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資本家對於中產階級的壓迫越來越重
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程度
讓大部分的中產階級
由於實質薪水的下滑
工作時間的變長
加上物價的上升
已經沒有辦法光靠單薪 就養得起一個家庭
買房做房奴且不說
光是兩個人想要養一個小孩
以平均薪資對比物價來說
都有點吃力
原本可以在家照顧家庭和小孩的女性(OR男性)
紛紛被迫出去工作
工作完回到家
還要面對小孩的照顧和教養問題
往往呈現精疲力盡的狀態
以至於脾氣都很不好
這個現象 在兩性版 可以看得最清楚
很多夫妻結婚後
為了金錢問題 開始吵架
還有為了家用比例 給原生家庭生活費
還有另一半上不上班問題
甚至吵到離婚
一堆文章在討論
還有一類的文章說 這樣的話
我們就選擇不要是中產階級的另一半就好
也就是說 去選資本家或其第二代結婚就好
這樣的想法
就產生了另一類的文章
包含 羨富 公主病 高富帥 之類的文章
你們沒有想過 資本家是透過競爭產生
就算人人去創業 也不是人人都能成功變成資本家的
於是大家因為經濟因素
婚期都拖得很晚
接下來就有了第三類文章的產生
生不出來怎麼辦 女人年紀是等不了人的之類的
我想跟這些男男女女們說
你們真的都辛苦了
這一切真的不是你們的錯
無論男方和女方
你們都真的很累
都只是可憐蟲而已
掙扎的在這個社會求生存
這是資本家對你們的壓榨
到了一個極限
用房地產 用薪資結構 用綁架政府政策(例如開放外勞 特許經營等)
讓你們變成像奴隸階層一樣
和老婆老公吵架時
想著這一點就好 要怪去怪資本家吧
對另一半多一點包容和諒解
不是另一半沒用或公主病
請問中產階層 都還是要繼續當做一切都沒發生?
都不反抗的嗎?
台灣有多窮? 比中、韓還窮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統計,台灣的實收稅負比率,由一九九○年代尚算健康的二○%,一路下滑到二○一一年的一二.八%,為世界第七低。
不僅比美、日、香港、新加坡低,也比韓國的二五.九%、中國大陸的一九%低。
雖然新聞媒體上,常見工商大老呼籲政府降稅、減稅的輿論充斥,其實台灣企業繳的稅很低、很少。不僅是亞洲四小龍中最低,只有GDP的二.七%,也比大陸的三.六%低,更不到香港的一半只有香港的四成多。
由於稅收不足,每年編預算時,都成為中央和地方,以及各部會之間的搶錢大戰。大家都希望能在一個沒有增長的派餅上,多切一點。
為什麼台灣的政府這麼窮?稅收這麼低?除了台灣已成富人的低稅天堂外,台灣也是企業的低稅天堂。《天下》研究發現,愈大的企業,繳稅率反而愈低。
企業稅率有多低? 比你我還低
二○一一年,上市櫃公司中,有二十四家獲利超過一百億元。這些最賺錢的企業,實質稅率平均只有九.一%,比一個白領工作者的稅率低。這其中,更有七家公司實質稅率低於五%,也就是比台灣需要報稅的個人最低所得稅率還低。
找不到出氣口,整天反服貿有用嗎??
賣調手中持股, 到海外用投資公司名義, 回頭買進公司股票, 鞏固持股比例.
同時規避買賣股票的稅付, 也省去賣股必須事前申報的限制. 要付出的代價是: 會計經手人員的費用.與資金進出的些許不便.
取消員工分紅費用化後, 為何很多 eps $1~3 的公司大發股利, 甚至快發完幾乎前一年所賺的EPS.
這對股東是好事, 對員工則未必.
公司既然賺錢,為何不為員工調薪呢?
因為調薪這個動作,是沒辦法讓錢流向大股東的.
轉進海外投資公司後,因大股東比一般散戶or員工, 更易掌握公司營收動態,
何時該放消息低買, 何時該高賣, 又不需事先申報. 更是如魚得水.
政府如果要查, 豈會查不出來.
國庫空虛,大家皆知.
既要吹求"公平正義", 為何不封起這些稅賦上的巧門??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