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亞洲第一神射手李忠熙因此才離開台灣的...

「這樣的訓練份量還不及韓國大學隊的6成。。。。」
球員對外放話說:「我們不是來當兵的,大不了轉隊。。。。」
當時球隊正處於比賽階段,大家在很怪異的氣氛下持續了幾週,但某位大牌球員卻突然"罷練",但每晚都還是到場參賽
李忠熙隱忍了幾場,但"罷練"的球員卻又增加一人。。。。。李忠熙只好將實情向林宏道老闆報告,也準備讓兩位大牌坐板凳
但林老闆猶豫後未回答,當晚卻親自到場調度球員,完全無視教練的禁令和尊嚴,賽後只向教練解釋,我不能讓滿場的觀眾失望。。。。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節錄於此~http://mypaper.pchome.com.tw/a10820g/m/post/1313325681

今天的失敗讓我想起當年的這段小八卦
joy7944 wrote:
「這樣的訓練份量還不...(恕刪)


請問是哪兩位大牌球員?

joy7944 wrote:
「這樣的訓練份量還不及韓國大學隊的6成。。。。」...(恕刪)

那還是當年的中華職籃,已經算好了的~~

現在的SBL髮膠聯盟或髮膠隊,訓練分量搞不好已經不到現在韓國大學隊的5成了~~
看看這兩天的髮膠中華隊就知道了~~
如果訓練真的跟韓國一樣這麼扎實,我相信失誤次數與罰球命中率能夠好些,

那這兩場輸的比賽也不至於這麼難打....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不過 當時的媒體塑造出來的情境是 李忠熙捨不得離開
等李回去韓國當教練之後
又有一篇報導是該國職籃的教練福利多少之類的
還提到球團有提供一張沒有額度的卡
供教練使用
但當時就有聽聞李忠熙搞不定宏國隊的大牌球員
只是老闆挺的是球員

隔了這麼多年
我想當事人也應該都不想提這些了
李忠熙在韓國的運動界也是一號人物阿

結果到了台灣還是不被重視

台灣球員的訓練量

那是不能說的秘密

我只能跟你說

如果台灣球員都肯像南韓還是日本那樣的苦練

那想打得不好也難

這些球員都超有天分的

但是也超愛用自己的天分打球

可惜天分是有極限的

只有苦練不會背叛你

可惜球員都要到老了才知道這個真理

只有足夠的練習量才不會在對方壓迫防守時一直失誤。

基本動作不紮實,練習量不足一受迫就失誤

就是這次輸難含的主因了。

joy7944 wrote:
「這樣的訓練份量還不...(恕刪)


球星的定義

打球的明星

教練怎麼能虐待明星


但是真正的球星

休息時間主動自主練習

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罰球沒人守

跟身材優勢完全無關

都沒把握住

還有連三球不進的

怎麼可能會贏
http://manila2013.fibaasia.net/Team_Details.aspx?id=177
有興趣的可以點點看中華隊的罰球命中率,真是讓人不知道如何說是好
扣掉罰球次數不多的簡浩(說真的,以整體命中率來說他搞不好是全隊最穩定的)
最高的是蔡文誠73.9%,然後是QD的71.8%,陳世杰的71.4%,
接著呢,沒有了,剩下一堆都不到7成,更不要說有一位歐肥等級的罰球
比賽中當對手抓著罰球不好這點猛犯規時,球員不管心理多想拼,但剛衝進去就遇上重手阻斷
然後又沒罰進,我想整個球隊的進攻節奏也被搞到整個大亂了吧
看看今天的韓國,就算後來發現裁判抓他們的動作很緊,甚至有球員畢業了,還是不改作風
抓推擠拉從開賽一直到中華隊明顯已經無力趕分為止,幾乎該下手時,毫不猶豫
原因何在,我想中華隊本身罰球是很大因素吧
再次證明體能為運動之母,韓國跟中華都經歷前一場硬仗,但這一場比賽確有兩種不同結果,我不想酸中華隊但還是感到難過,因為一直以來看了中華隊20年有了問題還是老樣子,體力.罰球.防守,我從不懷疑中華隊求勝的決心,只是比賽是很現實的平時訓練成果往往在比賽一覽無遺,喜歡運動的都知道一場比賽運氣跟球員狀況是比賽勝負的一部分,但是本身訓練才是贏球的關鍵,我不喜歡韓國但是看韓國打球就知道訓練的成果,韓國一場場比賽會有狀況不好會有球運不佳但是就是能打出好比賽.
洋將能補足身材的不足但最終還是要靠整體搭配,每一個球員都很重要不能只靠洋將,可以看看近來中國大陸籃壇cba的批判聲,就是說太靠外援變成以外援為重心本土淪為配角反而無法進步,引進洋將是可以提高水準但是是要帶動整體才有效果,如果太過那就失去意義了,最後還是感謝中華隊今年亞錦賽打出不少好比賽,帶給我們籃壇球迷另一股希望.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