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dink0105 wrote:
這還好吧....以...(恕刪)
的確, 台灣比較之下, 這種貪小便宜的心態比韓國嚴重很多,
這其實也是影響整個層面的.
個人都習慣把這種心態稱之為"乞丐心理",
韓國有那種"花錢的人才是有能力"的心態存在,
所以吃飯也會有人爭相前後去付錢, 雖然一部分也是前後輩概念促使.
但這種心態在老闆層面上也是有的, 就是給員工多錢,
才能證明我們公司的大方, "我們公司就是有能力"的自信心.
另外韓國的一般消費又比台灣花得來要頻繁又多,
外面吃東西很貴, 但就是狂去吃,
應酬文化也加持下, 去年還喝掉了37億瓶燒酒吧
信用卡的利用率恐怖, 韓國是為了享受人生紓解壓力,
環境的好玩, 還有文化消費的成立就是非常頻繁,
買房子還有"全租"/"半租"的這種台灣沒有的制度.
更加強了韓國一般消費的可能性.
台灣大部分就是賺錢為的是"存錢"
小東西就要便宜, 然後累積出大錢才去買車買房,
這種滾錢速度跟錢的分佈平均性會大幅降低.
說回來就是台灣環境無聊, 所以大家只愛存錢, 不愛花錢.
然後物價又便宜, 自然越滾越慢.
這些乞丐心理, 同時也會造成低薪維持性極強的原因就是了.
消費者不花錢, 老闆沒錢賺.
老闆沒錢賺, 員工也沒錢.
員工始終就是消費者, 自然就是惡循環.
物價低就是低薪的一個成份因子.
因為錢滾很慢..
至於為什麼韓國環境有趣, 就是適合年輕人?
個人覺得習慣性正面是最大的點.
因為韓國人活在比較幻想的環境空間理,
台灣則是比較現實的氣氛.
韓國習慣性看到正面,
創業自然就算是沒有計畫也能認為自己會成功.
所以韓國5000萬人口裡面有900萬左右是自營業者.
開店的人就是多到一種程度,
像韓國的炸雞店總數據說達到三萬店家了.
跟人口總數還有人口密度也有關係就是了.
但相較之下, 台灣的開店人數真的不多..
人口比率之下台灣也應該有1/2左右的店家,
但實際上沒有.
總之習慣性正面負面連創業人口都會有極大的差距.
這也會影響到人到底只專心在買房子, 還是天天都想花很多小錢.
滾錢速度也會有差別. 物價低也不一定就只有好處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