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夜翎 wrote:大陆人不是不能加班,不如台湾人吃苦耐劳,而是大陆人的付出是要讲回报的。大陆996的企业加班那个狠,为什么大陆的年轻人还是趋之若鹜?因为人家老板给的多,这种企业的员工年薪起码20万起。台湾老板希望员工给他加班还不用付高工资,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台资企业在大陆不被认为是求职的好去处的根本原因。
996模式在現行台...(恕刪)
巴比伦囚徒 wrote:
大陆人不是不能加班,不如台湾人吃苦耐劳,而是大陆人的付出是要讲回报的。大陆996的企业加班那个狠,为什么大陆的年轻人还是趋之若鹜?因为人家老板给的多,这种企业的员工年薪起码20万起。台湾老板希望员工给他加班还不用付高工资,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台资企业在大陆不被认为是求职的好去处的根本原因。
..(恕刪)
同意..台灣老闆確實有很不好的地方.
但這樣我也好奇了~所以996的模式你們是有加班費?
還是說單純因為年薪高所以願意做??
而大陸請人的方式是初期就會高薪?
無經驗也是這麼高嗎?
很好奇兩岸的差異..
雖然我們公司在大陸也有分公司..我死都不過去..
因為真的待遇沒比較好
 
                嘲笑我們認為常識缺乏的事,是為了凸顯自身的優秀,好讓我們在複雜的社會中,逃避自我其實很無知的事實。
                            jerry.lee.taipei wrote:
我覺得還好,這樣說...(恕刪)
我在大陸某互聯網公司工作,偏研究向的工程師,不過大陸的coder一般自稱碼農或程序員/猿.
大陸的互聯網行業業務大多面向個人消費者,與傳統2B形式的IT行業的有很多本質區別,所以互聯網很少稱自己IT,工程師們也不會稱自己是IT工程師或軟件(台灣稱軟體)工程師.相比于傳統IT,互聯網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是要遠遠領先的.
互聯網比如BAT,螞蟻金服,TMD以及海量中小互聯網企業
傳統IT比如銀行IT(IT負責運維支撐,不是核心業務),華為中興(通信強但軟件較弱),金碟(面向企業用戶)這種
還有一些出身傳統IT但憑藉技術積累一直很吃香的比如 啟明星辰(信息安全),科大訊飛,海康威視(AI)這種
不清楚您現在從事和想要了解的是哪一類,但是行業差別是真的很大的.
CarmackZh wrote:
不清楚您現在從事和想要了解的是哪一類,但是行業差別是真的很大的.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你若看過MPEG相關的standard, 封面出場的就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
對我來說,能傳byte data的技術,都是IT 想關連的。
這個產業當然還可再細分,你提的銀行業,那跟database, security,server... 有關係。
但我不會說那是傳統IT, 銀行業也許是傳統產業。
但他要的技術也隨之演進。
IT真的太廣....
我本身碰的很雜,
目前所處公司的部門所生產的部份產品跟Hisilicon有重疊。
我本身不擔心技術,因為是非對錯沒有模糊地帶。
擔心的是人,人是最不講道理的。
想法若差太多,勉強在一起,彼此都不好。
等時機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皆大歡喜。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舞夜翎 wrote:
但這樣我也好奇了~所以996的模式你們是有加班費?
還是說單純因為年薪高所以願意做??...(恕刪)
說明一下,996在大陸同樣是違反勞動法的,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互聯網IT企業實行呢:
一句話,因為這是一場豪賭:
1、如前面幾樓所說,敢玩996的公司,待遇必須給得還算OK,至少不能讓員工覺得我拿著比平均水準低的工資,還為你無償賣命,這樣乾的公司遲早關門大吉。
2、大陸IT互聯網行業員工的平均年齡很年輕,大部分人都沒有成家,甚至連男女朋友也沒有。一群20歲出頭的單身年輕人,又沒有家庭需要照顧,漂在北上廣這樣的巨型城市,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很容易誕生出危機感和成功的企圖心。反正下班回家也是玩遊戲追劇kill time,一想到萬一自己今日的努力能夠等到公司上市一夜暴富,對加班的抵觸心理就不會那麼強烈。
3、身邊造富故事的激勵:大陸這些年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許多創業公司成功上市,資深員工一夜暴富的新聞層出不窮。
就拿小米來說,目前正在準備IPO。行業里流行一個說法,小米一旦上市,保守估計工號前100的資深員工將全部成為千萬富翁(人民幣的千萬),工號前300的員工,百萬富翁,往後可以以此類推。拿幾年青春換來財富自由或者一筆巨額收入,掙到別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很多人其實是願意的。
我自己的人際圈里也有一些朋友,原本跟我一樣在北京辛苦打拼,想買房而力不從心,但是他們的公司上市成功,身價倍增,成為有房有車的富裕階層。這些故事你耳濡目染多了,就會理所當然的相信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的價值觀,996從心理上也就未嘗不可接受了。
jerry.lee.taipei wrote:
對我來說,能傳byte data的技術,都是IT 想關連的。
大陸這邊的習慣,通常以IT來稱呼傳統的信息技術產業,特別是Business to business的業務模式。一說到IT,大家想到的是Cisco,想到的是企業ERP軟件這些。
而像支付寶、微信、百度、阿里巴巴、滴滴出行、美團外賣這些,都自稱為互聯網公司,或移動互聯網公司,幾乎從來不會對外說自己是一家IT公司,他們都是偏向於Business to Customer的模式。
智能硬件、無人機、VR、AR、智慧型手機這些也通常被認為是互聯網產業的子領域。
總結一下:IT= 傳統的,付費的,B2B模式的。 互聯網 = 新銳的,免費的,B2C模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