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 心高氣傲 的小選手,kc lin 可以 邀約 pk 單打 play ,或是雙打play ,

這樣才公平。

我看台中中興網球場的台中市長盃公開組,他們選手在比賽時,都很強勢的打邊邊角角、外加切球 —加放小球。

不過,紅土球場的球速慢,他們打球很優雅,youtube 上有錄影的影片。


補充,真正比賽時,有時候也需要多拍拉球,因為角度不一定能夠打斜線。

看他們是:拉幾顆強力的直球,等對方的球短,在趨前上網扣殺、或是上網截擊。

【麵包超人】 wrote:
關於封閉式、開放式揮拍 ( 正拍 ),開放式可以比較偷懶,不用轉身,但似乎也比較沒有用到腰?
雙手反拍,大部份人還是用封閉式; 今天遇到一位25歲的教練,他演示了單手反拍,他說單反應該站封閉式,也才能用到腰力。
雙手反拍站封閉式,可以用到腰力很多。
正拍,應該很多人都站開放式,可以不用跑到位。
封閉式的反拍、正拍,通常需要跑到位,站穩—>拉拍。

開放式正拍轉腰的角度比單手反拍還多,甚至轉到上半身有點略偏左邊呢,這是我個人的體驗
要做出這麼大角度的轉身,不必轟出什麼暴爆正拍,只要身體放鬆心裏不要想要飆出多快的球速也
可以轉腰轉到微偏左邊
反倒單手反拍轉腰的角度比較小,轉腰產生的力量只要能把拍面送到"會合點"即可,單手反拍要用
關閉式或者說封閉式的站法,當然接發球可能會連踏出封閉式腳步都來不及就要出拍了,這個時候
站開放式也無傷大雅了
雙手反拍用封閉式是很穩定的,要開放式也不是不可以

ajskkimo wrote:
最主要是提倡大家不要硬去用手臂等的力量去擊球。
我想一開始比較難體會,用身體的力量,所以才改口說手臂放鬆,不要太依賴手臂

嗯!!對啊!我來說說我自己好了,遣詞用字看看會不會讓大家體會一下
我對抽球的正反拍有個感覺是,我不是用手臂用力轟球出去
反倒是先把手臂放軟,用轉身的力量帶動手臂持拍到"會合點""對到"球
對到球後再把球向前方"按壓"出去,合乎直線式出拍的原理
至於收拍有沒有收在左肩還是左身側,有沒有什麼雨刷不雨刷動作,我倒不是那麼關注
因為那是最後的隨揮動作,當然也可以從隨揮動作倒推前面的動作正確與否

valen-hsu wrote:
嗯!!對啊!我來說...(恕刪)


這樣的說法很不錯。

KCLin0423 wrote:
我願意和阿背拉球而...(恕刪)


完全同意。
想練大家可以計畫好好練,真的是只想玩死你的那就算了。

KCLin0423 wrote:
讓身體去迎球,有點向球壓過去的感覺
擊球點放在左手所指的位置
除非是對方的求真的太深,否則這樣很難擠到
反而身體更向前延伸一些
以側身而言,球進入身體就是擠到了


我說的擠到, 是左右, 而不是前後...

再加上 < 代表左手, > 代表 右手, o 代表預估的擊球點,
(H代表頭)

o
L <
l
H
* (*=r+R)

拉拍時, 重心在後面, r(右肩) R(右腳) 重疊,
< 左手, 伸向右前 (左手連左肩, 是在 l(左肩) 的右前), 擊點點預判在 o,
左手所指向位置 (左手再加球拍長度.., 應該還要加肩膀寬度)

而轉身擊球後,


o O
*Hr > (*=l+L)
R

重心移往前腳左腳, l(左肩) L(左腳) 重疊,
左腳動, 以左腳為中心旋轉,
右肩(r)在左肩(l=*) 右邊, 右手再往右伸(>),
理想的擊球位置在 O,
而當球出現在預估位置時 o 就被擠到...

也就是, 當封閉式拉拍時, 在預估擊球點時, 要比開方式多個肩膀寬度的距離..
(但離眼睛愈遠, 愈不容易判斷, 球一快, 就會瞄不準...)


KCLin0423 wrote:
我很介意跟一些只想弄死你或是自己都不知道球會打到哪去的人拉球
有些小選手都是一副要弄死你的心態,很糟糕
還有一種人我也蠻介意,就是那種用平底鍋握法抹球發球,還教別人要用平底鍋握法抹球發球的人

嗯!!是的
的確有少數人和對方拉球就是把你當做是陪打員就對了
你在左邊他就打你右邊你在右邊他就打你左邊,如果是這樣的話哪有練球可言,要這麼幹的話,比賽再這麼幹吧

平底鍋煎蛋發球法適合純休閒或超級play派的人使用,簡單易學,不易雙誤,特別適合老人家使用
但這種發球的缺點是容易被攻擊或被放小球,因為接球者覺得球速慢可能會往前站位接球造成
發球者對於回球的反應時間減少

ec wrote:
我說的擠到, 是左...(恕刪)


一般來說左右比擠到倒是比較少發生,除非球真的快到不得了。
不過如果有做好準備動作,在對方擊球就開始移動身體,加上有一定的揮拍軌道訓練應該就沒問題。
專注球也是蠻重要的,有時候不專心打擊時沒有看球也常常會打不好。

我在球場上比較常看到是前後被擠到。
一般是因為打法錯誤,不知道要在身體前擊球。

valen-hsu wrote:
開放式正拍轉腰的角度...(恕刪)


Hsu 先生、lin 先生 提到的 「對方 左邊一顆、右邊一顆」,和 ec大大、ajskkimo 大大提到的 「左右被擠、前後被擠 」有一體兩面的因果。

以我來說,和山腳球場莊先生、阿洲大哥、護士小姐 拉球 可以多數比例打在他們身前,而 和葉先生、酷哥先生、另一位葉先生 拉球時,我就會忽左忽右,因為酷哥先生他們的球快速 、又旋,我抓不到節奏,常常被擠,不得以而向對方右邊飛去。

當時,也有一次是 莊先生、葉先生、我 三方面拉球,葉先生發現,我站在莊先生旁邊時 ( 我的對面是葉先生 ) 我打的很差,而我和葉先生站一起時 ( 我對面是莊先生 ) 我打的很好, 葉先生起先表示奇怪, 後來他發現,原來是他的球比較旋、莊先生的球幾乎不旋 ( 可以看到球的標誌 ),所以我咬不到葉先生的球,咬的到莊先生的球。


valen-hsu wrote:
開放式正拍轉腰的角度...(恕刪)


所以,拉球 要看 對方的實力,

如果 對方是 動作不敏捷的,還硬是強力催速 ,對方當然是被擠到,打在拍框或是界外,也是可預期的.

對方既然不強 ( 2 .0 ) , 動作不敏, 那就打給他 比較甜的球,就像教練的球,這樣就可以觀察 對方是故意打偏、或是不小心。

另外, 觀察對方的 動作 ( 跟球 ),也知道他是不是因為「故意」 或「不小心」

慢速球,有基本能力的人, 他當然是會打穩;

面對 只有基本能力的人,如果強力猛翠,想必他是會忽左忽右。


如同,你是老師,教 某某高職、和教台中一中,當然是不同教法 ,教 後半段的高職,還考「微積分」,他們當然是0—30分,同樣考試給台中一中,他們反而覺得很容易,100分很多。

不能夠怪 後半段高職學生,怪他們幹嘛考0 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