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好,想請教一個私人問題
目前25Y剛退伍在台北工作,月薪約36000左右,扣除掉(租屋 水電 吃飯 娛樂等費用)可以剩下約5000元,
不曉得這以台北物價而言是否正常,所以想請問在台北打拼人的心聲
我從小在屏東長大(包含讀書等過程),這是第一次上來北部,心裡也跟其他人所想一樣,比較有發展性,較具規模的公司都在這邊
,所以想來適看看自己的能耐可以到哪邊,不過來這邊工作久了之後,我發覺得有很多跟我一樣的南部人工作幾年後陸續回老家,給我的說法是:
錢難存
工作發展性也沒到很大
工作壓力很大
耗了幾年時光好像也回到原點
也使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方向
我想每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與生長背景不同,有在台北闖出名堂的人也有打包回家的,但是想說,都已經投資那幾年時光了,
如果放棄不覺得很可惜嗎?
土生主長的台北人姨丈就跟我說,不懂為什麼你們都要衝上來台北,物價貴年輕人薪水也不高,
如果好好待在南部,每個月還可以存到比較多錢,發展性這種東西不會因為妳在哪個縣市就特別眷待妳
而是看你自己的能力與特質,他是建議在南部
大家的想法呢?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
1.存不到什麼錢,但是要硬待在台北的原因是?
2.如果試了幾年後還是一樣,回南部有比較好嗎?
你困擾的點,要先分類清楚.
如果回南部,要住外面,自己買房繳貸款或租屋的話,這樣才能跟台北工作的條件相同.
同樣都住外面,你就會知道,基本上都是存不到錢的.
工作發展性上,要細談的話,要看產業類別.
但台北同性質的工作相對較多,要跳蹧談薪也較容易,多半在台北工作的人,積極的,1~2年就會換公司重談薪水了.
薪水成長幅度會高出南部非常多,但追不上的還是房價.
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多半靠房地產就已經可以過得很輕鬆了,而且房子的漲幅,也不是工作薪水能賺來的.
所以多數資深台北人,都看不懂外地人來台北打拚的動機,畢竟再怎麼拚,都不如台北人靠房子增值的資產.
外地人來台北,只有拚而已,沒有拚勁,就回家,如此而已.
go big or go home. 這句話送給你了~~
小堅0643 wrote: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各位前輩好,想請教...(恕刪)
繼日前批踢踢網友發表一篇「該如何分辨台北人」文章後,不僅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分辨00人」的議題持續延燒,而網友nektsu2(N)在八卦版PO文問「該如何分辨老台北人?」,並列出11點特質,引發熱烈討論,其他網友也直呼「爸爸媽媽級的人都超有感!」
網友nektsu2指出,台北人來自四面八方,其中有一群人稱為「老台北」,也就是世居台北的在地人,以大同、萬華、士林等區的比例較高,他們多半低調,卻一直被誤認成有權貴背景的天龍人,並列出以下11點「老台北人」的特質。
1、會說木柵、景美 ,不說文山
2、知道信義區是松山原本的範圍
3、到台北車站一帶稱「去台北」、「去車頭」,絕不說去北車
4、分得出台北人哪些是在地的、眷村的、外縣市的
5、多數是台語家庭(市區說台北偏泉腔,士林內湖說漳州腔)
6、家中有繼承的祖產不少是持分地
7、曾有家族親戚擔任過當地村里長
8、家中長輩會用台北老地名稱呼某些地名、細說台北的鄉土故事
9、親戚多在台北(部分移居國外),過年還是在台北、初一傳統去台北市大廟參拜
10、多數不喜歡黨國不分
11、「草山」才是後花園的真正稱呼
這篇文章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有人表示,「老台北是日治時代就住台北的人,城內、大稻埕、艋岬三地」;也有人認同地說「媽媽是老台北人,有感!」、「阿嬤真的都說『車頭』」;不過也有人說「根本不用分辨,老台北人的籍貫直接就是寫台北市!」
https://ace0156.pixnet.net