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e999 wrote:現在饅頭一個20元...(恕刪) 山東大饅頭如果賣20元還勉強可以接受我對饅頭的物價還停留在5元一個長大后就很少吃了..現在應該都是10元起跳了吧吃的東西 價格有高有低每個人對吃的要求也不同還是要有多元選擇 來滿足不同的人現在市場競爭激烈 如果沒那麼本事好東西做好做出那個價值硬是要把價格搞那麼高 估計也不會開多久
東西的價值是建立在有人買的前提。所以像蚵仔煎,自從漲到一盤60元之後,我家附近的夜市一直抱怨生意不好,我就覺得很好笑,這表示一般人根本不覺得蚵仔煎有60元的價值。麵包要越賣越貴,只會搞得更多人去買便宜的麵包或是麵包機而已,生意不好就不要抱怨。
中式便當這一餐沒吃完,如果沒丟進冰箱放,下一餐大概就餿掉了,白麵包沒包餡,這餐沒吃完,桌上放著還可以放著下一餐吃,所以算算誰比較貴?麵包要便宜、要鬆軟,很簡單啊!除了等級低的麵粉,用白油取代奶油、用泡打粉取代酵母把麵團吹脹起來,用改良劑讓麵包鬆軟,早年的台式麵包就是這麼來的啊!(這還是八里穀研所早年的配方咧!)
seatree wrote:東西的價值是建立在有...(恕刪) 只要有人買就有那個價格是對的,但後面的例子就舉的不太好其實台灣的麵包文化在亞洲除了日本外,應該還比韓國還要進步一些,不過我看應該快被追過了。主要原因是台灣有很大群廉價的麵包市場的需求,導致台灣麵包價格也偏低。但是一樣的麵包在日本韓國,甚至於大陸都比台灣高一倍勝至於兩倍。(不是1.2成喔!)大家要知道,國際市場的原料價格跟各國的人均收入是沒關係的。不要說因為日本收入高,所以原料價格也高,這是錯的!同樣的IPHONE在日本就是賣兩三萬,不會因為到台灣就變成一萬。也因此導致很多好的技術、原物料跟設備在台灣是沒有人肯花錢投資的,因為最終消費者還是只會拿十元麵包來比說怎麼麵包賺那麼多!...還好台灣的麵包師傅真的很棒,可以用技術去彌補其他的不足,但其實現在好的師傅也沒人想留在台灣因為台灣人都不願意花超過十元買麵包,怎麼可能老闆又願意花22K以上去請人?如果只給香蕉只請的起猴子那你只肯花十元買的麵包就是猴子做的...只能說還是很多人不尊重專業,如果你的"價值"只有價格,那我只能笑笑....
麵包跟便當怎麼能放在一起比?!?! 兩者成本差很大啊~在講麵包前得先釐清一件事, 歐法麵包絕對比台式麵包貴, 野上跟寶春師傅的就是歐法麵包,波蘿蔥麵包這類台式麵包不在討論範圍內...(通常台式麵包各店價差不會太大)先不說麵包店的人事成本(百貨的麵包師傅通常早上7點前就要打卡上班才趕得上百貨開門上架,更別說還有攪拌、成型、烤箱等細分工, 必須要有一個team才能分工合作趕出爐)設備成本歐法麵包的設備成本很驚人,一個歐式麵包專用爐要價上百萬的也有,還有發酵箱攪拌機整形機起酥機冷藏冷凍機壓面機有的沒的,一間歐法麵包店再怎麼陽春(就算都用二手), 基本設備大概也要抓個120W上下(看規模及上架量),請問有哪間便當店需要這樣的設備成本?再說原物料成本,光是麵粉就差很大,使用單一純麵粉比廠商調製的預拌粉貴,一般來說法國麵粉價格高於日本麵粉,日本麵粉又高於美國麵粉,差價高達三倍之多,不少麵包店為了節省成本採用預拌粉,成分較複雜,也可能加進OX劑OX粉等化學品。照顧老麵酵母就像顧老婆一樣, 溫度濕度都要控制好,得有有經驗的師傅養著顧著,直接用發酵粉或泡打粉代替,又便宜又省工。小小如一顆蛋也有大學問,有良心的麵包店會用洗選蛋(浪費到讓店家心痛的程度),做過麵包的人都知道, 當少量製作時你可能得為了一個麵包就打一顆蛋只取蛋黃, 為了進烤箱前刷上一層蛋液,為了那層蛋液一個麵包只用了一小匙蛋黃, 其它沒用到的蛋黃跟蛋白因為無法室溫久放只能丟掉..當然更多店家為了cost down會選擇液態蛋,進貨時就是蛋白一桶or蛋黃一桶,打蛋分裝的過程就可能被汙染, 為了方便保存跟搬運, 安定劑跟防腐劑也不會少給你。另外油脂原料,用甚麼奶油也差很多,反正消費者只要便宜就好, 通常也不知道自己吃進了啥...(地溝油餿水油大家吃了這麼多年卻渾然不覺就是最好的例子)奉勸各位,您可以嫌歐法麵包貴不買,但專業麵包師真的很辛苦,賣得貴不一定表示賺很多
cinnamon coffee wrote:麵包要便宜、要鬆軟,很簡單啊!除了等級低的麵粉,用白油取代奶油、用泡打粉取代酵母把麵團吹脹起來,早年的台式麵包就是這麼來的啊!(這還是八里穀研所早年的配方咧!)...(恕刪) 土司麵包一條全聯賣37,家樂福賣54,7-11一段35起(一條4段),大立百貨200....麵粉等級的價差沒差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