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看了大家露營很久,想說住飯店民宿確實很花錢,大部份的地方也差不多都去過了,住飯店或民宿,可以開始來試試看山野間露營,但因為家中人口尚單純,都是夫妻倆出門,且對露營還沒有很多認識,爬文之後想比較這兩個帳篷的適用性,我是以預算來考量,加上噴火龍好像就是從 5/6 人帳起跳,所以也貴上將近兩千,是否可以給我先建議,讓我可以再多加考慮需思考的地方。謝謝。
我的計畫是不會像大家一樣大包小包,頂說就是帳篷加睡袋,一些家裡的毛毯,小棉被,若是營區有盥洗設備,其實只需要帶點吃的,也不用一定要開伙,最多煮個熱咖啡,熱湯之類的,單純享受兩人生活。我看許多的分享文都是朝向很多設備下的豪華露營,希望不嫌棄我的問題。
上禮拜去開帳,感覺不錯,太陽打不進帳內,滿涼的
還沒遇到下雨,不知道防水能力如何!
內部空間大,3 * 3 米,睡4大2小還有空間放行李
(裡面放 兩頂140*200 + 一頂120 * 190 充氣床墊 ,還有空間放行李、雜物)
前後門都能再拉出去100公分左右,可以放鞋子、拖鞋、非貴重物品、行李.... 雜物
內帳有一些滿方便的設計,如:前後門都有電源線孔、有固定廷長線的魔鬼沾、置物袋、通風口.....
重點是他不貴,3900(不含運),造型如果還能接受,它是一頂便宜、實用的帳篷。
這型的有兩個尺寸,3900元的是 3*3米,3500元的是2.7*2.7米。
還有,雖然很大一頂,但真得很好搭。兩支骨架放內帳上撐起來,再把內帳勾一勾
再來外帳裝上一支小骨架,蓋上外帳,勾一勾。完成
第一次開帳,2個人邊研究邊搭不用十分鐘(沒有下營釘)。相信以後會更快。

L115A3 wrote:
感謝大大分享,我也...(恕刪)
我是依預算下去買的(幫人買的),沒實際比較過新舊款的差異
似乎只有布的用料差異最大,75D、150D。自己也不知道差異多大?
但舊款的我用是覺得很夠用了,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
我自己是用迪卡儂,沒銀膠的帳。對我來說,有銀膠就涼很多了。
只是,新舊款的顏色差異很大,也要自己喜歡為主。
買它,只是因為便宜、夠用。
新舊款的價差對我們來說有點大,所以就沒考慮
日後自己也會購入一頂,跟迪卡儂的帳交替使用,依營地類型選擇要帶哪一頂出門。
(兩頂帳都 4千以下,功能性不同,但自己覺得CP值都滿高的)
我露營也是簡單、省錢、裝備盡量不買專用,家裡有就帶。
重點是要給家人、小朋友滿滿的回憶。
當然,為何經過那麼多年,那麼久才想露營?其實也正如上面幾位所講的,我隱性得到的資訊,拜讀網路上的文章,幾乎都是在帳篷旁活動,聚焦在煮東西上,鮮少看到有些什麼特別活動,也許是因為台灣露營區比較沒有配套,也可能是我看不夠多別人分享的文章,看到上面的回應,剛好想到我對台灣露營的一個疑問。
如果說真的,去的營區,只是一個類似民宿偏遠的山區,就一塊空地的話,那我也許真的露一兩次就會沒興趣了,但其實我相信,有完整風景的營區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在台灣應該至少也有十個以上,我願意先給這十個營區一個嘗試。
當然,以我住國外的經驗,若是可以玩得盡興,晚上來塊牛排加啤酒,這當然是最銷魂的。
(同個露營區,一路上可以安排的景點有很多,每次可以安排不同點,點少但深入的玩,爬山、玩水、抓蜻蜓...)
下午約四、五點到達營區,開始搭帳,準備東西。小朋友就可以盡情的在草地上玩耍。
晚餐好好的享受。怎麼吃也是看個人,曾經懶得煮,也只帶泡麵去露營...
如果附近剛好有不錯的夜景,就去走走。
第二天
不用急著回家,多休息一下,開車也比較安全。
可以到附近爬爬山,看看風景,泡茶、泡咖啡~
約中午再拔營,如果天氣好,順便讓帳篷、裝備曬一下太陽再收,回家就不用再整理
回家才不會那麼累。
二十幾年前的流行的野營你體驗過嗎?
一群人帶著裝備,開著車出門去玩了七天,走到哪有空地就搭到哪。
沒水沒電沒廁所,還要帶著水桶,開著車去遠處打水。
能借到小學,付清潔費進去搭,就算是五星級了。
怎麼玩,是看你怎麼安排,不要推給環境如何!
不要渴望營地會給你多豐富的附加價值。過程請自行安排
(也是有可以泡溫泉的營區、看螢火蟲、百萬夜景、夜遊爬山....)
什麼特別活動?搞個營火晚會?搞得像救國團帶團康活動?還是國高中的童軍社來個結繩教學?
如果嫌無聊,請參加各大露營社團,FB上很多,出門一定很精采,很熱鬧,很不無聊...
他們應該就會辦一些團康活動,還是其他所謂的“特別活動“了。
說不定還有卡啦OK野台開唱、蚊子電影院可以看、舞曲電音趴可以狂歡...
也常有人,就是早早到營地,搭好就定點了~
也很放鬆,不需要安排其他行程。
看你想要怎麼樣的露營。
價值請自己創造。不要有太多的期望,就不會“嚴重“的失望。
L115A3 wrote:
可能我的想法比較不一樣吧,單純是出去親近自然,因為出去玩待在飯店民宿的時間其實不多,隔天又趕著起床吃早餐 check out,在幾年下來的旅遊思考上,一直是個無解的習題,雖然是這樣說,全台灣也跑透透了,會想露營,也是主要想克服這個困擾,順便可以換個方式再來一次全台跑透透。
當然,為何經過那麼多年,那麼久才想露營?其實也正如上面幾位所講的,我隱性得到的資訊,拜讀網路上的文章,幾乎都是在帳篷旁活動,聚焦在煮東西上,鮮少看到有些什麼特別活動,也許是因為台灣露營區比較沒有配套,也可能是我看不夠多別人分享的文章,看到上面的回應,剛好想到我對台灣露營的一個疑問。
如果說真的,去的營區,只是一個類似民宿偏遠的山區,就一塊空地的話,那我也許真的露一兩次就會沒興趣了,但其實我相信,有完整風景的營區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在台灣應該至少也有十個以上,我願意先給這十個營區一個嘗試。
當然,以我住國外的經驗,若是可以玩得盡興,晚上來塊牛排加啤酒,這當然是最銷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