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愛到卡慘死
所以這隻雖然知道口碑很糟糕
但還是請學妹直接在德國購入
228歐

以下就拿Helor做對照
文章內容的比較順序則向bakafish致敬


1.外觀
目前MK3只有一個顏色
不含承粉罐,重504g
C40 Mk3 小開箱
C40 Mk3 小開箱


2.搖把
C40 Mk3 小開箱
長度自軸承中心至木球中心起算
C短了些,約為11.5cm
H則為13.5

木球大小,C為不規則也比較大顆
質感很佳,H也可以換球,等級好一點約莫$500左右
然後C的我分不開,不曉得怎麼連結搖把的

搖把角度也有差異
看起來C好像比起H更要遠離軸承水平線


C40 Mk3 小開箱
C40 Mk3 小開箱
兩者都將上蓋整合搖把
C的是透明(優點是看得到,缺點是有破裂危險)
H的是不鏽鋼
但C裡面有磁鐵,可以吸附中軸,故倒立不會掉下來


C40 Mk3 小開箱
進豆口則為比較寬的6cm
但中軸沒有軸承蓋
豆子有時候會卡進去卡進去卡進去

然後由於C比較寬大
刻意拉長縮口的高度
造成進豆的行程比較長
豆子重量往下的集中效率會好一點


3.底部
C40 Mk3 小開箱
好像沒有2013 Mk2的問題
零度時,內刀座根外刀座幾乎摸不出高低差

研磨刻度為有段,調整的唯一優點就是可以用click聲音算粗細
不用倒過來看刻盤

C40 Mk3 小開箱
藍色的軸承
材質狀況一切不明


C40 Mk3 小開箱
中軸特寫+上下兩個金屬墊片(挖下?!)


4.刀座
C40 Mk3 小開箱
很特別的七芒,肉又很厚:P

C40 Mk3 小開箱
高度矮了點,特點是最高處即刻有齒
所以一進豆就先偷磨了

C40 Mk3 小開箱
疊疊樂傳統~~


5.
C40 Mk3 小開箱
配件是H的(右邊那根套筒是要怎麼使用?!)
C的甚麼都沒有
所以我還沒有工具可以拆下刀座



個人小心得
H的阻尼高了點,所以磨豆機交給五歲小女磨不完就喊手痠
但大人則是無所謂,有點小阻力而已
C的,小女則是可以輕鬆磨完

爬文是說阻尼高可以增加精度
難怪C的這麼鬆



H的塑膠中軸固定套件真的是罄竹難書
為什麼要用塑膠啊>_<||

它還是我的最愛
至少在家服似我的膠囊機還算稱職
心理喝裡來的口感也讚
就算沒法傳家....

但露營時,我還是會帶H的去
整個給人可靠絕不叛逃的信任感
就像是軍人跟步槍的感覺

文章關鍵字
啾小然 wrote:
H的塑膠中軸固定套件...(恕刪)

是C吧
除了這點之外,MK3整體應該改進很多了

容我示範一下六角套筒的用法



轉速高會跳豆,實測並不會比手搖快,但是省力一點

用電動工具的話,建議加個萬向接頭,可以減輕軸的側向力
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
啾小然 wrote:
由於愛到卡慘死

啾小然大大
從XTR大那篇連過來這篇
原來您這隻已經用了三年多了
還是這麼健壯呀!!
啾小然 wrote: 木球大小,C為不規則也比較大顆
質感很佳,H也可以換球,等級好一點約莫$500左右然後C的我分不開,不曉得怎麼連結搖把的...(恕刪)


那個木球直接往上拔就會下來了,連結方式比您想像的還單純喔~
upmika wrote:


那個木球直接往上...(恕刪)


補一下照片參考
c40因为我试的几只手柄都会有松动,让人感觉手感不好,所以就没有入手,现在看来也不算是很完善的手磨,有点对不起价格。
101缺点在刀盘小而不精,相对配置也不算便宜,陶瓷轴承套装也要将近一千人民币。
阻尼大的话是不是因为顶部那两个小孔的螺丝盖子拧太紧,松一点会顺畅很多,可以试试。
啾小然 wrote:
由于爱到卡惨死所以这...(恕刪)
Eric.Wei wrote:
101缺点在刀盘小而不精,相对配置也不算便宜,陶瓷轴承套装也要将近一千人民币。
阻尼大的话是不是因为顶部那两个小孔的螺丝盖子拧太紧,松一点会顺畅很多

原文網址: C40 Mk3 小開箱 #Mobile01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4772878(恕刪)

刀盤都是機器刻出來的,本身的精度應該沒什麼問題
鑄造的另當別論
材質則會影響使用壽命
101的單品不鏽鋼刀盤,材質算是比較一般,不像現在大多有表面處理
101最大的缺點就是您說的那個螺絲蓋的設計
轉太緊阻尼大而且可能壓壞陶瓷軸承
轉鬆了精度差而且可能磨一磨還越來越鬆,中軸就一直往下掉,越磨越粗
玩家組裝時必需自己去抓那個緊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