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打法是這樣
我想,用封閉式打法來說明比較明顯
假設你已經拉好拍,這時,腋下會微張開(最輕鬆的持拍方式)
1.以右腳(後腳,重心腳)向前推動身體轉跨到正面並帶動球拍
你會發現,在球拍接近身體時(在身體側面)腋下張開最小(這就是以前老式教法腋下夾一顆球的時機)
這時,身體轉向正面,動力鍊的力量方向向前(擊球的方向)
2.再來加上挺腰壓背向前(球要去的方向),這時,球拍會繼續向前送,並且腋下張開(因為手臂開始延伸)
此時,拍面運行的軌跡,大致在一直線上,不會有明顯的圓周運動
而腰背傳達的力量與手臂延伸的方向一樣是向前
3.最後接觸到球(如果空揮拍就是拍頭所能做直線運動的幾乎最遠處)
手臂做最後加壓(當然如果球技夠,手腕也會順勢加壓)擊球
4.擊球後收拍。。。球拍要向哪邊飄,就讓他向哪邊飄,不用再去刻意控制
其實,與其說,揮拍的向前延伸
不如說,力量的向前延伸
如果球要打到某個點(以網子上方的目標點為準)
力量就像該點延伸出去,當然揮拍要使力量延伸,揮拍也會朝此方向延伸
另外有一個常見的問題是
很多人為了要出力,把腋下夾很緊,以至於揮拍無法延伸
我在教球友打球時,我會告訴他,身體哪個地方從頭到尾都很緊,那動力鍊就會斷在那邊
而大多數出拍的力量來來自於很緊的那個點,常見的是腋下(無法做延伸),肩膀(肩痛),手臂(網球肘)
而與從腳而起的動力鍊關係不大
所以我個人不認同甚麼由下而上收於左肩上方的甚麼標準基本動作
因為比賽與拉球有太多球都可以在腰部與肩部之間出拍
以上述的力量延伸及求觀念,當然也不需要每球都由下而上收於左肩之上
最後,貼一張 AZ 的隨球上網

我想,雖然已經收拍,不過整個身體的延伸與力量的方向,挺腰壓背,應該是非常清楚
如果AZ揮拍時手臂有承接身體的力量順勢帶出,他揮拍必定向前延伸
如果球拍過身側就轉向左做圓周式揮拍而無延伸這種情況,會讓身體轉向左,
不然就是完全用手在操控球拍而與身體無關(動力鍊在手臂斷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