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 money 來去之間看台灣的職業運動

買票進場看的才是真球迷,因為曼尼離開而不盡場看的,只是追星吧~~~~

我想...有幾位朋友不太能認同小弟的"門票收入"觀點,請恕小弟再次提出討論!!
就職業球團的主要收入來源大至分為
1.門票收入
2.週邊商品販售
3.企業贊助
4.轉播權利金
PS:有朋友提到"代言"?!這部份小弟較不清楚代言的利益是屬於代言者(球員)還是球團,就暫不討論!

上面所提到的部份,週邊商品以及企業贊助部份,其實也沒啥好討論的,說穿了..有人氣就有買氣,有熱度就有企業想在球衣上露個臉,一直以來皆是如此!!

咱們就直接討論權利金好了....以下全為個人認知,有錯請炮小力一點!大家和平討論!
在國外~~~權利金重要性大於門票收入,小弟並不否認!!只是小弟討論的是國內的職業運動!!

在日本~~~球團對於"主場"轉播權利金有自己的主導權,戰績佳人氣旺的球隊自然能得到好價碼而擁有挖掘好手的籌碼!!

而美國大聯盟~~分全國與地方兩部份,全國轉播權屬聯盟官方統籌再平均分給各球團,另一部份則是球團自行接洽所屬區域業者的轉播權利金!兩者相加對於球團的運作而言,當然是大有幫助!!

反觀中職~~~同樣為聯盟官方統籌再平均分給各球團,雖然近年有較突破發展(加入愛爾達電視台),但...說穿了他也只是引用緯來的轉播畫面而已!至於過往曾出現過其他電視媒體原有意想參一腳卻搞的滿城風雨,這種無助於國內運動發展的鳥事就別提了!重點是...長久下來緯來與中職這種難兄難弟甚至超友誼的不可思議現象,球團想取得較高的權利金,老話一句...有難度!!
再來...就算取得不錯的權利金,真的能養一支中職的球隊嗎?
以職棒八年舉例,當年緯來以3年十五億多天價買下轉播權(最後實際為十二億多)!無論最後到底支付多少,當時平均下來各球團得到的權利金都遠比現階段高出許多,結果短期內時報,三商,味全,一一玩不下去,更不用談到經營17年共虧損14億元的興農!以上球團並沒有少拿任何一毛權利金(當時也沒有二軍要養)!所以在台灣轉播權利金頂多平衡人事開銷,要談獲利或是簽明星級的好手還是靠門票吧!
話說回來,其實在台灣看球賽門票最高只花你350元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在國外350元的位置可能要帶望遠鏡入場了!!

甩出一道彩虹 wrote:
我想...有幾位朋友...(恕刪)


分析得很好
不過你只有講到國內轉播權利金的狀況
沒有提到轉播權利金是球團主要收入,而非門票這一點

顧名思義"主要收入"
就是"較多"且"穩定"

以往幾年中職平均入場觀眾大多3千人上下
我找的去年平均入場觀是"2433人"
若以平均票價200元計算
每場門票收入不過48.7萬
整年為2919.6萬
去年轉播權利金為4800萬

甩出一道彩虹 wrote:
再來...就算取得不錯的權利金,真的能養一支中職的球隊嗎?


那是因為你把球隊當作對於棒球的責任,而非職業運動

以往老觀念
養球隊是燒錢的
去年兄弟虧損5千萬
教主照慣例不排除解散
(網路上有一篇"中華職棒的不可思議: 怎麼算都虧損",你可以去看看,寫得不錯)
相較於保佑哥說:經營職棒一年賠5000萬,就算賺錢

但若以義大來說
一年5千萬虧損當集團廣告費
會行銷、會炒話題
連美'日新聞都會報導到"EDA"
這樣5千萬會算多嗎?

這幾天統一光布丁的澄清廣告就不知道燒多少錢了
職業運動靠的是觀眾,如果沒有培養觀眾,哪來的票房,所以要從小培養人民喜愛運動,這樣以後才會有人去看,不然你叫一個看不懂棒球的去球場幹麻,難道至是去吃爆米花跟看辣妹嗎?像我是看足球,也因為從小就在踢球,所以我看的懂其中的門道,不像有些網友說,幹麻20個人去搶一顆球,一人給一顆不就好了等等之類的玩笑,如果每個學校都有棒球隊,每個隊有20個選手就好,以後這些人都是固定的球迷,這樣還怕沒有觀眾嗎?但是現在升學主義掛帥,學生不愛運動,只愛手指運動,這樣身體也不好,對頭腦創意也沒幫助(運動不是不用大腦的),這樣下去請洋基隊來都一樣。


c1019515 wrote:
難道至是去吃爆米花跟看辣妹嗎?


不瞞你說
今年進場看lamigo的比賽
主要原因真的是lamigirl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