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ererNO1 wrote:謝謝、也只能說盡量...剛水管上看到的…收拍的軌跡夠特別的了齁!(恕刪) 哈,我怎以為很自然很一般,本來就是這樣呀@@?!我認為,其實,教學的口訣(收餘右肩上)是因為,教練作球都很低,所以必須由下而上打過網順勢的結果就是收於右肩上,這很自然但是,代代相傳到最後,這口訣變成了不變的原則以前曾經貼過一個新聞內容大致上是說有一個外國教練說,台灣的教練太著重於收拍,其實,推拍更為重要
KCLin0423 wrote:哈,我怎以為很自然...(恕刪) 或許因為他的出拍方式導致收拍頭畫了一個這麼大的8字…畢竟我習慣是較直接不拖泥帶水、所以覺得很特別吧!KCLin0423 wrote:有全國排名賽可打打...(恕刪) 記得是在年初吧?官網資訊實在有夠老派…也不隨潮流弄的官方粉絲頁。沒裝word 實在不知道報名等資訊…明年應該會參加了!希望工作量沒今年這樣來的多…
FedererNO1 wrote:或許因為他的出拍方式...(恕刪) f 大 做什麼 性質工作? 設計?f 大 有 收集 費97球拍,它揮拍,推拍,收拍的感覺和 一般球拍 有何差點?小拍面是否比較難瞄準甜蜜點?
【麵包超人】 wrote:f 大 做什麼 性...(恕刪) 廣告繪圖類…97和一般拍差在扎實振動小吧!不過我比較重平衡!因為我出拍時間短又快、行程小…費拍的平衡都在30.5cm、好像沒更短的了…至於比較難瞄準嘛…只是要專心再專心、專注到球擊出去為止…不過我還蠻常恍神、看落點就直接撇眼看到對場就是了(這壞習慣一直在修正中…
【麵包超人】 wrote:所以,平衡點越短,...(恕刪) 可以直接看 "揮重" (swing weight), swing weight越大揮起來越吃力至於要揮快還是揮慢要看球拍搭配線後的power, 有的球拍power小(通常控制力也比較高), 需要較快揮拍速度有的球拍power大, 不需要快速揮拍就可獲得足夠球速
KCLin0423 wrote:哈,我怎以為很自然...(恕刪) 哈哈,最近在討論推拍。剛好最近看到這個,有興趣大家看看。推拍與揮拍。基本上他解說,純推拍,或是純揮拍的感覺。(Pushing, and throwing the racquet)
FedererNO1 wrote:或許因為他的出拍方...(恕刪) 看起來,他出拍,收拍,還有下次打擊準備的動作很快。看Federer的影片,收拍後是已較輕鬆的方式在準備下次打擊。還有Federer打球一般看起來比較正常。他是用東方式的握法。很多選手都是用Semi-western, Western的握法。擊球時看起來很奇怪。東方式的好像比較少。
ajskkimo wrote:哈哈,最近在討論推...(恕刪) 詳細看了正拍部分雖然有示範 throw 與 push 的揮拍動作他沒有詳細定義 throw 與 push 的施力方式(我詳細聽似乎也沒有,如果他有說那就是我英聽不大好囉,請見諒)我想,定義清楚一點比較容易讓大家感受他想要說的事我的理解他所謂的 Throw 應該指的是身體帶動的揮拍 (throw : 扔,拋,投,甩 )而 push 是挺腰與手臂向擊球方向出力這一段 (push : 推)(例如 Federer 影片那一段,throw 與 push 間的比較)大致上是說,純 throw 控制(方向性)比較差純 push 在力道上比較差所以要去找出兩者最佳的混合比例(但似乎也沒一定的最佳比例?)不過在比賽中,比較偏 throw 和 比較偏 push 我是覺得看情況而論
FedererNO1 wrote:或許因為他的出拍方式導致收拍頭畫了一個這麼大的8字…畢竟我習慣是較直接不拖泥帶水、所以覺得很特別吧!...(恕刪) 我是覺得他打球,球拍較蓋(其實我想說,他在打球時,當擊球的最後一刻,用了很多手腕的力量去推,旋球 ?! )以致擊完球的順勢收拍是向下的,而形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