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2011年底決定要自己在家烘豆,自己組裝烘豆用器材、喝自己烘培咖啡豆煮出來的咖啡。
目前烘豆器材是一5公升容量的不鏽鋼/鑄鐵複合圓筒,直火烘培,崁入2根熱電偶監控豆溫和圓筒均溫性,每次烘培生豆重量300至700克不等。
生豆來源:豐潤公司

第一次烘培PNG-Purosa,2011年12月,豆溫介於208-210度,難忘下豆時器材卡住,延遲約1分鐘出豆致局部燒焦咖啡豆,但沖煮咖啡時的雀躍心情還是記憶猶新,從此自烘豆,脫離早期買烘培豆但誤踩地雷的循環。
歷經15個月烘豆時間,累計烘培20公斤以上的咖啡豆後,稍微掌握全風味烘培的技巧。
貼2張4月烘培成果。

4/7 烘培Ruvuma AAA,一爆開始191度、一爆密集198度、一爆結束滑行3分鐘195度出豆降溫,失重率16.3%

近日中午休息後再出發的飲料,淬取18克烘培Ruvuma AAA濃縮咖啡混合熱牛奶

4/9 烘培Sidamo Natural(Guji),一爆開始181度、一爆結束滑行3分鐘189度出豆降溫,失重率15.5%
-------------------------------------------------------------------------------
4/14 晨秤重20克Guji,萃取出來的濃縮咖啡,黃褐色creama沒特別突出,不像類虎斑色Ruvuma AAA濃稠。啜吸入2小口、含在舌頭約3-4秒,溫和的果酸、水果甜,醇度有些不足,神奇的是口腔內有淡淡的發酵水果酒氣息。加入熱奶泡後的口感,讓老婆和我都一致認為類似果汁調味奶茶,不像Ruvuma AAA般的熱巧克力牛奶。下次增加重量至22克並調整900N研磨刻度1.6試試。
後續烘培條件打算逐次調高溫度,每次增加約3度,弄清楚這日曬豆的特性。
-------------------------------------------------------------------------------
4/15 咖啡豆在家烘培的想法:
烘培咖啡豆,主要是一系列的熱分解反應,以及相變化反應,這些當然就涉及提供反應熱能,以及涉及該些反應的溫度範圍和所需的反應時間。
不同於商用公斤級烘培機,一般家用烘培機或器材的質量和蓄熱能力和其相比,其間差異可能約2個數量級數(order),更遑論兩者在攪拌、保溫和均溫設計的顯著差異。 當你參考商用的烘培曲線roast profile,用你的家用機嘗試如法炮製,並期望能獲致與其相當的酸、香、甘甜等全風味口感,基本上是不實際的想法。否則,夙有名望的最小烘培量1公斤烘培機的售價30萬至60萬元,豈不是買來擺飾炫耀用的,更何況其中頂級某牌還強調 ”緩慢烘培” 。
因為版上各位家用烘培機和器材的構造、加熱源的差異,以及測溫熱電偶安裝位置的差異,熱電偶量測到的溫度與實際豆溫的差距就是一個議題。因此,參考烘培前輩們的溫度vs.時間的烘培曲線是條捷徑,但還是要考量彼此硬體間差異。
但真的無法用簡單家用機或器材烘培出全風味的咖啡豆? 這倒也不是作不到。烘豆同好們既然都花時間烘培咖啡豆了,想必不會太介意用更多時間、緩慢升溫速率,來彌補簡易的烘豆機器或器材先天設計上的缺陷或不足,讓前述的該些反應,特別是受到大部分人喜愛的酸、香、甘等反應生成物質,能充分的完成。
是的,沒錯! 關鍵就是時間。 讓充分時間去累積該些反應所需的反應熱能 ! 讓充分時間去協助熱傳導以減低豆表和豆芯的溫度差 ! 讓充分時間優化完成你想要的相變化-焦糖化反應 !
再來談烘豆過程,請善用五官中的眼睛、鼻子和耳朵,這些可是數萬年演化的精密感測器,領略烘培各階段的變化。 這部分很多烘豆前輩已post在網路上,在此不贅述。
接近烘豆後期階段,你自己、臨近家人或旁人如果沒有聞到很濃郁的焦糖香甜味,你能期望烘培後豆子聞得到令人愉快的乾香? 沖煮後,鼻腔內聞到具有特色的濕香,和富層次的甘甜味道 ? 如果都沒有,這就代表你的烘培條件需要再調整優化fine tuned,這部分只能依靠持續累積大量烘培經驗,或者在此版彼此分享經驗,加速改善提升你、我的烘豆技巧。畢竟你、我都只是使用簡單機器或器材,不可能花費過多金錢、時間來摸索改機,或花數十萬元直上專業機器,只是單純少量烘培來自己喝和分享親朋。
4/24
烘培咖啡豆的主要角色,是人而不是機器。在家烘豆同好的烘豆想法與行動不要被一台烘豆機器或器材給綁住,也不要拘泥於既有印象- -烘培曲線的溫度應該是穩定上昇。
活用不同手法/方式,讓機器或器材在烘豆過程中,儘可能由你操控烘培曲線,而不是被動讓機器完成,除非它是經過百年驗證、不斷改良的烘豆機皇。
4/25
再貼24日晚上烘培2012年PNG碧綠色咖啡豆的條件,這幾乎是我烘水洗咖啡豆的主要方式。
日曬豆累計才烘2鍋,經驗值有限,雖然第2鍋(豆溫192度)的口感和風味比第1鍋(豆溫189度)好些,但沒有驚艷感覺;後續有明顯風味提升再貼成品照。

重350克水洗生豆、進豆回溫點約65度(以兩支熱電偶顯示之其中最低溫為準)、烘培後出豆重289.7克,失重率約16.9%。今天中午打開玻璃罐拍照,明顯花香味撲鼻,星期日再來沖煮。
烘培過程中,在一般咖啡豆焦糖化反應吸熱峰的尖峰溫度183度特意維持一段時間,沒特別計時,估計約7-10分鐘。 一爆密集溫度192度往覆微調火力,使豆溫維持192-193度約5分鐘;一爆結束後咖啡豆重新再吸熱升溫至195-196度出豆、風扇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