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均那麼高,實際薪水卻那麼低?

台灣產業不重視人才或不會運用人才,技術沒長進,甘願作低階的工作,新一代的薪水都好低,正在沉淪中,華為17萬名員工,平均年薪400萬台幣
flymousetw wrote:
我出社會時,養樂多五元,公司 研究所 45K,國立大學 33K,私立大學 32K。以上是電機電子相關科系畢業起薪


現在養樂多十元,十八年過去了。好像沒有什麼漲到起薪。實質購買力下滑
...(恕刪)

我出社會時養樂多五元、科學麵5元
政府說我們人均GDP破12000
當年大專起薪28000,大學31000
內湖一坪20-25萬

現在養樂多10元、科學麵10元
我們的人均GDP24000
大專起薪24000,大學28000
內湖一坪65萬


我們的物價成長100%,房價成長200%
人均GDP也確實成長100%
那為什麼我們的薪水成長-14.5%???

因為成長的都進了企業主的口袋
政府不改變稅制
勞工不革命打倒政府、打倒控制政府的財團
就會有更多中產階級落入貧窮線了

每天一樣醉生夢死上街抓寶可夢,
誰會想要革命打倒政府?
誰會想要打倒控制政府的財團??
你說呢?!



有些人會出來鬼扯PPP

卻忘了資本主義的美國除了醫療之外

其他很多食物、汽車、電子產品、成衣都比台灣便宜許多

跟政府在那邊鬼扯PPP

真是屁屁屁

abollar wrote:
台灣人均有22k美元...(恕刪)


拜託,美化數據的政績你也相信,醒醒吧
樓主說的真對

員工薪水低不是老闆賺不夠多

而是老闆拿太多

政府沒在這一塊做調節,要不然官員收入哪來



manson_tv wrote:
有錢人的人均把平均...(恕刪)
到底是誰說我們南部只有22K?
我們南部長期在民進黨的帶領下,早就不是這個形象了,
妳們北部人才有22K吧?
還是版主,你說說看你發現的22K是哪個公司的?
abollar wrote:
台灣人均有22k美...(恕刪)


在這MOBILE01版面上留言,樓主還會認為台灣的收入低嗎?
在這版的大大,很多都年薪破百萬,只有極少數極少數極少數才會跟人均一樣。
每月領3萬的......恩......還不如上街抗議

人均高於收入這理論太容易理解了。
高收低報的好處,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收入低報,所得稅就繳的少,健保也可以繳的少,低於3萬扶養人口超過4人還可再報低收入戶,享受社會福利。
至於人均,那統計方式不知何來?

其實如果國稅局和地方稅捐單位勤奮點,調每人的薪資表對照財產總歸戶的總資產年差異一比較,就知道誰逃漏稅了。最好再比照公務員財產申報,少報1百罰10萬,看還有人敢低報所得嗎?這樣,這統計數字才會準。

這種數字在台灣,看看就好......

新聞喊22K喊得愈起勁,喊收入沒成長愈起勁,路上看到的進口跑車就愈多?看屋的人就愈多?進口車商設置展示廳就愈多?
這政府統計的數字????真的不用太認真了。

搞什麼Airplane啊!? wrote:
現在大部分台灣人都好吃懶做
一下嫌這個累、嫌休假少、工作環境差什麼的
我是學生,我這個暑假因為好奇跑到工廠上大夜班
產線上的台灣人大部分都做不了幾天就跑了
不然就嫌當天分配到的工作太累就直接打卡下班
結果最後留下來的幾乎都是東南亞學生及移民工
有一天好奇跟外勞聊了一下
不問還好,一問嚇死人
有一位年資10年的外勞
每月實領 50K ~ 70K
有一位年資較淺的外勞隨便也有40K

那我呢?
我正常休假,這個月發薪水也是40K
現在工廠門外也還在開職缺
低薪到底是誰的問題?...(恕刪)


我也想知道是哪一間公司~@@~
看過金字塔吧
只不過台灣薪資的金字塔是又瘦又高,底盤還特別寬那種金字塔
就是少數頂端的人很有錢,最下面的人佔大多數,然後中間那段沒什麼人
指標很多,要看PPP(購買力平價)才準。
因為各國的物價均不同,需考量物價。

美國57,220美元(2016估計)

台灣47,811美元(2016預估)
英國42,041美元(2016估計)
南韓37,699美元(2016預估)
日本38,731美元(2016預估)

中國15,095美元(2016估計)

所以台灣還是相當得不錯的,算是宜居的國家。
有贏過日本韓國,這裡的話其實台灣是相對富有。
切勿妄自菲薄。






abollar wrote:
台灣人均有22k美...(恕刪)
高於的很多,低於的也很多

平均下來是可能樓主說的 4xk~5xK

當然有一部分是靠勤奮加班來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