音響店的老闆來聽,都嘖嘖稱奇!

現在簡化設備,對音響算省吃儉用的玩法。人生玩一樣東西有過那樣瘋狂也輝煌的時期,也滿足無憾了。

現在著迷咖啡,等咖啡熱度到最高峰平和後,有想要玩電腦數位音場、共振與時間校正。目前把CD都RIP到蘋果的MACMINI,購買專用的播放軟體,將來再購買掛上數位音場、共振與時間校正軟體。再來玩這種以前沒玩過的東西,也許會有一些樂趣!

抱歉,佔用魚大這棟大樓回覆同好,就歪這一層樓為止

Davidkswang wrote:
現在著迷咖啡,等咖啡熱度到最高峰平和後...(恕刪)

我對咖啡的熱度已經持續快十年了,仍舊在上昇波段,還沒到最高峰,各式器材還在添購中

原本打定主意不玩烘豆的,結果昨天忍不住訂了一台Ikawa pro
Daniel WYS wrote:
原本打定主意不玩烘豆的,結果昨天忍不住訂了一台Ikawa pro..(恕刪)


恭喜!自己烘豆才是真正的答案。玩到像ZM跟EK43這級、粉徑分佈峰這樣集中的超級顯微照妖鏡級磨豆機、沒跳下去自己烘豆很難確保使用的熟豆品質沒風味瑕疵。

不過Daniel大既然ikawa pro 買了、其實Mazzer 原廠ZM Daniel 大還是值得考慮的。ZM刀盤裝Major機身,就像把Majesty 的球頭裝在Honma杆身。當然是不錯、不過感覺上總是會差些些。。
BBdog3388 wrote:
ZM刀盤裝Major機身,就像把Majesty 的球頭裝在Honma杆身...(恕刪)

ZM太大台了,沒地方擺,而且現在新款改為定量版,純粹商業考量,不適合家用,所以要買也是買Ditting......

其實Major裝ZM刀盤用起來真心覺得不輸正版的ZM,尤其我又改變頻,把轉速降到800RPM,粒徑非常均勻,口感非常清晰,朋友帶著在莉園商行買的90+ Perci來我這裡沖泡,還很訝異說完全不輸在莉園商行喝到用正版ZM沖泡的風味

暫時用來驗證IKAWA PRO的烘豆品質應該是夠用了,昨天又順手訂了13公斤的生豆,IKAWA一次只能烘60g,13kg可以試烘216鍋

到時候還要買Chrono大跟譚大的豆子來校正風味才行
其實玩咖啡跟玩音響非常像。

Davidkswang wrote:
那超低音單體雙音圈其中一個音圈是伺服控制功能,規格好到可以直下16Hz....(恕刪)

咖啡裡的細粉、其實就像音樂裡200Hz以下的超低頻元素。ZM跟EK43這級的磨豆機的功能定位、其實就是專業音響領域裡Yamaha的NS 10 Monitor或BBC的LS 3/5a 這級的專業錄音室監聽喇叭,它們追求的是極致的傳真,而不是美麗的音樂性跟韻味(Musicality)...

Davidkswang wrote:
但那監聽喇叭已經有夠精準了,需要寬鬆方向的線材與墊材調整方式才正確。痛苦了快一個月才搞定。然後有些錄音後製過度強調解析的CD,全部原形畢露,通通打入冷凍庫。...(恕刪)

這個就像玩咖啡的人所說的 Watery 手法。在音響上用掛台高等級等化器(EQ)自己再後製修正一下就能處理。

監聽喇叭/Monitor 是拿來給錄音室的audio engineer做監聽音源品質用的(精確傳真),它不是為了播放美妙的音樂設計的(Musicality)。這個就像我玩烘豆的朋友(等同玩錄音室)、手上幾乎都有EK43。他們勸我別買EK43的方式就是跟我說:阿你又沒在玩烘豆、幹嘛買台等同專業錄音室Monitor等級的磨豆機,幫烘豆商找瑕疵!

Davidkswang wrote:
目前把CD都RIP到蘋果的MACMINI,...(恕刪)

Sampling/ripping 我是用FLAC規格. CD 就像生豆、Sampling 就像烘豆。總是要用風味元素在轉化過程品質完全無損失的方式、才能展現原滋原味的品質。


英格蘭還在產音響跟speaker時我玩desktop、我是直接用一隻英格蘭製CELETION的主動超低音補100Hz附近的低頻、現在的用途真的是侮辱它了
Daniel WYS wrote:
結果昨天忍不住訂了一台Ikawa pro

恭喜


Daniel WYS wrote:
昨天又順手訂了13公斤的生豆...(恕刪)

這就是我一直沒跨入烘豆領域的最大原因
一個月一磅我要喝好久

bakafish wrote:
這就是我一直沒跨入烘豆領域的最大原因
一個月一磅我要喝好久...(恕刪)

預計前100鍋都是失敗的作品,已經把學習成本降到最低了

我一個剛玩烘豆的朋友說:一次烘500g,三個月已經倒掉100KG的豆子了,投資生豆的成本早就超過烘豆機的成本,烘豆品質及穩定度到現在還不敢拿來銷售,只能到處送人喝,我就是受害者,一堆喝不完的實驗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