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電視,有幾名中華隊、職棒球員已經在知名企業賣珊瑚,這些球員將一生的精華時光貢獻給台灣棒球,退役後棒球界竟沒他們的安身之處,即便到國小教體育也比賣珊瑚、保險更能貢獻他們的經驗吧。

而在電視上的訪談中,我已經看不到他們身為棒球明星的傲氣,只剩下妥協於現實的卑微...我可以理解人都是要賺錢吃飯的,但政府跟社會難道不能對這些為棒球賭上一生的球員多一些規劃與就業(棒球)上的協助?為何不能立專法讓這些退役球員到學校去指導小球員?



棒球,難道不是我們的國球嗎?
文章關鍵字
不管什麼運動員,在台灣想靠體育為下半輩子打拼幾乎是不可能的
退休後可以去當教練呀,球隊這麼多人,但是只需要一位教練…
政府給的資源很少,根本不重視這塊
你很強很厲害,在國外為台爭回獎牌,這時官員拍照SOP就來了
拍完照以後的日子呢?誰管你
之前那些為台贏回獎牌的女拔河隊呢?


前幾天有看到新聞是運動教練去賣串燒,賣著賣著很多學生也問老師能不能去他那學功夫...也想自己開店...
把人生最精華的時候奉獻給國家,但國家給的保障是?

非職棒就是如此
再來....到學校之後就得按照規矩來,那薪資真的少的可憐
反而到業餘球隊還較多
且到業餘球隊一樣是指導那些小球員讓他們有機會升上職棒
更該做的應是要把台灣職棒做大
上面出口大了下面自然就會增加更多
且很多球員退休也有機會繼續留在職棒圈

其實如果球打得好,通常小時後大多沒讀什麼書,要當教練至少也得有證照,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教球,當球員時球打得好,並不表示他也可以教得好!
總比當山老鼠,
或去暴力討債好的多吧
台灣是一個不重視運動的國家, 從小到大的教育不都是把去運動的學生當作不乖乖讀書的, 什麼時候會說體育重要? 大概就是得獎後政治人物來插花吧, 風頭過後還不是繼續瞧不起這些選手, 年年來個棒球元年,電勁元年, 射箭元年,台灣之光, 短視近利選我正解。
台灣運動員的出路本來就很可憐
eshu0329 wrote:
前幾天看電視,有幾...(恕刪)
怪政府之前,

先問問周遭的親友願不願意進場看球吧~



可以看看以下這篇文章

美國政府對體育的資金投入及其他

節錄其中一段:

美國運動員進行訓練,參加比賽,政府都不提供費用(如果不信可以看下面的財務報告),最多只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支持,比如讚揚,邀請訪問白宮等(路費也要自己承擔)。那麼運動員進行訓練、比賽的費用從哪來?一是自費,二是體育組織提供費用,而體育組織的錢主要來自於公眾捐助和商業經營,如果沒有公眾捐助和商業贊助,那麼就只能依靠會員的會費。美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全部由美國奧委會來經營和管理。美國的「政府」與「民間組織」分得十分清楚,互相無關聯,更別提資金上的支持。
講個我自己的想法,純討論勿砲
要"政府"幫忙,聽起來似乎合理(因為有些運動員甚至為國爭光OR奪取奧運獎項),但實際上卻不應該
根本原因在於,那是個人選擇的"職業"


我倒認為應該是要從提高薪資開始(運動員生涯期限短,自己想辦法規劃退休金)
這部分可以上網GOOGLE關鍵字 台灣職棒 薪資 其實不少人月薪都頗高(當然也有低的)
但是討論到薪資就很好玩了
想必一定有人會說,薪資調高球團如何生存、收益...等等
稍微思考下吧...
常常看到新聞、網路上說棒球是台灣國球
台灣真的有所謂"國球"這種東西嗎?
講更白一點,縱使大巨蛋蓋好
一年又有幾場台灣棒球比賽有錢能在那裏面打的?(別跟我說可以辦演唱會或其他活動,那不是他的主要功能)
身邊又有多少朋友是願意花錢花時間去看比賽的?(那種因為都對棒球有興趣而認識的別提)
以我自己經歷過的公司同事們,幾乎都是冠軍賽或者說一日球迷
有時候看看轉播,偶爾看到攝影師追著球拍的時候會先看到一堆空曠的座位...

如果台灣運動收入低,導致無法調高球員薪資(先撇除掉所謂慣老闆的問題)
而收入從何而來?簡單說就是多少民眾願意花一點錢在這塊上(不論門票、販賣用品...等)
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如何有"國球"一說?
充其量只能算是棒球為台灣各種運動項目裡最多人觀看的運動

以上僅供參考,無筆戰之意,如有得罪請多見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