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da wrote:攤販也很多一個月賺不到三萬的好嗎生意好的就那幾家沒生意的還是沒生意 有次問個賣女生首飾的小姐,他說有六萬,可我每天都經過,倒不覺得她生意很好,算普通而已。生意好的會不會破十萬呢?如果真的三萬,這樣擺攤也太累了吧。網拍賣家超過這金額的也不算少了。
在現有經濟體制下,景氣的循環是無法避免,也受到人口結構的影響。愛因斯坦說過,要解決桌子上爬滿的螞蟻不是殺死所有的螞蟻,而是拿走吸引牠們來的食物。人類不可能在現有的經濟體制框架中解決經濟的問題的。另外,戰爭其實也只是經濟情勢下的另一種現象而已。
hevalence wrote:我公司在台南800名員工有650名低於25K,公司是該產業台灣最大廠商 其實政府的各種數據看來,再參照維基百科所給的資料(必須先認定是正確的,因為沒有證據證明政府造假)各種GDP、PPP、吉尼係數,這些數據看下來,中華民國是排名在世界相當前面的。經濟財務分布都是在世界前段。你要說這些指標不符合你的"體驗",那是你個人的體驗,經濟指標之所以他會被採用,是因為他能排除人的評價,而得到客觀的指標。要不然有的人認為一個月五萬過得非常的幸福,認為環境友善,有的人一個月十萬,他還是覺得過得痛苦。若你要說你公司為什麼那麼多低於25K這就有很多原因了,假設南部公司都差不多是這個情況,那很有可能是南北資源分布不均、產業產值不同、政府政策、物價房價關係、資訊透明度等,可以推測一些原因,但可能沒有主要的原因,很多東西都是交互作用下產生的。像是我家人所待的台北公司,我家人在裡面因為剛畢業,所以做最基礎的助理,月薪也有35K,還不定期的有獎金等,他們公司的資深工程師,有能力的,一個月可以到72K以上,但這也沒有辦法反映出北台灣的總體狀況,因為只有一家公司,一個產業,怎能代表台北的總體狀況呢?所以,一個人所見所聞,會有很多偏頗,數據還是衡量的最佳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