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平時會不定期討論是否有某種產品有成本異動
但是這次是全部產品都要更新檢討
原因就是因為已經收到兩三家供應商來函通知要漲價了...
而且清一色都是台灣工廠製作的料件要漲
那些貿易商代理進口或量產型料件倒是都沒事
幾乎每一家都說因為原物料上漲加上人事成本增加
有一家最直白直接寫因為受到一例一休影響
最無言的就是有工廠說以後除非有大單否則不會安排加班
然後要求我以後下單要比現在再提早下單否則交期會多幾天
還要量一次下多一點
我猜原因就是方便工廠安排工作及是否要安排加班趕貨
五金加工、銅管、白鐵、板金、箱體都是這些勞力型的傳統產業
靠...增加工作量要更新一大堆成本
以後生產更難排
成本讓老闆去頭痛我先不管
但是交期多幾天我就頭大了
工廠要我提早下,怎麼提早下啊,我也想提早下料啊,客人交期都是那麼趕早成慣例了
除非客人也一樣提早下單給我、一次下滿1~2個月的單給我
不然我怎麼提早下啊,客人根本不可能提早下給我、都是接案了才下單啦
能預測備庫存的都備了
但是就是會有很多客製規格每次都有變化啊
工程的東西千變萬化能提早備庫存的約只佔一半
怎麼可能都全部都預測到
光是小到鑽孔位置開幾個孔、孔開多大板金用料規格就不太可能每次都一樣
區區幾條防爆管每一次的長度接頭規格牙長就通通不一樣
我們老闆也說要以後盡量規格化好備料才能縮短備料時間
就算80%都規格化先備庫存好了
但料件只要少其中一種就會很難排產排工
缺料硬要做就被現場或工地的師傅嗆到爆
等於要他們先做一半、等缺料到又再繼續做
那是很浪費時間及沒效率的事
總之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那些沒在外面工作的人根本無法理解為什麼
一例一修政策讓工廠老闆選擇了
A.乾脆不排加班來應對
B.漲價來支付增加的成本
上游工廠有一家選擇A拖到交期、下游就只能待料等
少了加班的產能、工廠的交期就變長了
不要小看那個加班,能消化訂單的速度差很多
我這個在下游的真的是幹到沒力
而且缺料連我想跟著加班多賺一點都沒了
不需要一例一修我原本加班費就可以了
搞到連加班的機會都沒有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