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游蛙式時抬頭只需吸一小口,入水後就用鼻子一直持續吐完,再划手抬頭換氣
請問游自由式換氣也是這樣嗎?我發現有時自己轉頭吸氣比蛙式稍大口,入水後只稍微用鼻子吐一點,然後會憋住一下,等準備快要轉頭前才開始把氣吐完,然後轉頭出水面吸氣,不像蛙式是水下持續吐氣,這樣稍微憋一下對嗎?
蛙式可以游1500,但自由式100就累了,換氣不順喘呼呼,手痠姿勢變調,希望能再進步
謝謝!
asafreeway wrote:
小弟游蛙式時抬頭只需...(恕刪)
蛙式換氣時機比較直觀好判斷, 自由式則是要泳姿與時機配合.
1.視換氣前划手數去分配吐氣量. 若換氣前划手數夠高, 要先憋個兩三下划手再開始分散吐氣亦無不可. 只要不要影響到吸氣的時機即可.
2.吐氣的結束時間點不是在水線下. 持續吐氣直到嘴出水面, 如此還可把殘留嘴邊的殘水吹離.
3.自由式的換氣轉頭動作不僅是單純的轉頸. 藉由後推手的出水抬肘動作帶動整個身軀的同側偏轉, 可讓轉頭更容易. 但身軀的偏轉幅度會跟划頻有關(競速時由於高頻划手, 自然沒有時間讓身軀大幅偏轉)
4.吸氣時當然大口用嘴瞬吸, 吸完噤氣後就埋頭入水. 但用鼻用嘴吐氣則沒有對錯的問題. 用鼻吐氣不容易嗆水. 用嘴吐氣比較有效率. 一起用當然可以.
5.沒有說一定要在吸氣前吐盡. 就如同在陸上的呼吸, 不會把氣吐光光才開始吸氣的. 不是刻意, 而是自然留有餘裕.
新手剛開始總是難免緊張而刻意. 建議把動作放慢放緩做到確實, 模式建立後自然容易提高循環頻率. 水感自然提升. 然後再來就是肌耐力與泳姿的校正了.
以上經驗談提供參考.
Spectrum wrote:
1. 我自由式的手和腳還沒搞懂要如何結合,但已留意到我最舒服的換氣居然是左右連續換(還在練習體會中,速度有點慢)。若是划兩下才換,通常第二下會緊張帶憋氣,甚至有準備要微微的倒吸,所以反射動作就會想在第二划要抬頭。
2. 如果要選兩次划才換氣哪一邊比較順,好像是左邊,但我是右撇子。
3. 我用蛙式練習兩循環一換氣,結果也會第二循環不順。
請教線上大大:
A. 改善的練習方法。
B. 吐氣是不是一路都在吐,還是會有某些時間會需要小憋﹑小吐﹑還是大吐。
1.換氣不是把所有空氣吐光光後才吸氣. 而是跟在陸地上一樣, 吸吐是自然而"留有餘裕". 因此, 建議先從鍛鍊肺活量來下手. 除了增加吸氣量外, 也提高換氣效率. 多游當然有幫助, 或者跑步是一個很好的鍛鍊輔助. 至於單/雙側換氣的問題, 以軀體穩定性來說雙邊換氣不如單邊換氣(雙側擺幅大於單側擺幅), 但雙邊換氣卻能平均鍛鍊到左右手腳, 有利於左右推力的平衡發展.
2.左右側換氣的選擇看個人習慣. 至於是否採慣用側來當作換氣側, 就初學者的確會有手出力把頭撐出水面換氣的迷思. 但其實換氣靠的是飄浮基本功與軀體轉動的輔助以及流體力學的效果. 唯初學者往往在沒有泳速就沒有飄浮的情形下, 只好靠慣用手硬推硬撐來幫助抬(轉)頭達成換氣. 因此只能說的確會有慣用手側當換氣側的現象.
A.鍛鍊肺活量(多運動). 把漂浮的基本功練好(治標---利用浮板把手腳分別鍛鍊, 治本---首推魚式的超人漂浮練習法).
B.肺活量好者, 氣體交換效率好, 自然可以憋氣憋較久. 肺活量高者, 氣體容積大, 自然可以吐的久. 小憋大憋要看你身體的能耐. 小吐大吐就看你要多久換一次氣. 想撐的久(高划數), 當然慢慢吐. 想趕快換氣, 自然吐得快. 這就看你身體的能耐了. 不過, 如果用大憋大吐... 萬一錯失換氣時機, 我總覺得慘嗆水的機率相當大.
以上用個人經驗試著隔空抓藥, 希望有所幫助
asafreeway wrote:
小弟游蛙式時抬頭只需...(恕刪)
是, 樓上大大很完整地寫出很多重點.
小弟再假會補充一下.
很多人問過我, 為何遊完千五米捷泳,
還能有力氣再單車慢跑呢?
如你所述 ,常人捷泳就是五十頂多百米就不行了.
其實,游泳是由身體軀幹發力.
省力游,當然就不容易喘跟累.
所以,你就不需要老是緊張地要換氣.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姿勢,動作.
用手腳游一下就沒力了,是嗎?
我這一年多來, 也認為我永遠得兩划右側一換氣了.
但,最近泳技又小進步.
很輕鬆,就可以三划雙邊換氣.
其實,換氣時,只要嘴開一半出水就夠了.
魚式的DVD也有這樣的示範.
為何?.
多練動作吧! 一直游,很難進步的.
跟肺活量肌肉,沒有很大關係. 因為我們又不是要拚成績的選手.
只要勤練技巧,很快你就可以在水中像條魚了.
喔,方法 ?
麻煩爬一下,小弟之前,在泳版的血淚拙文. 咳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