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4月
出刊日期:2019-04-10
銀髮薪月刊
銀髮就業情報
公司名稱
職缺名稱
學歷
工作時間
上班地點
薪資
小北百貨有限公司
早、中、大夜班人員
高中
早班08:00-16:30
中班16:00-00:30
大夜00:00-08:30
(含休息30分鐘)
排班輪休
大台北地區
27,300~29,200元/月
大文山保全
銀行保全
高中
06:00-18:00
台北市內湖區
24,200元/月
大文山保全
科技大樓早晚班保全
高中
早班06:00-18:00
晚班18:00-06:00
排班輪休
台北市內湖區
32,000~35,000元/月
大文山保全
社區早晚班保全
高中
早班06:00-18:00
晚班18:00-06:00
排班輪休
新北市新店區
30,500~31,500元/月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
(台北市三玉啟能中心)
教保員
高中
日班08:00-17:00
小夜16:00-24:00
大夜24:00-08:00
排班輪休
(含休息1小時)
台北市士林區
28,800~30,000元/月
晶華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房務人員
不拘
日班08:30-17:30
中班12:00-20:00
排班輪休
(含休息1小時)
台北市中山區
28,000~31,000元/月
秀山文具圖書行
外務人員
不拘
13:00-16:00
(周休二日)
新北市中和區
150元/時
捷利國際餐飲【Pepper Lunch胡椒廚房】
早/晚班兼職計時人員
不拘
日班09:00-18:00
晚班17:00-23:00
每次排班4小時
每周排班3~4天
台北101店
台北京站店
美麗華店
170~175元/時
【銀髮徵才】呷頭路、照過來【台灣大食代】-就是薪賞您!南洋異國美食TOAST BOX土司工坊召集令
【銀髮徵才】大文山保全單一徵才活動
【銀髮徵才】台灣吉野家股份有限公司誠徵「全職門市、門市兼職、門市儲備幹部」
銀髮活動資訊
活動名稱
時間地點
活動內容
板橋和平公園
市民活動中心
聯合徵才活動
駐點服務
108/4/11(四)
09:30-13:30
新北市板橋區重慶路355號2樓
求職諮詢服務
02-77308878
分機2305高小姐
銀髮成功就業報導
保持學習力 銀髮勞工一樣很搶手
從根據統計,台灣人平均餘命約80歲,平均退休年齡約62歲,這表示退休後,至少還有10幾年的退休生活要過。對於學習心旺盛、靜不下來的發哥來講,他可不想虛度這白金十幾年呢。
62歲的發哥是一位意氣風發,充滿理想抱負的銀髮族,退休前曾在半公家單位工作21年,後轉任高職老師10年。在擔任教職的時候,因右眼罹患白內障中後期,遂接受醫生建議作手術治療,同時也離開教職辦理退休。退休後,發哥不甘寂寞,除了休養,還擔任志工工作,同時也積極參加各種職業訓練課程提升技能,包含照顧服務員、居家清潔等,還取得照服員證照。但因照服員工作量大,加上白內障再次惡化,這次因手術無效被醫師判定一眼失明,最後還是離開照服工作。
發哥離職後,還是積極的參加政府各場徵才活動及課程,在參加某場就業博覽會現場,看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的宣導攤位,了解銀髮中心除了提供銀髮族群就業諮詢服務外,也有因應有就業需求民眾開辦各種座談、短期訓練課程、辦理友善企業體驗式徵才活動等,於是發哥來到位於永和的銀髮中心櫃檯接受就服員諮詢,釐清工作動機及想從事的工作類型,就服員也提供最適性的就業服務協助。
就服員了解發哥眼睛正在休養,搬重物及大量使用眼力的工作較不適合。經評估安排專業職涯諮詢師為其進行職涯規劃,協助排除就業障礙,同時推薦參加中心短期訓練課程,學習門市服務與銷售技巧、餐飲服務培訓等課程,發哥也積極參加體驗式徵才活動,應徵上某連鎖賣場擔任計時生鮮作業員,發哥很喜歡這份工作,但因需要頻繁進出冷凍庫,對眼睛造成負擔,在考量健康因素下,三個月後還是辦理離職。
發哥再次回到銀髮中心預約深度諮詢,另就服員協助他報名「銀髮人才成功嶺激發職能就業促進課程」。因該次課程偏重介紹服務業,有企業主管分享僱用銀髮者的經驗及企業參訪,課程結訓後立刻舉辦小型徵才活動,安排企業與學員進行面試。透過這場課後徵才活動,發哥面試了照服員、超商計時店員和餐飲服務三個工作,三個都錄取,最後選擇可以學習很多新事物的超商服務,至今工作已一年多。
現在發哥常會利用休假之餘來到銀髮中心,分享其工作上的樂趣,由於超商產品眾多,常有新產品、新行銷手法,讓發哥天天都有新學習。他很感謝銀髮中心一路以來的協助,幫助他找到符合他興趣和身體狀況的工作,讓他的生活過得非常充實。看到發哥神采奕奕的樣子,看來這次發哥的第二職場人生正順利起飛中。
【出處︰銀髮資源網-銀髮成功就業報導】
銀髮就業面面觀
不甘平庸,不同階段的自我成長策略
最近看到網路上一篇文章「我們是怎樣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大意是說一般人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維持生活的正常運作上,作者用了英語的maintenance來形容這種狀態:像是每日要吃三餐,八小時上班還可能要加班,八小時睡眠,處理各種生活瑣事…不知不覺,下班時間就沒有了,再不知不覺,假日也就過去了。
而這僅僅是日常生活而已。如果要維持社交關係,老朋友們也許一個月能見上一兩次,一段時間能認識幾個新朋友就已經非常不錯。加上還需要關注親朋好友的FB, IG, Line等社群帳號,這樣又需要投資一些時間。
因此隨著年歲漸長,需要我們maintain的事物會越來越多:事業、伴侶、孩子、父母……。既然時間都被分在這些事情上,這就是作者認為為什麼一般人終將變得平庸的原因。
作者提到如果要改變這個現況,就要逼自己擠出時間來學習。像是透過聚焦與增進工作效率來幫自己擠出時間,或者是把空隙中的時間都利用起來學習,比如坐捷運時看書、做家事時聽語音課程,以及做好時間管理讓自己不至於閒置寶貴的時間,都是一些做法。
文章最後提到,每個人的抗壓程度不同、生活型態與處境不同,找到自己的平衡模式才是重要的。到底人生的不同階段各自要追求哪方面的成長?
既然人類一生之中,花在工作的時間比睡眠或是與心愛的人相處的時間還長,可以算是影響生活的幸福品質最深的活動。且一般人如你我為了維持生計也不可能不工作,所以,工作與職涯的成長對我們應該就是最重要的議題。
不同世代都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以及未來的發展與應該採取的策略,中間就面臨許多「選工作」「換工作」的抉擇。中年人在既有的成績已經到達其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維持生活在不大幅變動的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在失去原有生活的重心—工作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調整因應?不同的階段,對於成長的需求其實都不太一樣。在《人生的長尾效應》書裡提到,可以把職涯發展粗分成三大階段,每一段大約各15~20年:
第一階段:新鮮人踏出社會,必須先厚植實力,踏出穩健的第一步,這段過程裡「學習」遠比「獲得成功」來的重要,因為這個階段的戰役通常也還小,戰果也有限,主要是累積經驗跟奠定自己的做事方法跟原則。
所以這個階段培養的是之後不管做什麼工作都適用的共通能力,包括:
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說服力的溝通方式
完成任務的經驗
經營「給予與尋求幫助 give and take」的人際關係
好的情緒智商(EQ)
尤其是現在平均每個人的工作生涯可以更換12~15個工作崗位。上述這些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在哪家公司任職,都能持續累積並能有所助益。
接下來進到第二階段:必須要專注於自身的優勢與熱情,大展身手,創造事業高峰。不僅是為了自己與家庭的生計,也是為下一階段的經濟基礎做最好的準備。
這個階段培養的是以下更進一步的經驗,包括:
從零開始創建某些事的經驗:像是發起與負責一個重要的專案
成功拓展業務顯著成長的經驗,對KPI負責
扭轉事業危機的經驗:雖然都不希望遭遇危機,但是萬一碰上也是難得的經驗。
另外,科技與數位已經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也已經對企業經營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如果可以發展數位領域的相關經驗,不管是在品牌建立、行銷、推廣方面的「軟實力」,或是對技術、數據分析、供應鏈營運等「硬實力」都能有所了解,這絕對是正面的加分。
在這個階段也必須經營穩固而長久的關係:包括和你的主管、客戶與顧客、商業合作夥伴、身旁的人才,自己的團隊,還有:
專家社群:像是在各種專業領域可以諮詢的對象
關鍵同僚:公司中對你的職涯有一定程度影響力的5~10位同事
支持者:包括你的導師與擁護者,重要時刻可以給你支持的少數人
第三階段:除了發揮影響力與傳承,甚至是要另起一段不一樣的新職涯。根據內政部發佈,2016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0歲,其中男性76.8歲、女性83.4歲;一般人在屆齡退休後,如果健康許可,也許至少還有15到20年可以工作。對於第二職涯的議題,目前還少有人在關注,但對於50歲左右目前正是工作的巔峰階段的人來說,會是一個必須去思考與準備的課題。
你正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是不是有依據上述的原則來追求自己的成長呢?
【出處︰台灣就業通-職涯專欄】
銀髮專欄
求職面試大「銀」家-銀髮族求職大補帖
(呂亮震 輔仁大學工商心理學 博士 擺渡人生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筆者這些年來輔導了不少資深工作者再就業,經常聽到許多人表示自己在求職面試的過程中經歷了相當不公平的對待,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所投遞的履歷表如石沉大海般的杳無訊息。即使主動電洽徵才公司,也經常遇到廠商有禮貌的回絕,時常在有意無意中覺察到企業在徵才方面似乎對年齡仍有著一條隱形的線,筆者常被問到,這點是否有機會突破?如果有,究竟要怎樣做才能突破呢?
對此,筆者還是建議回到企業徵才的本質來看這個問題,筆者之前曾經有系統的蒐集美國近年來所出版的有關求職方面的書籍,發現這些書籍的作者都不約而同的在書中提到2008年發生金融風暴後對職場產生的重大影響,其中一個和工作者有關的就是企業在人才甄選上將會比以往更加嚴謹,也會用和以往不一樣的角度思考企業人力資源的規劃與佈局,例如敏捷人資觀點的興起,用人唯才,無論是內部或是外部的人才;專業傳承,讓企業內部青銀世代有機會共事;工時彈性制度、非典型雇用等等;對求職者而言,這樣的變化未必全都是不好的,只要能深入理解企業用人邏輯,要突破如馬其諾防線般的關卡還是很有機會的。
首先要說的是,無論時代如何改變,企業用人終究是為了解決其問題,並在問題解決後產生實質的貢獻價值,這點和過去100多年來就業輔導現場中常用的人職適配觀點一致。但有一點要特別說明的是,企業端和求職端的決策邏輯未必是相同的,從企業端來看,在甄選歷程中通常只要判斷人才能否滿足工作的需求即可,至於該工作是否是該求職者最合適的,很少會是企業所關心的;但是如果從求職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是要提醒自己,是否還有其他更想從事且更能產生貢獻的工作機會,如果不這麼想,未來有很大的機會發生不知為何而戰的情況。
以此為基礎,我們回歸到具體的求職行動該怎麼做呢?筆者提供一個架構供大家思考,人稱就業輔導之父的法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他的同事在1909年彙集其協助民眾求職時留下來的工作手稿出版了一本書,書中提出了一個三段式的架構,筆者把其內容簡化為人和工作的關係具備了「知己」、「知彼」及「媒合」三部分,概念圖如下所示:
所謂的「知己」就是清楚了解自身的各項條件,包括知識、興趣、技能、能力、性格特質、工作價值觀等等內涵;「知彼」就是了解外部工作世界的條件與要求;「媒合」就是自己和工作的契合歷程。雖然這個架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也有其他專家學者提出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與主張,但因為這個架構簡單易懂,對我們在思考求職就業時仍然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基礎。
因此,筆者進一步提出,如果要運用這個架構來設計求職行動、順利就業,首先還是要先問問自己,目前在重返職場這項任務上,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如果答案是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工作,此時我們所採取的各項作為,即使可能因此壓縮了自己的選擇空間,還是需以可以盡速就業為主要目標,這個時候就要請各位將焦點從自己身上轉移到企業端,從目前有機會從事的工作著手,深入拆解企業對該工作職務的期望,並且想盡一切的方法用自己身上可以符合企業期望的條件爭取該工作。這個建議聽起來沒什麼了不起,但卻是相當重要,從過往的經驗中不難發現,無論是處於哪個生涯階段的求職者,在開始進入求職歷程時,多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常常忘了求職與選才其實是一個雙向歷程,特別是如果整個就業市場是企業端需求為主,這種忽視企業端徵才需求的立場其實是相當不利的。
承上所述,筆者簡單歸納出三個求職步驟,如果能確實理解這三個步驟的內涵,並且確實落實執行的話,即使是銀髮族想要突破企業設下的關卡也絕非難事。三個步驟說明如下:
一、 慎選求職管道:
對於銀髮族來說,最佳的求職管道不外乎人際網絡了。原因很簡單,如果依循目前最常用的方式,透過人力銀行網路平台寄送求職履歷表,多半就在第一關的篩選就出局了。對於銀髮族而言,過去豐富的經驗往往可以提供企業相當的助益,但如果沒有機會接觸到關鍵人士,這樣的優勢也無法被了解。因此,筆者在此建議,最好先盤點自己身上所累積的人脈存摺,主動聯繫可能幫自己推薦工作的親朋好友,即使是一面之緣的人也不要放過,有時這些一面之緣的朋友一旦願意幫忙轉知到他的朋友圈的話,因為彼此的人際網絡圈重疊性不高,常常會產生意料之外的好結果。此外,筆者經常被告知,所有可以聯絡的人都跑過好幾遍了,還是沒有下文怎麼辦?如果是這樣,在沒有急迫的經濟壓力前提下,不妨試著參加一些公益服務的活動,甚至成為該團體的成員長期參與,有不少人是在這樣的場合中認識了過去職場從來沒有機會接觸到的人,透過這些剛認識的朋友找到工作。如果又可以在參加這些團體的過程中運用自己過去的職場經驗或是專長,更有機會讓自己找到下一個可以發揮的舞台,因為你的能耐在無形中就被人看見了,只要適時提出自己希望重返職場的意願,很容易獲得推薦,讓自己有機會和下一份工作相 J。
二、寫好履歷表:
機會找到了之後,通常還是得準備一份個人的書面資料作為和企業或是老闆溝通的基礎,因此,寫好一份吸睛的履歷表就是能否順利敲開企業大門的第二個關鍵了。如何撰寫一份讓企業或是老闆一看就希望進一步面談的履歷表,其訣竅就是要在描述中清楚呈現自己和工作之間的高度適配性。換句話說,就是讓人一看到內容,就可以很清楚知道一下幾件事:自己很清楚知道該公司是在做什麼的;同時也很清楚讓對方知道,自己如果有機會爭取到這份工作,將會對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好處,包括可以協助解決的問題,以及一旦問題妥善處理後,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價值。這樣的內容如果寫得越清楚,企業就越能下決心邀請面試。道理很容易理解,如果從書面資料中可以清楚了解到求職者已經做好相當的準備了,比較可以避免未來因為雙方期待落差所產生的誤解與衝突,甚至導致離職。因此,在準備履歷表前,務必先設法了解該企業在做什麼?想要找什麼樣的人進來工作?然後,再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可以符合這些條件的個人相關經歷與能耐,讓企業想拒絕都捨不得。
三、練習面試技巧:
一般說來,無論企業的規模大小,就算履歷表寫得再好,要正式得到工作,還是得經過面試這一關。本文僅針對面試技巧中最核心的原則進行說明,至於面試關卡的設計,以及各種面試考古題的應答方式,坊間有諸多相關資料可供各位參考,在此就不再贅述。基本上,對銀髮族而言,如果可以的話,盡量爭取可以直接接觸到企業人事決策者的機會,例如,現場徵才博覽會就是一個絕佳的場合,事先準備好跟企業溝通的書面資料,當天就能和企業直接面對面溝通,如此也能跳過前兩個步驟的篩選。而此階段最重要的決勝關鍵就是面談溝通技巧了,筆者在這裡提供兩點核心關鍵給大家:首先,要牢記在心的就是盡可能讓企業降低任用風險,亦即,在面試的過程中,不要讓企業產生質疑,這點沒有其他的秘訣,還是要回歸到前一段敘述內容中所表達的,面試時要妥適的說出自己對該公司以及該工作的了解,並提出自己可以勝任的說詞。同時也要盡量減少各種可能讓企業方產生誤解的提問,例如,是否會常常加班?有沒有加班費?請休假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規定等等。這些問題看起來很正常,但如果面談場合氛圍不理想時,很可能會讓企業方心生疑慮。而各種會讓企業方萌生寧可拒絕也不要任用的想法,都要盡量避 K。此外 A在面試的過程中要還是要適時強調自己能解決企業的痛點,幫企業省錢或賺錢,同時也要清楚表達自己的就業動機與期待。上述兩點關鍵原則其實一點都不困難,最難的還是要練習,筆者相信各位資深工作者都是見識過大風大浪的人,這點小事應該難不倒大家。但根據研究,企業方在求職面試歷程中做出判斷的時間通常僅在面談開始後半個小時之後,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企業點頭,過往的人生閱歷與工作經驗固然重要,但找工作畢竟不是一個職場工作者經常會做的事,因此,刻意練習面試時的各種表達技巧也是銀髮族能否順利重返職場的一大關鍵。
最後一點提醒,即使經過非常縝密的準備與練習,現下的勞動市場對求職者來說還是相對不友善的,加上企業的徵才需求強度並不如預期般的強勁,因此很多人即使經過了多次嘗試,仍無法如願的重返職場。對此,筆者曾在過往的文章中建議大家,在求職的歷程中,務必時時強化並維持自己的心理素質強度,包括相信自己能做到想做的事(信心)、對未來要抱持著希望感(希望)、務實且正向的看待外部的處境(樂觀)、以及能從挫折中回復的能力(韌性),以長期抗戰的心態面對各項挑戰,從每次的失敗中修正自己的作法,一旦找到突破點就能順利重返職場,成為職場大「銀」家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出處︰銀髮資源網-銀髮專欄】

https://ace0156.pixnet.net
shihwei1029
回復自己一下,我已經46歲了,42歲被開除之後,跑到新竹IC設計公司工作了一年,遇到很多好人,眼界也比以前更高,更認真的讀書,工作也更努力,之後去大陸東莞工作了一陣子,偶然的機會到陸資IC設計公司上班,每天都很認真努力,投資能力也提升很多,4年過去了,我的錢從100萬變成800多萬,我雖然沒有很成功,但是我覺得我對的起自己,感謝這些年自己從來沒有放棄自己,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跟失敗,我都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往后的路我依然要這樣走下去,謝謝自己這些年這麽努力跟堅持。
轉眼之間又4年過去了,我現在已經50歲了,現在資產大概是1300萬,人也比以前更快樂,也明白世間的因果對人生有多重要,現在把人生的目標寄託在培養下一代上,有耐心的培養年輕同事,也鼓勵自己的小孩往自己的目標奮鬥,重點是已經不會再為金錢煩惱,懂的沒有一步登天,耐心是培養財富很重要的事。希望自己再下一個4年繼續努力,再下次留言的時候,我能更快樂,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