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抱怨22K,為何敝司起薪是兩倍?

0瑩月0 wrote:
現在警察每年缺額那麼多,考上就起薪5萬起跳了~~

總平均只要50分以上就能錄取了,這麼好考不去考??...(恕刪)


我記得服役的時候
一級艦十八九歲的菜下士
月領五萬五,反正吃住穿都國家的
月存五萬的多得是

問題是,22k青年們永遠也不會考慮呀
然後繼續抱怨為什麼不能爽爽領個四五十k
這世界本來就不公平,不要想說薪水調幅要靠政府,光一個勞保,國家政府這隻大象就鬥輸小小一位軍公教會長有甚麼好指望
這個時代不要想靠薪水賺大錢了,那是七零年代才有的事,我自己也是用辛苦賺錢想辦法搞投資,為了買房子。
十一年前我在家樂福當工讀,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半個月就賺1萬8千多 真的有夠好賺!!
現在呢? 想太多!
PS:現在的工作是日薪制每天平均$1500~2000台幣 我也嫌薪水真少
Kanyil wrote:
这和业主没有关系,...(恕刪)


台灣的問題並不在鎖國而在地理環境

就地緣學來說相近的國家貿易依存度一定是最高的

亞洲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 賭場娛樂的澳門

這兩者已經取代了台灣在國際化中重要的跳板

台灣能做的只有發展品牌以及高端科技

但很可惜台灣發展品牌的腳步沒有跟上國際化的速度而已


而因為文化同質性高的關係

國際觀光客要旅遊時會優先考慮大陸

論文化 台灣其實沒什麼可看性

因為這還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地方

我們先天就賺不了觀光財


當年美國把代工交給日本 日本富起來了

日本後來把代工交給台韓 台韓富起來了

台韓把代工交給中國 中國富起來

然而富起來之後就只能靠創新跟品牌帶動台灣的下一波成長

而當台灣眾多的代工業 小型企業注意到品牌的重要性時

很可惜大陸已經富起來了

這時新創品牌面臨的競爭者數量已經不是過去20年前所能想像


大陸能發展起來很高的一部分是靠政策鎖國保護的

如果光論鎖國其實大陸比台灣更封閉

從滬港通 深港通的發展就知道大陸的金融體系正在力圖與國際接軌

而某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寫過

就網路世界而言 中國是地球的一個孤島 自成生態體系

所以你說鎖國?


我只能哈哈 笑兩聲


補充解法

就是由政府發起真正的風險投資基金

尋找投資標的 創業輔導 定期上課開座談會培訓負責人

因為創業市場活絡才有可能帶動創新產品的發展

現在台灣的青創貸款 那是假的 半套的 跛腳的

現行的台灣青創貸款說白了就是晴天借傘 雨天收傘 要有獲利 要有擔保品才肯借錢

名字對了 內容一點都不對

大陸為了吸引台灣青年前往創業開出以下條件

提供免費辦公室、公寓,並附贈新台幣一百萬元創業啟動基金,免還。

如此條件下 有能力的台灣青年會留在台灣創業還是去大陸創業結果很明顯

這招除了統戰的目的外對大陸的就業以及創新發展長遠來看也是利大於弊


台灣需要真正的由政府當擔保人的創投公司

如果再不做 不用多久就算想做也找不到有能力的年輕人去創業 創新了







Kanyil wrote:
这是借口。别的不说...(恕刪)

既然人家三級貧戶能當總統
你也不是三級貧戶
所以你何時要當總統呢?
喔,你說得對。
所以開這個版只是為了要炫耀你領的比22K的人高很多
工作是時也運也命也
不是每個人機運都很好
有能力不代表可以卡到好位子
無能的人也能占到好缺領高薪
saber768 wrote:
所以開這個版只是為了要炫耀你領的比22K的人高很多


領比22K高是有什麼好炫耀的??? 就好像吃的比乞丐好有什麼好炫耀一樣~~


saber768 wrote:
有能力不代表可以卡到好位子
無能的人也能占到好缺領高薪


你眼裏只能看到少數特例??

台清交成好科系畢業的,絕大部份都能有不錯的工作,但總還是有少數混不好的啊~~

眼界放開點,不要被政黨和媒體洗腦,凡事只往壞邊看~~凡事只怪政府~

多想想,別人能為什麼自己不能?

Kanyil wrote:
看下來實在很妙,大...(恕刪)


看閣下的發文也很妙...
有些人跑到中國去 就以為全世界跑遍遍很有國際觀 說甚麼都對
呵呵~
saber768 wrote:
所以開這個版只是為了炫耀領得比22K多...(恕刪)


我發現多數人根本不看內文
光看標題就可以無限制謾罵
我來幫那些人整理重點好了

1. 敝司起薪是22k兩倍有餘
但是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要嫌少,另謀高就去
反觀22k青年卻不尋出路,只會抱怨
2. 書讀不好,又不想認份作工
偏偏考不上公務員,也當不了老師
又不屑當軍警
即便如此,至少還可以靠口才當業務
如果都不行,高不成低不就擠不進公職不屑入伍
請問你要拿什麼去跟別人領一樣多?

這是個自由民主資本主義社會
在這個遊戲規則裡
你沒競爭力,不思進取
只想推翻遊戲規則
大家都別玩,不覺得怪怪的?

我把靈魂賣給路西法 wrote:
台灣的問題並不在鎖...(恕刪)


你分析的不错,但在锁国这件事情上我觉得我们说的是两件不同的事。

你说的锁国,主要指的是中国对于国内市场的保护,这是事实。但大陆企业走出去的足迹全球都是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在北京上海的感觉是,无论从文化来说,餐饮来说,留学生来说,这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都远超过台湾,一部分是他们市场大吸引力大,另一部分是台湾这几十年对外资没什么吸引力。

就网路而言,大陆的确很封闭,就电影而言,大陆也很限制,但在他们封闭的网路后有着华尔街日报称为最具创新力的科技市场,在对于媒体的钳制下有着将要成为全世界第一的电影市场,而台湾除了拿Google,FB笑人家以外,自己发展了什么? 很明显的,他们的政策是经济保护,而且保护的很有效。我们的经济自由,但钱却全部进了别人的口袋。

回到台湾,虽然资讯号称自由,但年轻人对于国际议题兴趣较低,媒体素质低落,言论偏颇。难道这不是一种锁国?

alvinwu1 wrote:
看閣下的發文也很妙...(恕刪)


你看我打简体字,就认为我在大陆,这是对的推论。但你在没有任何证据甚至没有稍作调查的情况下,就妄自下了我只去过大陆的结论,这是错误的。我自己的经历在之前的发言曾经提过,花几分钟就看得见,你连这个工作都不愿做就下结论,足见做事态度。台湾媒体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就出在这里,毫无独立查证,独立思考分析,只会拾人牙慧,自以为是。

之前有大大发文说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相对优势,说的没错,但如果这个问题大家都看得出来,政府怎么还会高喊“亚太金融中心”,推动设立赌场的政见?

台湾这一代的挑战的确严峻,但坐在家里上网骂人不会让你薪水增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