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從小就一直被灌輸應該要念國立的學校
試想原因是什麼?因為"錢"
一年花在私立學校上的學費可能就夠國立學校學費一年~兩年了
但現在除了台清交成以外哪個學校不是訓練學生的專業能力為主
從生活中就可以看到的轉變
我自己的經歷就已經歷練過普通高中跟高職的角力
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觀點出現?
因為從社會企業認同的角度來看,其實有專業能力的人會比掛著虛名的人來的好用
也就是我們看到現在的學生多半都是充實自己的專業技能為主,來考取各種專業證照
實際上真的能保證學生進入國立學校真能有有質量的教學嗎??
我認為用繳學費來區分學子們是否為高等教育(所謂的國立)
本身就不是一個公平的起跑點
這是一種自然的吸引力,繳的費用少自然就吸引了學業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就讀
有發現以前班上成績好的同學現在的薪水不一定比自己高嗎?
所以真的考試考進門檻高的學校就是對未來的保障嗎?
我認為成績不會跟未來的薪資成正比,應該說會有一個程度上的影響但我不覺得會是絕對的
103年各學歷受僱者每月工作收入

依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顯示,台灣碩博士近年的薪資雖沒有明顯成長,但仍居各學歷之冠,以去年為例,年齡在25~29歲受僱者月收入達4.0萬元,過了不惑之年更升至6.6萬元,遙遙領先各學歷。
國勢普查處處長黃吉實表示,近年碩博士薪資雖沒有明顯成長,但在各學歷間仍是最高,以勞動部調查廠商支付給初任人員薪資而言,102年具研究所學歷者3.2萬元,比大學學歷者2.7萬元來得高。
依主計總處自家庭面的訪查資料也發現,碩博士薪水高人一等,103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顯示,25~29歲具研究所學歷的受僱者,平均工作月收入40,585元,比同年齡大學學歷者32,336元多了8千多元。
但與四年前比較,則發現在這個年齡層裡(25~29歲)的碩博士月收入並未增加,100年碩博士工作月收入達41,458元,而102年為40,578元,顯示四年來高學歷者的薪資呈上下波動,並未增加。
到了不惑之年,各學歷受僱者的薪資變化如何?依主計總處103年這份調查結果顯示,40~44歲碩博士的月收入66,400元,大學學歷者47,856元、專科學歷者44,863元,碩博士依舊遙遙領先。
至於60~64歲具研究所學歷者,月收入更升至94,029元,大學學歷者73,349元,碩博士仍居各學歷之冠,領先幅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