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個很不好的陋習 為何就是沒辦法改善??上屆U18 HBL冠軍教練是南山高中 所以u18半數以上都是南山的人這次U16 JHBL冠軍教練是金華國中 同樣也是多半是金華的人我有個概念 不知這可行嗎?? U18由國中聯賽或大學聯賽的冠軍教練來帶U16由高中聯賽或大學聯賽的冠軍教練來帶 這樣不也是可以嗎?? 不然說實在的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嘛, 只要有機會怎可能不選擇多練自己人呢
棒球迷 wrote:上屆U18 HBL冠軍教練是南山高中 所以u18半數以上都是南山的人這次U16 JHBL冠軍教練是金華國中 同樣也是多半是金華的人 如果你是總教練,我想也會做差不多的選擇,所以今年是松山嗎?因為她們今年拿冠軍了。它的團隊都已經得到總冠軍了,當然都是選自己的團隊居多。你去選幾個完全不熟教練的打法和戰術的球員進來,得磨合多久?誰知道?訓練期才短短幾個月。雖然每個都是他們球隊裡面的明星球員,卻不一定能適合總教練的打法。戰術和小組配合沒那麼容易形成習慣。看NBA球員跳來跳去,也要剛好遇到好的教練和對的隊友,不然只能刷數據而已,並不能把比賽贏下來。
並非球員強,球隊就會強。夢幻一隊的唯一敗仗,是練習時輸給陪練的大學隊。雖然這是教練的計策,MJ也沒上場,但夢幻一隊高手如雲,就算再怎麼隨便調度,也沒人想過會輸球。舉這個例子,就是要強調,籃球是一個團隊競賽,現在NBA都是英雄主義,因為規定守盯人,戰術設計都以人盯人為前提。但國際賽戰術多變,都在設計多打少的優勢機會,此時,能適應戰術的球員,更能讓球隊贏球。教練設計戰術,戰術需要球員執行,所以教練當然會找「能執行」的球員,也就是自己人優先。當然,私心也一定是有的,球員就算再厲害,也要有舞台能嶄露頭角。跟職場上一樣,跟對人很重要。跟錯人也能出頭,要花更多時間與努力。
u18還可以勉強算了 至少球員水平還行但這次U16我就不懂金華帶這麼多球員雖然在國中聯賽猛 難道HBL的高中生會比不上嗎?金華最多就雙陳可進而已https://www.ptt.cc/bbs/HBL/M.1522045138.A.158.html然後帶自己人不帶內線再讓馬建豪去打中鋒無言他在hbl的定位就是高砲塔那麼瘦弱根本沒身體對抗性放著射手不用 中鋒不選無言
hittaku0413 wrote:並非球員強,球隊就...(恕刪) 我不太相信 雖然你分析的有些道理 但我更相信 真正優秀的球員 不管被哪個教練帶 我相信他們都能很快適應好比說上屆U18 許時清過去也沒帶過高國豪 曾祥鈞 那為何他們的表現依然比他南山的學生更出色呢??上屆韓國那批U17的黃金世代 表現出色的球員也是打完世青後 馬上被拉到U18 為什麼人家就沒有你說的這些問題??像上屆U17 林庭謙和唐維傑 他們已經在世界級大賽證明過自己了 卻沒有被選入U18 怎麼想都覺得不合理
這也不奇怪如果台灣在教練選擇上不變大部份被選上的教練,球員也大部份以自己的球員為主在加入其他各隊條件優秀幾位球員這不管在各級球賽皆是如此為了台灣籃球好,台灣在國際賽,還是多選擇外籍教練不是看不起台灣教練,而是外籍教練能導入更多新觀念這是台灣教練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