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今年七月初的時候受adidas邀請前往巴西採訪世足賽,當時一場記者會上adidas全球行銷總監,在簡報中就透露出要將boost應用在更多鞋款上的計劃,現場也播放了一段特製並且未公開的影片,裡面就包含了籃球鞋款,而在經過一小段時間的等待後,現在總算要正式曝光啦!為了讓大家知道boost的效果,這次adidas也特別找了兩位籃球鞋的代言人D.Rose與新人王D.Lillard親自為大家拍攝鐵球試驗影片。
這次開箱的crazy light boost共有兩款配色,上面的款式是由灰狼控球後衛Ricky Rubio所代言的黑白藍配色,鞋盒的部分與之前慢跑系列的boost鞋款相同;而下面的款式則是由Damian Lillard所代言的金白黑配色,由於這款鞋面為延續之前世足的battle pack配色,所以使用的鞋盒也是battle pack的樣式。

首先看到Rubio的這款,漸層的藍搭配上黑色以及白色的標誌與BOOST,配色較低調又不失年輕活力。在鞋頭外側上印有rubio的字樣。

外側的樣式,使用大面積宛如刀鋒般的三線標誌,保有crazy light系列的形象。

內側的設計可以更清楚看到鞋面上的紋路,鞋面上硬度較高的膠條推測是為了增加鞋面的支撐性而設計;內側中底的部分刻有STABLEFRAME的字樣,目的在提升激烈運動時的穩定性。前腳掌內側可以看到常見的non-marking字樣。

另外還有一款是Battle Pack的配色版本,鞋面的設計配置與Rubio的款式相同,但配色改使用大量的黑白圖騰搭配上金色,看起來更亮眼一些。


內側的樣式。

一起看到鞋面的部分都採用透氣的網布,實際的觸感相當柔軟。

鞋口的部分使用類似絨布的材質,腳跟鞋面一圈與BOOST跑鞋一樣有硬度較高的穩定設計。

後腳掌的部分可以看到外露的Boost中底材質,也是adidas首次將boost材質應用在籃球鞋上,目前另一款已經曝光的則是Rose 5。

內側的部分同樣有外露的Boost。

鞋後跟的樣式。

再來看到鞋底的設計,外底底紋的前後掌的設計溝紋很淺,中段使用硬度較高的穩定片做連接。

後腳掌中間則刻有boost的字樣。

接著看到實穿的部分,比例上鞋統的部分不算高,尺寸選擇上我平常選擇US10.5-11,這次實穿的尺寸為10.5,長度的部分差不多,但楦頭的部分個人覺得稍微偏窄,腳背的部分稍微有一點點壓迫的感覺但不會不舒服。穿上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重量非常的輕,並沒有因為加入Boost材質而壞了Crazy light這塊招牌XD

後跟腳踝的部分有加厚,實際穿起來鞋帶拉緊後覺得包覆性很好,鞋室內也很柔軟舒適。


穿上做折腳的動作發現鞋底柔軟度不錯,軟硬度調整得很適中。

另外一個配色實際穿上的樣子。



這次實際共下場打了三次,兩次室外一次室內。首先在緩震效果的部分確實有感受到Boost的價值,與過去穿過的adidas籃球鞋相比有明顯的進步,而且回饋的速度也不錯,原本會擔心Boost運用在籃球鞋上回饋的速度會較慢,但實際上推測是因為Boost的配置範圍還沒有到很大,所以回饋的速度並沒有明顯變差,但還是希望未來能推出更多Boost再加厚加大一些的款式。前腳掌感覺比較薄所以貼地感很明顯,全場跑動時腳底很靈活,但我個人覺得前掌的厚度可以再稍微增加一些。鞋面的部分我覺得稍微有些偏軟,但比Crazyquick 1代的鞋面稍微硬上一些。

抓地力的部分原本擔心底紋的設計會影響到抓地力,但實際在室內與室外打都有不錯的表現,不過在木板地上遇到水的時候抓地力明顯較弱,而且打室外淺色的外底非常容易髒,較淺的刻紋在耐用度上也可能遇到耗損較快的問題。另外在前掌腳背的部分,打了三次之後鞋面出現了相當明顯的摺痕。

最後就附上這次adidas Boost籃球鞋款發表活動的現場影片,建議大家上市後可以實際體驗看看Boost籃球鞋所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