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寶春EMBA事件到產業學院 教育部功能何在?

【轉貼】從吳寶春EMBA事件到產業學院 教育部功能何在?

在吳寶春事件被媒體正式披露前幾天,教育部便宣布將鼓勵科技大學設置「產業學院」。剛聽到這個消息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當然是「產業學院」的構想應可充分落實產學合作、縮短產學落差、紮實的為台灣培養人才努力。然而,教育部在「產業學院」的設置計劃中占了主導性的角色,讓人不禁憂心「產業學院」最後會不會又落入要修多少個學分、要什麼資格才能修讀、要什麼條件的老師才有資格任教等旁支末節的官僚規範中?  

其實教育部早於2012年9月已經開始推動產業學院的計畫,鼓勵科技大學設置「產業學院」。報載:「按教育部的規畫,由6所典範科技大學先行辦理,於今年9月開始,和產業共同規畫「學分學程」或是「學位學程」,大一到大四開設業界所需核心專業的選修學分,並由企業提供3到6個月的實習,評估學習與實習狀況後,決定是否留用。由於培育的人才直接為企業所用,教育部希望廠商能夠承諾,至少6到7成畢業生可直接留用。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只要企業留用率高,教育部考核後,下年度將補助學校辦理學程。」

從媒體報導觀之,教育部在「產業學院」中占有很重要的主導地位,從學校企業要如何安排及配合、到希望廠商能夠承諾直接留用畢業生的比例、以及經教育部考核後才能補助學校辦理學程……等等,教育部都要摻一腳,其實這是非常不對的。教育部如果要鼓勵科技大學設置「產業學院」或是補助學校辦理學程,應該是直接補助給學生,而不是拿補助款來談條件,希望廠商能夠承諾至少6到7成畢業生可直接留用;教育部也不該管科大的「產業學院」要開什麼學程,要修幾個學分,這種實際的產業及市場教育需求,留給學校跟廠商討論就好,請教育部放手吧。

詳全文:http://ppt.cc/SFiN

莉卡555 wrote:
教育部功能何在?
...(恕刪)


調漲學費
好久沒有人把牛皮吹的這樣清新脫俗了
學者理論,很難跟產業結合


莉卡555 wrote:
【轉貼】從吳寶春EM...(恕刪)
由此推估
所以教育部算很涼的單位麼
莉卡555 wrote:
【轉貼】從吳寶春EM...(恕刪)


1.會考公職的人員本來都是社會弱勢人員,這些弱勢人員怎可能提出好的教育發展藍圖??
2.台灣教育部人員有多少有產學經驗?有產學經歷的人員當得了教育部長嗎?
3.台灣不是沒這方面的人才,如一些致力於產學合作的人,陳生金,廖慶榮,林榮慶,葉建明,張榮語....這些教授其實都有相當的經歷,可惜根本打不進去核心,就算放手了,也可能不了了之.

一個營養不良的台灣教育主管,一則是專搞台灣教育的師大體系,不學無術,不做各國教育對比,用既定先入為主的觀念搞教育,怎可能成功?

我這樣說好了,
1.高職教育主要是理論與實做兼備,需要投資大成本,結果社會看法剛好顛倒,竟然沒人要選高職,公立高職也沒幾間,主要是師資不足,師資為何不足後面會說明.
2.台灣人多數選投資小的高中就讀,只要有教室跟教師就可開課,需要多大成本的投資?政府不願投資大成本辦教育,柿子根本就是只挑軟的吃.
3.學有專長的技職生,也不太喜歡回教育體系,因為待遇低的原因,多半是較無專長的普大畢業者在教書.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成為台灣目前的怪狀態,有專長者不選擇教書,無專長者只好選擇教書.


honwen2157 wrote:
調漲學費...(恕刪)


+踢皮球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自古以來影響我們多久了~~

重點不是在產業與學業結合,而是市場上的氛圍就是如此,平平都是應徵工作,除非你有很特殊的專長或得獎經歷,不然大家都是應屆畢業生,大部份的企業挑人一定就是先挑學歷高的

考公職的不見得是弱勢族群吧,週邊聴到的消息不是某某某的女兒,碩士畢業就順利考上高考,就是某某某的兒子,現在在某公家機關當什麼科長主任的,家境貧苦嗎?人家可是一路私校名師栽培著起來的!
bobbycomboy wrote:
1.會考公職的人員本來都是社會弱勢人員,這些弱勢人員怎可能提出好的教育發展藍圖??
2.台灣教育部人員有多少有產學經驗?有產學經歷的人員當得了教育部長嗎?
3.台灣不是沒這方面的人才,如一些致力於產學合作的人,陳生金,廖慶榮,林榮慶,葉建明,張榮語....這些教授其實都有相當的經歷,可惜根本打不進去核心,就算放手了,也可能不了了之.

教育藍圖輪不到你口中的弱勢者公務員來提,
提教育藍圖是部長的工作,也是部長的權力,
部長是政務官,是由行政院長指派的,不是經考試錄取的,
你口中的弱勢者公務員只是執行者的角色。



bobbycomboy wrote:
1.高職教育主要是理論與實做兼備,需要投資大成本,結果社會看法剛好顛倒,竟然沒人要選高職,公立高職也沒幾間,主要是師資不足,師資為何不足後面會說明.
2.台灣人多數選投資小的高中就讀,只要有教室跟教師就可開課,需要多大成本的投資?政府不願投資大成本辦教育,柿子根本就是只挑軟的吃.
3.學有專長的技職生,也不太喜歡回教育體系,因為待遇低的原因,多半是較無專長的普大畢業者在教書.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成為台灣目前的怪狀態,有專長者不選擇教書,無專長者只好選擇教書.

高職的問題不是出在師資,
主要是整個社會的觀念就是把它視為次要的、次等的選擇,
早年在制度上更限縮高職生的進修管道(只有1所二技,要退伍有1年工作經驗才可報考.....),
說真的,重考高中或唸後段班高中可能都比唸高職吸引人。
我不曉得你為什麼會有普通高中投資成本較低的觀念,
像樣的普通高中投資於購買實驗儀器所需的經費絕不會低廉,
如果不是在專業領域有過人之處也別想在普通大學中教書,
真不曉得你怎會有"多半是較無專長的普大畢業者在教書"、"會考公職的人員本來都是社會弱勢人員"的想法。
這一樓有一些討論教育技職..

以我的經驗,

學校的老師,很多都只想安逸,一招吃天下

我的年代,AUTOCAD剛起步,少之又少的學校有教,我實在感謝當初那位有遠見的老師有教我,
這個年代,大概十年之前要3D,要PRO-E 要SOLIDWORKS,幾個學校有教??

電子業的LAYOUT更不用提,近幾年聽說有在教PROTEL..(這我不清楚,只是聽說有教)

大概十年前,也是開始推母語的時候,那時候全台灣招考的專業老師也不多
那一堂母語課,大部分都是導師兼,請問外省人怎麼教台語,河洛人怎麼教客語,更別提原住民語

這樣故步自封,斆的永遠老一套,老師自己不肯進修教新東西,教職場要的東西
變成學生要在職場上學,

偏偏台灣雇主喜歡用現成,多少公司願意付錢還肯讓你學..教你的那個人還肯有耐心,願意教你才行

honwen2157 wrote:
調漲學費...(恕刪)


還要多加一項
領薪水
人有夢想而偉大 換車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