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跟大部分的人不一樣,一般人是有工作時拼命花錢,週週吃大餐、買名牌、旅遊,沒工作時拼命省錢,足不出戶能吃泡麵就是泡麵,省一塊錢是一塊錢。但我完全相反,有工作時省下3分之2的薪水只花3分之1,因為根本沒時間花錢,放假都用來睡覺或在家上網,心態是平日每天都要一大早趕出門上班,好不容易假日幹嘛要出門找罪受,出門玩累到虛脫禮拜一還要上班,何必呢?
離職後就跟大家不一樣了,工作時不花錢累積下來通常有一大筆錢,甚至幾十萬存款都有,這筆錢不只可以提供沒工作時的生活所需,連健保費用都可以付的出來,簡單來說就是沒收入仍可以維持一定品質的生活水準長達一年以上,一邊找工作的時候是最閒的時候,平日想看電影就看、想喝咖啡就喝、想看展覽就看,例如存款累積36萬,以3萬月薪計算可以維持1年沒壓力找工作的日子,一年如果還沒找到工作,應該就是自己太挑了,我生活簡單慣了,不買奢侈品,所以通常都是存款還沒花多少,就又開始上班了。
家裡長輩似乎不這麼想,他們都覺得有工作時就要盡量花,沒工作就要苛刻自己的生活直到有收入為止,所以他們會覺得離職很嚴重,就跟世界末日一樣,我從來都不覺得離職很嚴重,反倒覺得工作是作樂趣而不是硬撐,有樂趣狂加班也要做,沒樂趣甚至厭惡的工作過一天算一天也沒啥意思,既然做的不開心,又沒有經濟壓力,為什麼要勉強自己做下去?這樣想,離職也沒什麼不好,離開不開心的環境之餘,至少有時間花之前累積的一大筆錢。
你們也跟那些長輩是一樣的價值觀嗎?
每次在公司聽到同事說誰因為長期跟主管不合或怎麼樣而簽離職單了,旁邊一定會有人搭腔:「這麼嚴重!」
離職在你們的眼中也是很嚴重的一件事嗎?
只要控制好收入與支出,離職只是人生的逗點,在我心目中真的沒那麼嚴重。
-------------------2/13 16:16更新----------------
對我而言可能收入多少不能確定,面試時公司說要給你多少月薪、公司會養你一輩子都是假的,錢進到口袋才是真的,所以有工作時我反而不會花錢,離職有時候不是自己的原因,可能是主管發現你的能力比他強,怕被取代所以故意讓你達不到設定的目標,因為他可能有一定要留下來的經濟壓力,讓你自己請辭不是討厭你而是怕你超越他,或者是公司縮編改外包等等,離職有太多原因了,有時候跟責任感並無關連,如果你的總月支出是3萬(我指的是個人加家庭的所有支出),存了1年的月支出,工作又沒發展性,為什麼不離職利用這一年找更有發展性的工作?如果1年都找不到,我已經說過了,這跟自己有沒有工作意願太挑工作有關,跟運氣無關,車程1個多小時願意、業務工作願意、每天加班到9點願意、周休一日也願意、沒有找不到的啦。
經濟壓力都是自己選擇的壓力,房貸、信貸、車貸都是在貸之前就知道簽約後往後的5-20年都會被固定支出綁住,責任感跟離職根本就是兩回事,扯在一起只是代表沒有收支控制的能力而已,我認識很多有錢人都只生一個小孩或者不生,因為他們在生之前就已經計算好養個小孩一直到他獨立要花多少錢,甚至從出生到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的學費生活費都精算過了,確定能負擔又不排擠原來的固定生活品質他才生,反倒是一般人呢?總是抱著趕快小孩先生了再說、房貸先貸了再說的觀念,無法負擔時再怪政府提不出社會福利方案,固定支出一多,後果當然大家都知道,沒工作就是世界末日,M型化的另一端呢?大老闆們連宣布破產後,都還可以繼續住豪宅、每天坐名車、吃高檔餐廳(當然都說是朋友的房子、車子還有朋友請客)過跟之前一樣的生活,我相信那是在破產前就已經計劃好了,所以即使沒工作都過一樣的生活,責任感只是綁住自己人生發展的擋箭牌而已,跟離不離職扯在一起談毫無意義也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