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asky wrote:從前教我手沖的朋友是這樣做 我也是,最初教我手沖的朋友也是這樣做。問為什麼?答不上來,所以只是人家做,跟著照做。可以自己試試用兩種方法連做兩壺,直接比較喝起來的差異。就技術層面說,讓水流完比較簡單,重複性高。可複製,才有修正可言。不流完,要不就是千錘百鍊,要不工具較限定(比方雙秤),才有可能再現與修正。參加比賽的選手,不太會去選相較不穩定的手法。咖啡可以很精準,也可以很隨興,怎麼選,自己決定。香港的朋友嗎?liberate hong kong, revolution of our times.
petasky wrote:請教一下,一直做手沖都是不要尾段萃取的部分...(恕刪) 選手比賽時選用的咖啡豆大都是競標級的高檔咖啡豆,萃取到尾段也不太會有苦澀味或雜味,反而會得到比較完整的風味。而一般咖啡店或自家用較平價的咖啡豆萃取到尾段會比較容易萃取出苦澀味或雜味,所以捨棄掉尾段部分是比較保險的作法。另外就是比賽選手的手沖技法及控水穩定度可以控制細粉的流向,不讓細粉堆積在底部造成過萃,能萃取出選手想要呈現出來的風味。手沖是一門易學難精的學問,變因非常多,粗細度、水溫、水柱大小、控水方式、不同的手法都有背後的理由,並非依樣畫葫蘆地繞圈圈就可以穩定的沖出一杯好咖啡來。
昨天一遇2大神磨EK43(當然現在很普遍,是手沖必備了)ZM真是各有特色手沖,通常像我這種自沖自喝的人除了一種固定的手勢之外我也常找各種突破方法尤其是拿到不同的豆子時總想試不同的沖法,找到自已最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