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義式機跟手沖味道差異

>>>>一早用二十克手沖了350cc..就是一杯正常濃醇咖啡<<<<

這個可以形容為醇濃

不是樓主口味有問題

只是他對中文的見解與眾不同
更正一下
我拿說明書出來翻
我講濃度應該不太正確
前面板的旋鈕叫sbs加壓旋鈕
壓力越大味道越強烈 雜味會很多

99yen wrote:
更正一下我拿說明書...(恕刪)
這等機器壓力要多大也有限吧...我猜最大也不超過專業用機的正常值吧...
通常一杯認為不好喝咖啡,如果不是豆子本身問題,多半就是相對口感太濃,只是不自知...

有一點是,樓主說你那包豆子是從國外帶回來,那九成是豆子本身問題...
國際上最著名illy咖啡豆,有最完善罐裝包裝品質... 一旦開封也是十天內就灰灰湮滅了了...

延伸, wrote:
這等機器壓力要多大...(恕刪)


昨天是炒豆第六天 剛打開
炒豆的是台灣人 應該不是來路不明的啦
現在問題應該比較偏向我沒辦法把這台機器調整的很好

99yen wrote:
昨天是炒豆第六天 ...(恕刪)
十幾天內新豆子是最不穩定,十五天後再看看...

延伸, wrote:
不管如何事實就是如...(恕刪)



大大

分享一下自己的營業機跟豆子,甚至磨豆機跟粉量參數

這樣大家才能有依據判斷,甚至學習您啊!

不要一直打啞謎又怪別人嘴你好嗎

99yen wrote:
前面板的旋鈕叫sbs加壓旋鈕
壓力越大味道越強烈 雜味會很多...(恕刪)

找了一下資料(1,2,3), SBS應是可動態調整加壓濾杯壓力的系統(想像成水龍頭開關). 相同粗細咖啡粉, SBS調大, 流量越小, 水與咖啡粉接觸越久, 則萃取出來的咖啡成分越多.

一般半自動咖啡機通常是以調整粉粗細進行濃度調整, 若是小弟使用這台機器, 會先SBS調至最小(影響最小), 調整磨豆顆粒粗細為優先.

不過辦公室的全自動機小弟已經很久沒去用它就是了... : p
小彭新城 wrote:
大大分享一下自己的...(恕刪)

先說義式機其是一套粗略系統機器,壓力水溫皆會隨著環境氣候運轉頻率改變,不過還是有基參數但我真的沒研究..

再說磨豆機我就覺得沒參數可言,磨豆機刀盤與刀盤之間是相對精密,但這刀是會磨損的,而且在高速運轉是容易熱脹縮效應,還有一點豆槽壓力,豆槽滿豆跟半滿,跟你一次磨一二三十克,那是天差地遠喔...

最後說豆子,完全沒參數可言吧.. 我認為豆子就跟茶或果實一樣,其各自本質是不可抗的,只有掌控濃淡依人喜好..

總結,咖啡機磨豆機乃至咖啡豆沒參數可言,而人皆用自認公認參數衡量咖啡,結果該是無辜也無知吧...

延伸, wrote:
先說義式機其是一套粗略系統機器,壓力水溫皆會隨著環境氣候運轉頻率改變,不過還是有基參數但我真的沒研究..
再說磨豆機我就覺得沒參數可言,磨豆機刀盤與刀盤之間是相對精密,但這刀是會磨損的,而且在高速運轉是容易熱脹縮效應,還有一點豆槽壓力,豆槽滿豆跟半滿,跟你一次磨一二三十克,那是天差地遠喔...
最後說豆子,完全沒參數可言吧.. 我認為豆子就跟茶或果實一樣,其各自本質是不可抗的,只有掌控濃淡依人喜好..
總結,咖啡機磨豆機乃至咖啡豆沒參數可言,而人皆用自認公認參數衡量咖啡,結果該是無辜也無知吧...


大大
我只是說既然您說你那樣做了也好喝
那請您大概分享一下你的狀況

至少講個豆子出來吧!

畢竟您很常說豆子好怎樣做都好

玩咖啡真的不是一個門檻太高的興趣,為何您的經驗跟大部分的人相反,絕對是有原因的


至少讓我們這些無知的世人稍微窺見您的冰山一角

感恩


KCLin0423 wrote:
每 10cc 取出喝喝看(或者更少,看你取樣方便)
一直到有怪味那杯為止
之前的咖啡液如果太稀,就要細一點
之前的咖啡液如果太濃,就要粗一點
無法更細,那水溫就要高一點
無法更粗,那水溫就低一點





原本泡出來算稀的
因為我咖啡豆量選少
試了先進的提點
用原先比較沒問題的 粗細1 濃度3.5 把溫度提升到高(預設是中)
香味與香氣都有提升 有出現了些微的微酸


也試了延伸大的粗細1 濃度最濃
嗯 沒有我之前說的那種怪味 也不會粉粉的 這是外面那種全自動義式咖啡機的味道 但沒低價豆那麼難喝
猶如張學友的咖啡 苦與澀 但這個我能接受
不能說不好 真的有人喜歡這味道 只是大多數自己泡咖啡的人比較不會去泡這種強烈的口感吧

另外請問一個 在溫度上面有一個預浸泡功能
這功能預設是開(可以延長或是關閉)
說明書是寫預浸泡可以加強萃取率
大家是怎麼使用義式咖啡機這種功能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