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mousetw wrote:
我出社會時,養樂多五元,公司 研究所 45K,國立大學 33K,私立大學 32K。以上是電機電子相關科系畢業起薪
現在養樂多十元,十八年過去了。好像沒有什麼漲到起薪。實質購買力下滑
...(恕刪)
我出社會時養樂多五元、科學麵5元
政府說我們人均GDP破12000
當年大專起薪28000,大學31000
內湖一坪20-25萬
現在養樂多10元、科學麵10元
我們的人均GDP24000
大專起薪24000,大學28000
內湖一坪65萬
我們的物價成長100%,房價成長200%
人均GDP也確實成長100%
那為什麼我們的薪水成長-14.5%???
因為成長的都進了企業主的口袋了
政府不改變稅制
勞工不革命打倒政府、打倒控制政府的財團
就會有更多中產階級落入貧窮線了
每天一樣醉生夢死上街抓寶可夢,
誰會想要革命打倒政府?
誰會想要打倒控制政府的財團??
你說呢?!

有些人會出來鬼扯PPP
卻忘了資本主義的美國除了醫療之外
其他很多食物、汽車、電子產品、成衣都比台灣便宜許多
跟政府在那邊鬼扯PPP
真是屁屁屁
abollar wrote:
台灣人均有22k美...(恕刪)
在這MOBILE01版面上留言,樓主還會認為台灣的收入低嗎?
在這版的大大,很多都年薪破百萬,只有極少數極少數極少數才會跟人均一樣。
每月領3萬的......恩......還不如上街抗議
人均高於收入這理論太容易理解了。
高收低報的好處,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收入低報,所得稅就繳的少,健保也可以繳的少,低於3萬扶養人口超過4人還可再報低收入戶,享受社會福利。
至於人均,那統計方式不知何來?
其實如果國稅局和地方稅捐單位勤奮點,調每人的薪資表對照財產總歸戶的總資產年差異一比較,就知道誰逃漏稅了。最好再比照公務員財產申報,少報1百罰10萬,看還有人敢低報所得嗎?這樣,這統計數字才會準。
這種數字在台灣,看看就好......
新聞喊22K喊得愈起勁,喊收入沒成長愈起勁,路上看到的進口跑車就愈多?看屋的人就愈多?進口車商設置展示廳就愈多?
這政府統計的數字????真的不用太認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