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之前職棒,職籃的歷史來看,企業在台灣經營職業運動是十分辛苦困難的,國球職棒在去年還差點玩不下去,從前的職籃更別說了,但曼尼來的之後帶來了人氣,也為義大賺了滿滿的銀子,企業有了銀子也才能做更多的事,請更好的人(這次就是砸錢砸輸人家),球迷也會更樂意的花錢買票看球,這是一個正向循環!!
既然如此何不如法泡製,職棒可以試試找野茂,邦茲,松井,吉昂比......sbl也找nba退役球星(先決條件是一定要是明星球員)如果能有喬丹.米勒.歐尼爾.巴克利......每人來個3個月-6個月,這樣經營的企業才有錢賺,有錢後就能提供更大的合約綁球星,時間也就能拖長!!如真能實現,那真是太好了!!
甩出一道彩虹 wrote:
球團最主要的財源最終還是離不開"門票收入"
球團最主要的財源是"轉播權利金"
fdfdftr74 wrote:
我也覺得這次義大[大手筆]花錢有沒有賺還很難講
做生意要賺錢簡單講就是營業額減掉所有成本有多的就是賺錢
曼尼來了是多了一些人看是沒錯 但成本應該也是好幾倍在加吧
舉例 以前沒請曼尼成本是100元 營業額是110元還有賺
有曼尼營業額暴增10倍但請他成本卻也暴增20倍結論還是虧
這次請曼尼住宿費一個月150萬
薪水[最少]倍增
還有其他[禮遇]的雜七雜巴
嗯 我是認為衝人氣這還可以講 要說賺錢就想太多
之後曼尼走了若人氣也跟著走了
就................................
你看的只有帳面影響
但你看不到廣告效益
Manny加入義大
除了國內電視台不斷轟炸
連國外都有報導
這樣的"廣告效益"
不是Manny月薪多少、一個月住宿費多少、吃多少牛排
這樣狹義的想法去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