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宣稱60mm的刀盤可以喝出80mm的錯覺。一次購買兩個平均一個750,大家會購買嗎參考鏈接:https://www.93coffee.tw/collections/feature-on-homepage/products/the-chute
收到之後, 裝在小飛馬601N上面用了幾日,我只能說, 真是個神奇的玩意兒,有小飛馬, 小飛鷹, 小富士磨豆機的用家,不買一個/一組來用太可惜.使用前看一下那一張紙的說明書, 方向不要裝錯,正確使用它, 顛覆你對這些磨豆機的看法....
我覺得這東西挺有意思當磨豆機咬豆進去的速度大於最終產出咖啡粉的速度時刀盤間會充滿碎豆並且會重複的互相擠壓,摩擦以及被刀盤重複研磨以致產生較多細粉因此有人大推慢慢倒豆子進去稱為slow feeding我並不排斥slow feeding但是我覺得用電磨如果還要手動慢慢倒豆子進去實在是非常蠢的行為尤其我用的是80mm刀盤的商用電磨磨一份豆子只要兩三秒想當然,豆子從進去到變成粉出來,速度飛快碎豆擠壓摩擦與重複研磨的情況就不會太嚴重誰跟你在那手動慢慢倒豆子最近我在ditting 804 Lab Sweet裝上SSP的80mm EG-1 ULTRA刀盤磨一份豆子手沖細度需要約6秒,明顯慢很多磨espresso刻度太細時甚至會把馬達卡死用原廠刀盤機乎不會有這種狀況可見SSP這刀盤的研磨速率很差且遠遠不如它的進豆速率導致碎豆擠壓摩擦重複研磨的情況很嚴重所以我也在尋找不必手動慢慢倒的slow feeding方法我想這就是以模仿起家,知識與設計功力未到的刀盤廠面臨的問題Mazzer Philos宣稱它的進豆螺旋設計能使進豆與出粉等速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就能減少細粉,提升均勻度這個減速豆倉如果能轉接到我的ditting上就好了
對, 減速豆倉的用意,就是讓你無須手動方式slow feeding,而是利用豆倉內部進豆斜坡角度的不同,與半圓形出口和磨豆機轉軸的相對位置,來達到接近理想的進豆速度與方向,畢竟小飛馬與小富士馬達轉速都很快,它們吃進豆子的速度, 大於刀盤能切削出粉的效率.手動slow feeding也是能部分解決這樣的問題,但在於你每次手動slow feeding控制進豆的速度都不一樣,故還是裝這個減速豆倉, 讓進豆速度最佳化且一致.另外這二款減速豆倉, 是針對動物與富士家族磨豆機去設計的,即便能轉接到ditting上使用, 可能無法保證最佳效果喔....
看到這個圖,看起來好熟悉??類似這樣磨豆機的機械結構的樣子?這樣的設計,來自經典的『絞肉機』所演化的機械結構。-磨豆機使用這樣的機械結構,讓豆子從A進去,經由B的螺旋結構強制進豆,然後送到刀盤進行切割,然後從E的方向把咖啡粉排出。那這樣的結構容易產成怎樣的問題?因為刀盤同時兼具破碎功能 跟 切割功能,當轉速太快,送進刀盤的豆子,還沒完全的碾碎且充滿碎豆,然後重複以下行為>>> (碾碎/切割)-刀盤大小 VS 轉數就是個討論的點,刀盤面積就是一次可切割的總面積,再加上轉速的搭配,就會有切割效率產生 = 一分/秒 磨幾克? ,但每個刀盤的最佳風味是 一秒幾克? 這個就是值得討論的。-EK43 = 20-25g/秒804 LAB SWEET = 510 g/分 = 8.5 g/秒fuji royal r220 = 400g /分 = 6.66g /秒楊家600N = 350g /分 = 5.83g /秒-慢慢倒固然好,但要形成固定的進豆流速,發揮刀盤的優秀的 破碎 & 切割 效率,這個做法很有趣。因為小磨豆機去改轉速可控,CP有點太低。-個人認為使用減速豆倉讓5.5CM-6CM刀盤+高轉速的 小XX系列變身一下,是個CP高的選擇。畢竟是為了它的高轉速&小刀盤設計。
DR.D wrote:要不要檢查一下馬達的啟動電容是否老化? 我認為應該不是這個問題只是因為EG-1刀盤的進豆快,磨豆慢調到太細(遠細於espresso需要的細度)出粉更慢造成大量碎豆和粉卡在兩片刀盤間粉還沒磨出來,進豆處又一直進豆碎豆和粉一直擠壓,到最後被壓實了才導致刀盤轉不過去既然是發生在非正常細度(非正常使用)的情況那就不用處理其實我也沒打算用它磨espresso只是玩玩而已第一次用它磨義式不知道該調多細由於這刀盤是手沖取向,擔心磨不夠細所以就調到盡可能細來試試看後來在正常細度工作沒問題不過味道和口感並不好感覺磨得太細,有很多細粉落入杯裡喝起來粉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